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省通信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1、档案目录资源数据库建设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经过十几年升级达标的努力,我省通信各企业档案馆(室)的馆藏档案文件级和专题目录数据库已经基本建成,馆藏档案目录均实现计算机单机检索,完成了传统纸质目录向电子检索的一大飞跃。2、各企业已具备档案信息化的条件。我省通信企业已全部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省、市、县三级实现了联网办公,具备了档案信息化的网络条件;同时,办公自动化文件办结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龙岩市新罗区档案馆针对民生档案利用率日趋提高,馆藏民生档案数量大、分布范围广、涉及全宗多和查档利用十分不便的特点,坚持"以民为本,优化服务"原则,在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同时,优先录入学籍、知青、婚姻、土地、房产、死亡干部等民生档案目录,建立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目前,共著录民生档案目录近26万条,馆藏民生档案全部实现电子目录检索,大大优化了档案服务环  相似文献   

3.
档案馆数据库建设,是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档案目录数据库和档案内容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库是建设档案馆数据库的基础,是查找档案的主要检索工具,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档案检索效果。如果每条都能准确、系统地反映档案的内容及特征,所录入的档案目录就具备良好的检索功能。笔者近两年来参与了保山市档案馆文件级目录的录入工作(使用浩瀚档案管理软件),现以保山市档案馆建立目录数据库为例,谈谈建立档案馆目录数据库中档案目录录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吕建成 《档案》2014,(3):63-63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嘉峪关市档案局为满足群众多样化查档的需求,立足档案工作实际,健全完善档案信息专题数据库。该局已实现馆藏文书档案、婚姻登记档案文件级目录和馆藏永久文书档案全文的计算机检索,极大缩短了查档时间,提高了查档效率。  相似文献   

5.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档案信息化资源的建设,资源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现有馆藏目录数据库和各种介质档案的全文数字化数据等的建设。档案数据库目录是依托计算机科技,将档案的著录分类信息存储于计算机和数据库中的电子目录,电子目录形式的档案数据库有检索速度快和查准率高等特点。对档案在公众中的普及利用和向社会提供高效服务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数据库目录的建设是档案部门在传统业务工作上的深刻变革,是档案信息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馆藏档案数据库概述 馆藏档案数据库又称事实档案数据库,是以馆藏档案的实体为对象,存储档案实体信息的数据库.馆藏档案数据库编排比较简单,编排逻辑一般按照统一的档案著录标准,从物理上看,比较无序、杂乱. 馆藏档案数据库以目录型档案数据库和全文型档案数据库为主.其中,目录型档案数据库主要是记录档案的档号、标题、责任者、页数、文号等档案外部特征,如案卷目录数据库、全引目录数据库等.目录型档案数据库是在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产生,建立目的主要是方便档案管理,服务公众检索,一般强调“快”和“全”.  相似文献   

7.
《上海档案工作》2011,(3):32-32
王成琴在《档案时空》2011年第2期撰文说:在欧美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是以国家档案馆网站为依托平台,联网全国各档案馆馆藏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国数字化档案资源的网上集成查询、检索和利用.他们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联合目录。他们的目录检索是一个分级类目检索,每级目录在各检索网站上都有链接内容,是一个多项目、多层次,涵盖内容丰富的服务空间。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档案馆目录数据库建设专项工作始于2002年,借鉴全省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中心和民国档案目录中心建设的经验,根据省档案馆<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组建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项目组,全面负责建国后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同时探索性地引入市场机制,将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工作通过招投标方式由社会中介力量承包,仅用时三年,较好地完成了29万余条案卷目录、150万余条文件目录的建库和投入使用工作,基本实现了馆藏建国后档案案卷级、重点全宗文件级目录信息的联网检索,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章对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提出馆藏档案数字化不仅仅是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内容的数字化才是档案数字化的方向;并提出以利用率因素、价值性因素、抢救性因素和独特性因素考虑当前馆藏档案数字化的范围;章还对不同载体的馆藏档案内容数字化提出了一些技术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馆藏档案数字化前鉴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阐释了军队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前鉴定的目的、原则、方法及工作程序,提出引入箭理控制思想,建立文件级机读开放目录、解密划控系统等检索工具,以求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和珍贵、重要全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建设不是一句空话,不是配备了一定量的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和相关软件就完事了,它需要档案工作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将馆藏档案逐条录入(或逐件扫描),并且准确无误,才能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笔者曾参与过录入案卷和文件级目录的工作,发现其中有些问题,今提出来,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2.
7月25日,云南省政府秘书长黄毅(前排中)到云南省档案局(馆),深入档案库房、缩微、裱糊工作室、档案目录中心、计算机房、展览室等,仔细询问了馆藏档案资料管理、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和档案资料查阅办理情况。并与来馆查阅档案的同志进行了交谈。  相似文献   

