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失去的玩具     
[全神贯注——阅读]雕塑家有一个12岁的儿子。儿子要父亲给他做几件玩具,雕塑家从来不答应,只是说:“你自己不能试试吗?”儿子很气愤,但时间一长,他拗不过父亲,便不再哀求、纠缠,试着按自己的想象制作起玩具来。起先,雕塑家对儿子的“工作”不管也不问,放任自流。孩子常常造出些奇形怪状的东西,自己很快活,但不久就玩腻了,想制作新的玩具。为了制好自己的玩具,孩子开始注意父亲的工作,常常站在大台边观看父亲如何运用各种工具,然后模仿着制作玩具。父亲也从来不向他讲解什么,依然放任自流。一年后,孩子好像初步掌握了一些制作方法,玩具制造…  相似文献   

2.
丢失的玩具     
雕塑家有一个十二岁的儿子。儿子要爸爸给他做几件玩具,雕塑家从来不答应,只是说:“你自己不能动手试试吗?”儿子很气愤,但时间一长,他拗不过爸爸,便不再哀求、纠缠,试着按自己的想像制作起玩具来。起先,雕塑家对儿子的“工作”不管也不问,放任自流。孩子常常造出些奇形怪状的东西,自己很快活,但不久便玩腻了,重新制作。  相似文献   

3.
丢失的玩具     
张小失 《阅读与鉴赏》2007,(12):13-15,69
雕塑家有一个十二岁的儿子。儿子要爸爸给他做几件玩具,雕塑家从来不答应,只是说:你自己不能动手试试吗?儿子就很气愤。但时间一长,他拗不过爸爸,便不再哀求、纠缠,试着按自己的想象制作起来。  相似文献   

4.
父亲:我从来不后悔自己当初回国的选择,但是对妻子、儿子心里的确感到很内疚。母亲:在美国这么多年,除了生活上的艰辛以外,精神上更累,因为不论做什么我都不想让别人瞧不起中国人。我很欣慰,儿子在美国这么多年,对中国的感情还是很深。在家里,我们只讲中文。他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儿子:我是中国人!在美国,别人觉得我是左派。有时我觉得自己还不如邻居家的孩子,他父母虽然离婚了,但最起码一周还能见他父亲一面,可我常常几个月见不到父亲的影子。一谈起孩子,林教授总免不了有些激动,“明年我儿子该上大学了,我们一家人头上的包袱总算快要…  相似文献   

5.
雕塑家的儿子要求爸爸为自己做件好玩儿的玩具,但是,每一次雕塑家都是问儿子:“为什么你不自己动手试试呢?”  相似文献   

6.
一位父亲想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进行"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给悲观孩子买了许多玩具,而把乐观孩子关进了堆满马粪的车房。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相似文献   

7.
苏州一母亲来信说: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刚学会上网就迷上了,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他还依然每天上网一两个小时,把复习考试的事忘在脑后。他爸爸见他不听,就将电脑锁进了书房,结果儿子变得常常无端发火,动不动就与我顶嘴,不理睬爸爸。我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我与他爸爸商量,他爸爸却怪我太宠儿子。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答:青春期的孩子容易逆反,无需特别担忧。孩子不与他父亲说话,是孩子为了防范脆弱的自我被征服所产生的一种反抗,而和你顶嘴,也是不甘示弱、表示自己坚强的一种反应。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虽然是相当普遍的,但若…  相似文献   

8.
穷人的玩具     
<正>儿子经常会要求买玩具,很委婉地问"爸爸,你有钱没有",或者"爸爸,好久没有买玩具了",其实昨天甚至今天上午刚买过一个。尽管很不宽裕,尽量躲开超过五十元以上的玩具,但家里的玩具也多到一只大箱子都装不下。那些玩具也没见儿子怎么玩,可是见了玩具他还是要买。很头疼,儿子要玩具,但很少充分玩玩具。去年农忙,收油菜,养蚕。儿子很喜欢去外婆家,不是因为那里是江南水村,而是因为那里有表姐和邻居小孩一起玩。  相似文献   

9.
一次,一个小孩因为玩火被他爷爷打了一顿。孩子的父亲看到后很心疼自己的儿子。因此,他拿起一根棍子开始打自己。孩子的爷爷见到后很不理解,便问道:“你为什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很深,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于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答。天渐渐地黑下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2005,(10):23-23
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他为自己发现新大陆而兴奋,手舞足蹈地尽兴调皮了一阵子。后来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  相似文献   

