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敏 《钓鱼》2005,(13)
很多有水草的池塘,塘内溶氧充足,水底淤泥肥厚,鱼星很多,但经常出现鱼不咬钩的现象。经过笔者反复观察后,发现当钩落底时,由于铅坠重量的原因,将钩带进淤泥,使鱼不容易发现钩饵,减少了鱼上钩的几率。根据上述的情况,我组配了一套钓组,它的特点是单钩、小坠、七星漂、细线、泡沫粒。其关键部分是泡沫粒和坠的搭配。泡沫粒要取大号的,优点是利用泡沫粒的浮力,把钩饵悬浮在淤泥层表面,同时泡沫粒的白色能吸引鱼的注意力。这种钓组不但适用于塘水肥淤泥厚的荷塘和鱼池,同时也适用于一般小水库和河流,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适用淤泥钓的钓组!南…  相似文献   

2.
在有厚厚水草的池塘,塘内氧气充足,水底淤泥肥厚,常出现鱼池很多,但鱼不咬钩的现象。经过笔者反复观察,发现当约落底后,由于坠的作用,将约带人淤泥,使鱼看不见钧,大大减少了鱼的吃钓率。我试验了一套钓组,用来效果不错。它的特点是单钓、细线、七星浮、小碗、泡...  相似文献   

3.
很多湖泊水库,由于建库年代久远,水底腐殖质和有机物较多,加之日复一日的沉淀和积累,使水下形成了很厚的淤泥。特别是历史悠久的湖泊和水库的老河道(未建库时就有的旧河道)既是窝藏大鱼好地方,又是淤泥深厚的地方。平时用手竿钓鱼尚可,一旦使用海竿炸弹钩钓鱼时,会因铅坠和团饵的重量关系,使钩饵铅坠陷入泥中,失去了诱鱼的效力。如何在有淤泥的钓点钓鱼?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的钓迷。笔者根据过去的垂钓实践总结出:有淤泥的钓点同样可以钓获鱼。但必须方法得当,确保钩饵不陷入泥中,你就成功一半。这三种钓法,具体如下:一、使用轻坠。在原来正…  相似文献   

4.
柏名荣 《钓鱼》2004,(11):17-17
春夏过渡时期,钓鱼时常遇到钓点鱼星很多而鱼不咬钩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时原因出在气候上、温度上、鱼饵上或是钓法上。然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却被很多钓鱼人误认为正常的,是不可能有办法咬钩的,但笔者根据多年的垂钓实践认为,在这个时候,钓者如果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将死饵变活饵,鱼还是会咬钩的。  相似文献   

5.
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若在我们辽东山区水库的深水中凿冰冬钓,常碰上成群的大鳍鰟鮍鱼咬钩,这种鱼咬钩比鲫鱼凶猛,而且常常持续不断.令人手忙脚乱,很多钓友冬天都喜欢钓它。大鳍鰟鮍鱼是野生的小型鱼类,最长不超过15厘米,最重不超过150克,与小鳊鱼很相似,当地人习惯叫它葫芦片。这种鱼体色鲜艳亮丽,常有人捞回家养在鱼缸中观赏。它的适应性极强,即使在冰天雪地的隆冬,见到蚯蚓、红虫等荤饵也竞相抢食,除了鲫鱼以外,大鳍鰟鮍是冬钓常见到的鱼。冬天,开口吃食的鱼类很少,所以冬钓能看见咬钩就很开心。大鱼不咬,小鱼也将…  相似文献   

6.
邹思全 《钓鱼》2011,(2):38-39
外出钓鱼时,我相信钓友们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钓点有鱼,虽然不是很多,可就是不咬钧,半天才来一口。这就是典型的慢口,不是不咬钩,而是很长时间才咬上一口,使用常规钓法,是钓不到多少鱼的。碰到这种情况,很多钓友不是去想方设法改变钓法诱鱼咬钩,  相似文献   

7.
很多的水库和自然泡子,受周围地理环境的影响,水底普遍沉积较厚的腐质物和淤泥,这给垂钓带来不利因素,尤其是使用海竿炸弹钩,饵团投距较远,沉入水底容易被暄暄的淤泥埋没,不经常有人投钓的地方淤泥更厚,也不宜开发新窝,影响鱼的上钩率,甚至空手而归,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把原来使用的炸弹钩多加了两个带浮球的饵钩(图1),上鱼率明显提高,不但解决了淤泥埋钩的问题,而且在无淤泥的地方使用,也比不带浮球饵钩的炸弹钩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秋冬钓藕糖     
藕塘长满莲藕叶茎,粗壮硬挺有细刺,极易挂住钩线,一旦缠上极难解脱,又因其淤泥丰厚非穿胶皮裤下水才能排除,故用6~7米硬调碳纤竿有利于下钩,落点准,施钓过程中较易以臂操控使之不缠绕荷叶藕梗,中鱼出水爽,不易窜逃缠绕,减少跑鱼概率。线径0.2~0.25毫米,用短线(水深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这个地区,近年来江河水库中马口鱼逐年增多,因此,在夏季很多钓友喜钓马口鱼。因为它吞钩猛,挣扎力强,手感好。下面就我钓马口鱼的一点体会谈谈定点底钓马口鱼。  相似文献   