13.
于华 《北京档案》2010,(2):9-11
一、档案目录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内在联系档案目录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条目汇集,是档案管理、检索和报道的工具。①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档案机构根据丰富的馆藏和多样的档案利用需求,形成了管理型、检索型、报道型等多种类型、不同结构的档案目录。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泸西县档案局切实筑牢档案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思想根基,坚持多措并举,不断加强查档服务窗口效能建设,有效促进馆藏档案资源利用。一是加快扫描录入,提高工作效率。为加强馆藏档案保护,提高便民查询效率,结合创建国家二级馆及省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档案馆,全力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至目前,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全部完成,共录入馆藏档案目录457724条,其中,案卷级目录16118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档案工作信息化进程,方便检索和提供利用,本溪市档案馆近年来致力于档案信息库建设和档案数字化工作. 一、档案数字化所做的工作 1.不断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从2000年开始应用图文档案管理系统和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大力开展案卷级和文件级著录,使市档案馆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的建立从无到有.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注重档案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为档案数字化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馆已经完成馆藏138万条文件级的著录工作,重点档案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检索.  相似文献   

16.
《北京档案》2008,(3):46
《山西档案》2007年第6期吕芳的文章指出,非汇编档案数据库是以目录数据库为代表的一类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库具有存储信息量大、检索快速、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等优点,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重大的社会乃至经济价值,虽然档案目录数据库因不具有独创性而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由于开发制作档案目录数据库同样也付出了一定的创造性劳动,档案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资金等,花了很大力气进行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果无视档案目录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不对数据库开发及制作者权益维护,必须挫伤档案部门向社会提供档案目录数据库的积极性,不利于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国五十多年以来,档案工作者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逐步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案卷级机读目录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1、实现馆藏所有档案目录数字化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档案目录的数字化,实质上就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一要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及其机读目录数据的录入工作。二要科学选定档案目录数据库,从功能、可操作性、标准化、稳定性、安全  相似文献   

19.
档案目录数据库与档案全文数据库要能实现无缝对接。档案目录数据库是档案数据库中最基础的建设,它能给使用者提供便捷的查询路径,而著录和标引是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最基本的信息单元,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包括编目、统计、检索、提供利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金玉兰 《兰台世界》2006,(8S):34-34
1.数字档案馆建设要坚持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目前我国馆藏的档案资源数字化的数量虽呈日渐增多趋势,但根据我们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一些档案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多为档案信息导向数据,以档案检索目录形式为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全数字化。馆藏档案数字化应该是目录检索数字化与档案全数字化之和,而全数字化规模大,对用户有直接的利用价值,无全档案数字资源库,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将毫无意义,所以今后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的是组织馆藏全数字化,把馆藏全数字化作为一项长期主要任务,切实抓好。我国馆藏档案数字化工程浩大,任务艰巨,这是档案界共同认知,较为棘手的又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要克服许多困难,解决诸多矛盾,如社会氛围、投资、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都很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