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筝,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韵味闪耀了两干多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古筝演奏艺术也在不断改革创新,筝乐成功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爱好者,习筝者源源不断。筝乐的兴旺意味着对古筝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普及推广筝乐的教学工作谈点体  相似文献   

2.
从古到今,中国戏曲艺术与筝乐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古筝艺术扎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沃土之中不断发展,不断繁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时期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在筝乐艺术中的存在形式是不同的,但一直伴随着筝乐发展存续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古筝演奏家任洁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筝语诗画》中的表演曲目为例,探讨传统音乐在新时期的发展。分析其在古筝演奏技法、形式和观念上的创新,以及浪漫的人文主义的音乐美学风格。指出她的"跨界",是以先锋的形式向古典传统致敬,实现了艺术在更高层次上的"归元";其古筝音乐表现力丰富,不是仅仅凸显某个主题,某种情感,而上升为特定的文化情境表达,促使筝乐在音乐观念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4.
客家筝是我国传统的筝派之一,古朴典雅、含蓄委婉和明朗清新、欢快活泼的演奏风格是客家筝曲独具特色的音乐特点。文章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块,其一是对客家筝流派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浅析,其二描述了客家筝传承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通过以客家筝为论述对象,对其成因与发展进行浅析,进一步说明了客家筝文化是如何传播而来的。最后,强调我们立足于一个有着数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多民族国家中,应该重视根源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古筝艺术中亦是如此,对传统客家筝乐的推广,在强化古筝艺术生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珊 《民族教育研究》2009,20(5):120-123
三木稔是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日本作曲家,他的毕生精力主要集中在发展日本和亚洲民族器乐创作,他的一批优秀古筝作品已成为中国古筝教学和演奏的常见曲目。日本筝乐与我国古筝艺术有着同宗同源的关系,通过三木稔代表性筝曲《乡音》的音乐分析,追溯其筝曲创作的源流,把握其艺术特征,可以为促进和提升我国古筝教学实践及演奏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中叶以来至今,筝乐的艺术发展通过不断的融合与创新,已经达到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在众多现代古筝乐曲中,陕西风格作品可谓是独树一帜,这些作品继保留了陕西地方传统的民间音乐因素,又结合了众多流派的演奏技巧,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演奏风格,在现代筝曲中占有一定的影响地位。  相似文献   

7.
何占豪先生的创作积极拓展了筝乐艺术的新道路,使传统筝乐发展有了历史性突破。其作品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在中国传统器乐作品的编创中融入新的创作理念,借鉴西方曲式结构,把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结合,给人们带来了审美意识的变化,将中国古老传统的民族乐器推向世界、面向全球化。本文主要以何占豪先生的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初步探索何占豪先生古筝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为筝乐发展产生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A4):27-29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近年来民族器乐曲较成功的筝曲作品。本文从"诗,乐,情"三方面着手对该筝乐作品进行阐述,探讨和挖掘其在筝曲中的艺术感染力,分三部分讲述:筝曲中古典诗词的体现;筝曲《云裳诉》艺术特色和演奏技术;筝曲演奏技巧与情感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筝乐作品与传统戏曲元素的结合,形成古筝演奏的独特音乐语汇。这些元素自由运用在创作中,为古筝演奏及创作提供的新的方向。演奏富含戏曲音乐元素的古筝作品,跟随戏曲音乐元素线索,揣摩独特音腔音韵,找到能有机结合古筝艺术、戏曲艺术的意蕴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杰出的诗人,还是一名优秀的音乐家,在音乐和文学上颇有造诣。他的音乐和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音乐现象,体现了他独特的音乐观。在这个诗的国度,乐的王朝,筝乐有着突出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白居易作品的简单分析,阐述唐朝"筝文化"现象,深入挖掘诗人作品中的情感体验、演奏技巧和乐曲之创作。  相似文献   

11.
筝是我国古老的卧弹乐器。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筝乐理论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建国以前,筝乐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建国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筝乐艺术的蓬勃发展,众多民族音乐学家、音乐理论家、筝乐演奏家和筝乐教育家等从多种角度对筝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音色优美、音域宽广的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演奏好一首古筝作品,首先要调动演奏者的演奏兴趣,创设良好的演奏氛围,唤起演奏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演奏效果。兴趣提高在于对风格的把握和理解,这就要求演奏者能够不断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在学练中总结经验,坚持不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高校的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双主修、三结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运而生。高校音乐系的古筝课程教学模式必然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为例,对其古筝课程教学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探索,可以总结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古筝是我们传统音乐中较为典型的乐器之一,如何提高高校古筝教学水平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分析研究当前高校古筝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将情景教学法引入到高校古筝教学之中,意在为提高我国高校古筝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对筝由《浏阳河》多年的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总结的基础上,认为本由在正谱的演奏技法和处理上要适当改进才能更科学、更规范地表现音乐,通过灵活运用滑音以韵补声、四点及琶音指法教学,更好地促进该筝曲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中日文化自古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的相邻、人民之间的往来,一直都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尤其是在音乐领域。当今日本对我国古典艺术的传承刚好为考察我国古代音乐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而日本能乐就是中国文化对日本音乐方面影响中表现较为突出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7.
王虹 《辽宁高职学报》2006,8(5):125-126
舞台器乐表演,是演奏者对所持乐器熟练程度、演奏水平与音乐艺术修养的全面展示。通过对舞台器乐表演的探析,提出了舞台器乐表演所需具备的能力和高职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艺术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以明显的地域性和很强的民族性为背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文化精神的不同追求,共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美学因素。而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后,其表现方式和不同类型就得以丰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音乐内涵得到升华。歌者的演唱技巧、文化素养、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也直接决定着对作品本身的诠释。所有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因素,这种因素也决定了民族声乐艺术既要注重表现方式上内在与外在美的兼顾,又强调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心映心的艺术实践过程;音乐演奏是音乐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控制技术是音乐演奏中伴随始终的演奏技术,天籁般的音色、活灵活现的音乐形象的塑造必须靠演奏者熟练的驾驭、控制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特征,音乐艺术教育具有文化内化和道德渗透功能,因而在和谐文化构建中具有独特作用。改变当前音乐艺术教育技术主义取向,强化艺术教育的文化意识,改进音乐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