10.
<正>钓浮是指将钩饵悬浮于不同水层,是垂钓水体中下层、中层或上层鱼类的方法。钓底是指钩饵落入水底,垂钓栖息于水体底层鱼类的方法。钓浮的精髓在于找鱼层。很多钓友在钓浮时之所以钓不到鱼,就是没有找到鱼层。找鱼层的方法很多,一般情况下建议从离底开始慢慢搜索鱼层,每次将浮漂下拉20厘米左右,每个水层抽上十几二十竿,没鱼上钩就继续下拉浮漂,一直拉到水皮为止。如果还没鱼上钩就从水皮继续向下找鱼层,只要找准鱼层,  相似文献   

11.
直钩之钓     
古清生 《垂钓》2007,7(2):60-61
钓鱼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一种系法决定钩的可钓性,设若将鱼线系在弯钩的弯上而不是直柄上,那弯钩也钓不起鱼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贺建成 《钓鱼》2009,(22):37-39
串钩系坠内钩,鱼咬钩时会直接拉动竿尖的弹力,形成自动刹鱼的过程。因此,用串钩钓鱼,特别能够上鱼。鉴于温驯鱼与凶猛鱼、底层鱼与上层鱼、小鱼和大鱼、流水鱼与静水鱼的咬钩动作不一样,不同鱼种、不同水域,串钩的绑法也不尽相同,如何绑好竿钓串钩,无疑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现将几种常见竿钓串钩的绑法介绍于后,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手线钓卵鱼     
水伙 《垂钓》2002,2(3):67-67
广东杨鸣钓友:春钓应该是很惬意的事,可是只见鲤鱼跳,不见鱼标动。产卵期的鱼不爱咬钩的,能不能介绍一些卵期咬钩的鱼和专攻卵鱼的钓法?  相似文献   

14.
严实 《钓鱼》2007,(4X):16-17
搓饵大,重,鱼吸不进嘴,所以用拉饵,但拉饵盛行并不完全是鱼吃口轻。比如鱼聚得多,鱼叠鱼,摞起来了,频繁接钩,拉饵因为轻,下降慢,逮接口有利;水浅,水浑,鱼层乱了,用拉饵是因为鱼抢钩快,反应强烈;鱼食动态饵,搓饵两钩触底没口,要逗了才咬钩,改拉饵,自然动态,鱼就咬钩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海竿糟食团入水散化后,钩一般是埋在糟食里或沉入水底淤泥中,鱼吸入率不高。笔者经过摸索并通过多次试钓,发现一种提高中鱼率的方法,现介绍如下:出钓时带上一小块泡沫板,将泡沫颗粒穿入钩腰部,一钩一  相似文献   

16.
马建华  曲强奎 《钓鱼》2004,(9):16-16
很多人钓鱼是先确定一个调目,然后找底确定钓目,在此基础一钓到底。当鱼情发生变化后,不知道适当调整水线,在不改变调目的基础上钓钝或钓灵适应鱼情,其结果是或者浮标的动作很小,不能反应鱼吸饵的信号,或者浮标的信号很大但中鱼率很低。即使知道需要调整钓目,但应该怎样调,钓几目,灵的极限和钝的极限在那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在调整浮标的阶段称出钩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对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和最灵最钝点,从而使我们选择的钓目更适应鱼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于至凌 《钓鱼》2014,(15):26-27
夏天到来后,气温、水温不断升高,鱼也不好钓。尤其是气压低、水位下降的时候,近岸的鱼情实在不怎么样。使用手竿很少有鱼咬钩,就是有鱼咬钩,浮漂动作也不大,钓获的也大多是小白鲦之类的杂鱼,有时甚至一天钓下来,白鲦等小杂鱼也不咬钩。但近几年来,在炎热的夏天和初秋时节,笔者发现手竿不上鱼时,小小的串钩却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8.
李洪升  陈泽纯 《钓鱼》2007,(6X):28-28
夏秋过渡时期,使用长竿短线钓法,常遇到钓点鱼星很多而鱼不咬钩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有时问题出在温度、气候或是钓饵和钓法上。然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却被很多钓鱼人误认为正常,甚至认为某些天气鱼就是不可能咬钩的,尤其是在气候反常时,把鱼不肯咬钩的原因归结到温度或是钓饵上。笔者根据多年的垂钓实践发现,很多的时候并非如此。在遭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慈非 《钓鱼》2004,(15):30-30
动态钓法一般是指钩饵在鱼的活动区域缓慢自然下落或人为拉线使饵产生动感,以促使鱼儿捕食的一种钓法。一般用于鱼活动能力弱、食欲不振的场合,与普通悬坠钓法相比,可在鱼讯不佳的情况下提高鱼的咬钩频率,从而提高钓获量。然而笔者在近日的一次休闲野钓时,运用动态钓法的初衷却是被特殊鱼情所迫而采取的应变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重钓启示录     
张兰舸 《钓鱼》2004,(5):57-57
四五年前的一天,笔者与另外两位钓友同去一家鱼塘垂钓。问了价格后,我们便分头选择钓位下钩。此塘鱼咬钩还算可以,钓了两个多小时,我已钓上约5干克混合鱼。于是,我提议收竿。到塘主小屋前过秤时,塘主发现我的两位钓友中的一位仅拎着不足2千克的鱼.便要看看钓鱼包。我说:“你不能翻人家东西,这样做是违法的。”塘主说.“要是翻不出来,今天你们钓的鱼我分文不要。”我的那位钓友见势不妙,主动拉开鱼包取出了私藏的鱼。见此情景,弄得我和另外一位钓友尴尬之极,连忙向塘主道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