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中的腐朽思想,严重腐蚀着某些青少年的灵魂,把他们引入歧途,冲击着他们的道德观,导致严重的网络道德问题,使青少年言行随意放纵,价值观念模糊,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的弱规范性、自由性和现实道德的影响。针对青少年在网络中所出现的种种道德问题,我们不能粗暴地切断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并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强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不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2.
网络诱致性与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重要主体,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其道德情感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诱致性对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的青少年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是造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要原因。针对网络的诱致性,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耿红卫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3):50-51,54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了诸多不利因素。目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网络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进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是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要求,也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网络对人格的异化看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主体受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自由性、隐匿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的影响,自我评价和道德控制水平下降,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弱化,情感冷漠,人际关系出现障碍,导致人格发生变异。网络对人格异化的消极作用是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源所在。要从指导他们自觉化解网络对人格的异化入手,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隐性文化在给人类尤其是青少年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带来根本性变化的同时,其内在的痼疾也为规范青少年网络道德品性、型塑网络道德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认识网络时代与现实社会的际遇,了解网络社会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明确网络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挑战,拓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德育新视角:网络道德心理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对网络化带来的冲击,成为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的道德心理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各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青少年网络德育必须触及青少年道德问题的根本,从道德心理角度切入,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青少年统一、和谐的网络道德心理,从而提高网络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迅猛发展,使青少年网民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网络给青少年带来学习、生活、工作的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网络道德问题。从品德心理角度剖析,其本质是青少年网络道德认识紊乱、网络道德情感沦丧、网络道德意志瓦解、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行为情境下,个体内在监督和调节能力减弱、道德情感体验趋于弱化、对网络道德规则和规范产生的敬畏感降低、个体内在道德建构自觉性下降、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面临挑战等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的践行.要增强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现实性认识,提高青少年网络角色与现实角色的认同统一性;完善网络社会规则,增强青少年对网络社会规则的认同与内化,提升个体内在道德建构效能;加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督与执法,增强网络法律与道德的权威性,提升个体网络道德敬畏感;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培育,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水平,有效促进青少年网络道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不断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让青少年在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道德失范的危机。从社会学角度检视,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学校应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帮助青少年树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道德,塑造青少年的网络人格,促进网络时代道德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进而使青少年在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由此带来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也越显突出,同时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重视,加强和研究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青少年各种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出发,分析了造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各种原因,从而对信息技术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结合的趋势、条件以及对策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歌曲迅速蹿红并受到大众的喜爱。作为网络歌曲的主要受众,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网络音乐时代,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该针对网络歌曲流俗化的特点,努力消除其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良冲击;同时,利用优秀作品对青少年进行德育。  相似文献   

12.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适应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和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决定的。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是:加强网络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增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建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在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丰高其文化视野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失范。我们应积极面对这种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来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文明上网的道德意识,做一名网上道德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某大学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与座谈听取意见两种基本形式,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和高校大学生对网络德育工作的认识,剖析了网络化德育工作的困难,提出了主动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并配合网络文化等客体的构建以达到学生德育顺利进入网络相关对策,力争提高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广度、深度。  相似文献   

15.
网络德育是近10年以计算机及其网络化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育中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德育模式。在这种模式渐渐推进之后,各高校学者才开始慢慢关注网络德育的课程建设,才开始一系列的理论探讨。本文力图对网络德育的学科地位、特点与规律进行简单的、略具前瞻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产生,发展与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说21世纪是网络时代,人们的交往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网络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网络主体的调运,提高网络主体的自律性,实现网络主体在网络中真正的“慎独”。  相似文献   

17.
校园网络生态系统是整个社会网络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作为一种技术,在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诱发了网络道德失范,出现了校园网络生态危机。为此,网络主体树立科学的网络生态观、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能力、养成自身的网络道德自律行为习惯和加强网络生态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德育方法改革相对滞后和德育工作者长期以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是导致网络冲击校园时中小学德育工作全线溃败的重要原因.网络给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德育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让德育工作进网络,并积极构建网络德育平台.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伦理危机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时代出现种种伦理危机,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人格丧失、道德冷漠和虚伪,以及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等.为此,高校德育要大力创新,培养网络道德主体,同时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网络是把“双刃剑”,其诞生和广泛使用,给大学德育带来影响。大学德育工作者要立足现实丰富大学德育的网络资源,加强网络行为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