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算法“优化”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对算法本质的理解,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因此,算法教学既要教算法的“多样化”,也要教算法的“优化”。算法教学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应用)———鼓励算法的“多样化”———组织讨论和交流(算理教学)———优化算法———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朝晖 《湖北教育》2005,(11):52-53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重要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在,“算法多样化”成为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使汁算教学出现了可喜的新变化。但是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一些教师对“算法多样化”存在着片面、错误的理解和做法。以下是这方面的两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3.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倡通过开展“算法多样化”活动以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强调“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是否要进行“算法最优化”和如何进行“算法最优化”却一直困扰着许多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算法多样化的案例中 ,学生反馈的算法大致分为四类 :(1)凑十法 (生1、2、6) ;(2)看整减差 (生5) ;(3)试算 (生3) ;(4)借助教具算 (生4)。这些多样化算法是由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产生迁移而形成的 :(1)十和几的加法 ;(2)十几和几的加减法 ;(3)20以内的记数。这种个体差异不是他们的知识构成造成的 ,而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内化程度不同造成的。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核心算理在于“凑十” ,“凑十”的目的是为了进位 ,这六种算法都是在为进位服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不在于算法最优化 ,而是让学生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 ,能自…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最终目标是"进学生头脑".为此,必须实现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调整和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实现教师的专业化、过程的科学化、途径的多样化和评估的最优化等.  相似文献   

6.
一、倡导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什么?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基于原来的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单— ,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发展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问题提出来的 ,主要着眼于让学生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 ,体验算法多样化。因此 ,倡导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 ,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算法多样化强调过程和体验。在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种…  相似文献   

7.
王丽燕 《湖南教育》2004,(17):19-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这一理念有利于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算法多样化的理论基础。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片面地理解算法多样化,教学流于形式,甚至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8.
1.“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笔者以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的算法多样化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即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此外,当计算…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广大教师积极贯彻了这一理念,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的算法,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但是,由于对“算法多样化”缺乏正确的理解,在教学中也产生许多疑问:“算法多样化”是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要不要给学生指出合理算法?“算法多样化”下,那些没有发现算法的学生怎么办?本人结合对…  相似文献   

10.
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水平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面对数学计算或解决问题时,必然反映出算法的多样化。我个人认为: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等因素影响,出现算法多样化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高年级学生只要教师引导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明确何种算法简便就可以了。但在又一次教学“分数连乘”后,使我对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