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丽娜 《教育》2011,(28):5
前不久,重庆市教委将老大难的减负工作作为城市学校的重点工作。市教委下达了按照"减负十条规定",学校要做到"三个只能""四个严禁",比如"三个只能"中规定,一至六年级只能组织期末考试(考查),七至九年级只能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小学毕业考试只能由学校自主命题、自行举行。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减负"应该说还只是起步阶段,但在"减负"的时候,必须明确与"减负"相关的几个问题,正确处理与"减负"相关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减负"在我国不同时期都是个不轻松的话题.记得十一年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后,我参加了省教委"减负"座谈会,<四川教育>2000年第2-3期以"打好‘减负'攻坚战"为主题,发表了一组文章,我以<"减负"也需综合治理>为题谈了拙见.  相似文献   

4.
秋季开学前夕,教育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分重点和非重点班,教学不得拔高要求和加快进度,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统考,全面取消百分制、采取分级评价,教辅材料"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一小时,教育部门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等。"减负十条"无疑堪称一份沉甸甸的开学大礼,相信孩子们听到"不留书面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减负"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及主要表现   (一 )矛盾论:"减负"与素质教育是矛盾的,要提高素质就不能"减负",要"减负"就提高不了素质。   持这种观点的人,把素质教育与"减负"机械地割裂开。他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全面提高素质,就必须通过刻苦的学习、艰苦的磨炼才行。他们错误地理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做到勤学、苦学就必须加重学生的负担,决不能"减负"。某校一位校长在会上公然说:"我不认为现在的学生负担重,他们还有很多时间到处转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逛商店、踢足球、玩游戏…  相似文献   

6.
2013年9月1日,北京市某小学5年级1班的孩子们迎来了新学期,也迎来了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对“减负新规”中提出的“小学不留书面作业”“严禁违规补课”“规范考试,考试内容严禁超标”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课业负担重一直是社会反映最强烈的教育热点之一。今年本市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减负规定,并于新学期全面实施。据悉,新学期本市将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强力推行"减负"工作,确保取得实效。治标就是要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作业量和考试频次,严禁节假日补课,建立公告制度,强化监督检查,严惩违规行为。治本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人们群众对中学生减负的呼吁越来越高,我国政府也在几年前就下发了书文,针对中小学减负提出了几项具体地硬性规定。这其中就有严禁在国家节假日对学生进行集体补课,在假期学生的作业也不能超出负荷等规定。但是如何才能让"减负"真正的回归到课堂中来呢,而不仅仅是因为国家的规定而机械的执行。在本文中将对小学课堂的"增效减负"做出具体的探讨并总结出有效地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面对"减负"难题,北京市提出要主动减负、科学减负、创新减负、系统减负。通过提高教学实效、提升校长和教师的专业能力、推进评价改革等策略,促进学校科学减负;鼓励学校在课程整合、少留作业、优化作业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保障"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近日,教育部公开征求意见的"减负"十条规定引起社会很大关注: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零起点"教学、不得加快教学进度……一系列措施让社会各界充满期待。但在家长、老师和学校各方看来,减负已经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8月25日《新京报》)对于此次"史上最严减负新规",舆论的普遍评价是善意无可厚非,只是认为操作实有困难,效果难免"一阵风"。毕竟,在整个"应试教育"的体制根基尚未改变的语境下,单靠减负令单兵突进,难免陷入积重难返的尴尬,治标不治本。真正实现学生减负,必须有配  相似文献   

11.
"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是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针对教育时弊,切中肯綮。对于如何真正落实"减负"工作,我以为,必须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或许既做"减法"又做"加法",方能真正奏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二是内在因素,两者既相互关联,又互为因果,要真正加以彻底解决,难度颇高。就我国基础教育的学科之多、难度之深而言,委实是到了非"减负"不可的时候了。在课程和学科的双重压力之下,我们的学生大多学得苦不堪言,视学习为畏途,几无学习兴趣可言,更不用说什么兴趣爱好或个性张扬云云了。因此,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减负"的首要工作,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准和兴趣爱好,在落实基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对于"减负"政策取得的效果众说纷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减负"政策呢?本文从"减负"政策的背景、效果、改进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加强舆论宣传,优化减负环境;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过程;加强练习设计,优化作业内容;加强评价改革,优化考评手段四个方面对中小学"减负增效"的科学操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反思"减负"     
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出发来分析,现实中的学生学业负担并非一个"重"字可以概括,而是畸重畸轻.减负绝不能一概而论.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负担应该是有减有加.减负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以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保障.  相似文献   

15.
"减负"这句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多年,然而"减负"的成效到底如何?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那么沉重?为什么社会的呼吁还是那么强烈?时下教育行政部门又再次重申"减负"问题,并加大了对学校落实"减负"工作的检查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减负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若把工作重点放在"不补课、不留作业"上,"减负"工作则步入了"误区".要真正"减负",要从强调学生主体性、实施创新教育、成功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正视学生不堪学业重负的教育部又出台了小学生"减负"十条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保持体育锻炼、强化督查等。此稿一出,便迎来社会的高度关注。小学生减负的阻力究竟在哪里?专家们认为考试制度才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源头,要求改革从  相似文献   

18.
"减负"包括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此,要树立大教育观,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和人才观.要在体制和机制上深化改革, 把"减负"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19.
专题背景面对新千年伊始围绕"减负"的讨论,我们觉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几乎同一个嗓门发出的声音似乎太单调了一点。在给学生"减负"喊得震天响的同时,我们可不可以适当地给老师也"减减负"--减去老师教学工作以外的负担;减去老师在现行考试制度之下沉重的思想压力;减去整个社会对老师过分拔高的期望。我们呼唤给孩子满载幸福的童年,我们也应当努力为老师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减负"     
中小学的“减负”工作将是长期而艰巨的,是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文章拟从原因探析和对策思考两个方面,就“减负”工作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