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是辞典的发源地。语文辞典,源于印度、中国的难词汇编和中国先秦时代的古训,专科辞典,源于中国《尔雅》的后十六篇,并可上溯到中国先秦时代的古训,百科全书,源于中国的《六经》,孔子堪称世界百科全书之父。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将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刊物题名为《中国翻译》,根据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推断,《中国翻译》即《中国翻译学》,《中国翻译学》是中国的翻译学,具有浓厚的民族特性。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分程度差异和花样差异。中国翻译学与西方翻译学之间的差异是花样差异,不是程度差异,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中国译论家不要自卑,要继承前人遗产,吸收国外精华,理论联系实践,力争早日建成《中国翻译学》。  相似文献   

3.
南文英 《教师博览》2002,(12):20-21
随着中国申奥成功以及加入世贸组织,英语学习在中国骤然升温,学英语不再只是为了出国,也不仅仅是追随时尚。更多的中国人学英语是为了走向世界。中国的英语经济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留学热带来英语热中国的现代化在20世纪80年代起飞,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让英语这个世界范围内的“普通话”普及,中国的英语热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中国人正以当年学习国语、普通话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这使得英语教学作为一个产业在中国出现。在中国各行业已基本实现了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时候,英语教育市场需求远未得到满足。80年代初,英语…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教育学的源头,有源自国外和国内两说。中国古代教育学文献《学记》,已经比较全面且程度不同地触及到了当今中国教育学最基本的内容,为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开启了端绪。《学记》作为中国教育学的源头,既具有内容之实,又具有学理之实,对构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教育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夏娃     
在人类进化中,中国人的起源问题一直没有定论,而且争论从未中断过。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为首的国内科学家认为,中国人起源于亚洲,更确切地说,就是起源于中国。但是,另一些研究人员却认为,中国人起源于非洲。中国人起源于中国的称为“独立起源说”,认为中国的现代人是由居住在中国的直立人进化而来,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是中国人的祖先。兼有中美两国大学教职的金力先生,一直坚持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其根据是基因测定。他们把中国人的基因与非洲人的基因加以比较,发现了许多共同点。而且,在2002年全球人类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第一人,综合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论述,我们概括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应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化的哲学前提,中国化的立足点,中国化的思想路线,中国化的表现形式,中国化的发展创新,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举考试作为中国古代独特的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连,我们可将它纳入广义文化的范畴。实际上,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国内一些发行颇广的中国文化史著作,如顾康伯的《中国文化史》,高桑驹吉著、李继煌译的《中国文化史》,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陈登原的《中国文化史》,王德华编著《中国文化史略》及钱穆的《中国文化史导论》等,  相似文献   

8.
2002年2月28日,中国职协北京地区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中国职协会长林用三出席会议,并与大家亲切座谈。国家经贸委培训司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同志还有:中国职协副会长陈治中,中国职协秘书长毕结礼,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中国职协副秘书长刘康,中国职协副秘书长赵伯雄,团中央青工部部长、中国职协副会长王体先,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中国职协副会长邴先福,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职协副会长何能金等。参加座谈会的单位有:中国职协冶金分会、中国职协轻工分会、中国职…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论办中国的教育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化的道路孙喜亭办中国的教育,必须要依据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教育建设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的国情是什么呢?中国的历史特点是什么呢?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直面倾销与反倾销“两头受挤”的困境:一方面,中国正成为国际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中国正受到国外倾销产品的猛烈冲击。入世后,此种局面不会得到根本改善,仍将严重损害中国经济,并将对中国经济安全产生影响。有鉴于此,中国反倾销法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程序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中国司法审查制度有待建立并完善。我们应致力于中国反倾销法的完善,以便能高举反倾销的利剑。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 从中、美、日三国的教育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前景不容乐观,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是中国人笨吗?应该不是,因为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中,有好几位都是美籍华人,他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受到的基础教育也在中国。是中国不重视教育吗?也应该不是,中国也一样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特别是近几年,教育愈来愈受到国家的重视,教师的地位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2.
80年前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样重大的事件,没有中国革命面貌的焕然一新。没有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树立,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意义极为重大的事件。本分析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章以探究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中国农村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为目的,强调了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难点是中国农村现代化;分析了中国农村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点以及在新时期的转型。尤其是对中国农村现代化历程中,打上传统化烙印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中国农村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及其调适,得出了其结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体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上以及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等各个方面,都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存在诸多矛盾。只有不断解决这些矛盾,中国农村现代化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与中国院士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晚清至今,中国留学生约百万之数。从1948年中国第一批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产生至今。中国共有院士1600多名。中国院士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杰出代表。留学生与中国院士的计量分析说明:一,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留学运动,随着政治局势的变迁,留学国别和留学规模起伏不定;二,留学生是现代中国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促进者;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作用多反映在科技领域;四,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的普及,中国的留学教育将最终成为不具有任何特殊性的常规教育,归国留学生并将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道路怎么走,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风雨历程中,总结前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和目标,并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路,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与欧美式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起步较晚,但演进快速,具有明显迭代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在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能够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所拥有的共同特征与独有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的本质要求,关注现代化步骤,遵循一些原则,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人民至上和共利型的现代化。照搬欧美式现代化模式的亚非拉大量国家除了极少数之外,绝大多数没有获得成功。欧美式现代化并不具有普适性,中国式现代化则具有光明前景,它契合中国实际,并且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回顾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中华民族经历的内忧外患,简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概括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说明了中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归结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学人以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主线,大力推进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各方面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政治学学科体系的本土特色更加突出,积极回应了我国政治发展要求;政治学学术体系的中国意蕴更为恢弘,有力彰显了我国政治文明的新贡献;政治学话语体系的中国声音日益强劲,更好匹配了我国大国地位。面向未来,要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立足中国实际,重视中国经验,传承中国基因,全面提高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一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它包括与中国实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方面,因此,从实践和文化两个维度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对于理解和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激流勇进风雨同舟景克宁中国的历史,已经从长眠中惊醒;历史的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新纪元。人不能选择历史,历史却严峻地选择着人。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严峻地选择着中国青年。中国从“五四”青年运动开始,民主勇科学的中国化,是一个悠长的历史之梦。在建设育中国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