12.
佚名 《家长》2008,(Z2):32-33
我从来不以为孩子越怨恨父亲,便越是会爱我。孩子的爱不是一盆水,倒给了爸爸,妈妈便没有了。它更像一口井,如果你在他幼小的时候教会他如何去爱,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将受用不尽,他会爱朋友,爱师长,爱生活,更爱父母。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勇气     
一位男士很为自己的儿子担心,他16岁了,却一点儿勇气都没有。于是父亲决定去拜坊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儿子。禅师对孩子的父亲说道“:你应该让他单独留下。三个月内我将把他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但是在这段时间你不可以探望他。”三个月后,父亲来看孩子,禅师安排孩子与一位经验丰富的碰撞师进行一场比赛。拳师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下,但他立刻站了起不定期;每当再次被击倒,他紧接着又站起来。几个回合后,禅师问道“:你认为你儿子怎样?”“真丢人!”孩子的父亲说“,我没想到他竟如此不堪一击。看来他没有必要继续留在这儿了。”“你只看到这…  相似文献   

14.
如所有的父母一样,薛自强的父母将自己的希望寓于孩子的名字中,自他出生之目起,父母就希望他“自己努力向上”。独生子女的童年难免孤寂,薛自强也不例外,父母是上班族,繁忙的工作常使他们无暇顾及年幼的儿子。从小自强记事起,爸爸、妈妈很少有时间陪他玩。也许是为了弥补对儿子的愧疚,爸爸、妈妈总是尽量给小自强多买一些适合他的书籍和玩具。这些书籍、玩具和  相似文献   

15.
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他为自己发现新大陆而兴奋,手舞足蹈地尽兴调皮了一阵子。后来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儿子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八格牙路(混蛋)”。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这时,天渐渐…  相似文献   

16.
儿子亮亮一出生便成了全家人的宝贝。大人们对他溺爱无度,他的嚣张气焰随之日盛。一碗饭只吃一口,谁劝也没用;一件玩具说要就要,要不到就闹。上幼儿园后,这种脾性也没有丝毫收敛。我很想管教管教他,可是不要说打骂,就是训斥两句,便会有人出面阻挠。亮亮的后台如此硬,我只好缄口不言,但我担心他的劣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扎下更深的根。最近,一个女友的父亲病重,她和丈夫要回老家照顾父亲一个月,托我帮忙照顾孩子。“一个孩子都管不好,两个孩子就更有好看的了。”丈夫调侃道。“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放,没什么大不了的。”口里虽这么说,但我心…  相似文献   

17.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已很晚,劳累并且有点烦。他发现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儿子问道。“假如你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元。”“喔。”儿子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元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儿子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了门。父亲坐下来还很生气。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了,并觉得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  相似文献   

18.
幼教拾贝     
没有架子的父亲马克思在孩子面前从来不摆父亲的架子。他从不命令她们。如果他希望她们做什么事,他只是请求她们帮一下忙,如果他不愿意她们做什么事,他也只是劝她们不要去做。他在孩子们心目中,是一位可敬的父亲,也是一位理想的伙伴和朋友。星期天,他常常和孩子们一玩就是几个钟头。一次,恩格斯来到马克思的家里,见他正在伏案工作,便提醒他说:  相似文献   

19.
铁匠的儿子     
“爸爸从来不打我!”爸爸说得对,我对同普雷科西的友情还要更珍惜、更看重一些。他是铁匠的儿子,身子单薄,个子很矮,有一双善良、充满悲伤的眼睛。他很胆小,逢人就说“对不起”。他虽然身体很弱,学习却很刻苦。他的父亲经常酒气熏天地回到家里,无缘无故就会痛打他一顿,把他的课本和练习本扔得到处都是。普雷科西上学的时候总是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有时整个脸都肿了,两只眼睛哭得通红。但尽管如此,永远也没有人能让他承认那是他父亲打的。  相似文献   

20.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父亲于是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绩。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又站起来……就这样,倒下去,站起来,倒下去,站起来,来来回回16次。父亲羞愧地说:“想不到他受了3个月训练,还是这么没用,一打就倒。”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的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这才是真正的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