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数学学科,“数学体验”则是人们存数学活动中所生成的对数学内容的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周建莲 《成才之路》2009,(12):55-56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课程应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倡导“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新课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教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课程评价是一个持续展开的、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将本体论和方法论统整起来进行观照。课程即儿童经验转化与建构的连续体,课程的过程属性决定了课程评价的过程品性。课程作为学习体验和经验的生成通道,是构成学习者个体成长的立体式、开放性、个性化的“生命通道”。在学习体验取向的过程性课程评价论中,课程情境是学习体验的生产场域,课程的转化过程是学习经验转化与生成的过程。以课程体验为核心的“事件”作为载体,以“认知—情感”双维作为主要观照,以学习任务体验、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情境体验、学习结果体验为具体观测点,对个体的知识体系、情感世界、综合能力、智慧获得感、课程整体成效等进行全程性的评价,为过程性课程评价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4.
体验 ,指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的经历。体验是人的独特的心理功能 ,也是人获取经验、品味人生、形成观念、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因此 ,“体验”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几个概念之一。新课改强调了以“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丰富经验”为总目标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认为“所有这些素材(指课程素材)的教育意义是潜在的 ,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经验才能够被激活得以彰显。……原先在被迫接受的‘学习’活动中处于边缘位置的情感、体验也将获得与理智同等的地位” ,“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提出科学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姚晓群 《成才之路》2009,(11):37-38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评价”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审美体验”等新鲜词汇在语文老师的口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课改工作不断深入,但也不难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许多操作问题值得三思。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评价”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中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审美体验”等新鲜词汇在语文老师的口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课改工作不断深入,但也不难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许多操作问题值得三思。  相似文献   

8.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灵魂,这也是为什么把本次课程改革称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学生的生存危机,完善学生的生存状态,让学生过健康、快乐而有质量的学习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  相似文献   

9.
关注生命体验,关注儿童发展和生活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也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要实现课程改革人性化的基本努力方向,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就首先要突出课程实施主体体验,在一定的课程情境中生成新的课程意蕴,因此,体验课程应当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教学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式教学”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提出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种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进行“体验式教学”,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在课程中感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文本学习”,还应是“体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被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所谓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就是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具有亲历性、主动发现、活化语感即通过模拟的情境,进行自主学习、互动、评价感性、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进入”文本的情境“触摸”作者的心灵,与语言文本进行“内在意义的交流”,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情绪感受、意义感悟等。一、拓展情境,在生活中体验教师要善于营造学生学习的情境。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  相似文献   

12.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则是教学,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成败之举。为此:一、应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改革的主导地位教学改革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教学改革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在这对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为此,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应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3.
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学习态度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因而,我们可以从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意识程度、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活动的坚持程度等方面,综合地判定或评鉴他的学习态度。 例如一个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说他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各种其他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享受课堂”、“快乐课堂”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因此,历史教学如何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达到“乐学、会学”的同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才能引人入胜,引人思考;只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体味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活”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活”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2000年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程,因此,“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一共出现16次。因此“生态体验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种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它将师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态情境之中,感受、理解和领悟生态之运作规律.经历内心感悟的过程与状态。它让课堂变得鲜活起来了,焕发出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使课堂成为动态的、生态的、生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课程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语文体验的过程。那么,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态体验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梁洁  陈莹 《教学与管理》2007,(7):130-131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灵魂,这也是为什么把本次课程改革称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学生的生存危机,完善学生的生存状态,让学生过健康、快乐而有质量的学习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改革倡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这种理念和价值的追求并不是一种漫无边际、虚无缥缈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三精”特色体验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基于“体验性特色”.丰富学校多元课程。近些年来,为谋求学校进一步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上海市莘庄中学在推进“二期课改”过程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特点,从“加强基础、促进发展、激励创新、重视实践”的要求出发,建立“体验性课程特色”的多元课程。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比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有着百倍的复杂与艰难。如果人为地以“大课程论”理论统驭教学 ,把主体行为的“教学”放在结构性、物质性“课程”的依附性地位 ,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制度课程”。这种课程的内容会得到因循传统的教学的支持 ,但新的课程理念却会遭到惯例的抵制 ,这可能导致以旧思维和旧方法驾驭新内容 ,导致新课程目标尤其是创新素质目标的失落。因此 ,课程改革应超越“大课程论”或“大教学论”的同样思维不同侧重的偏见 ,在“课程与教学”和而不同的理念下 ,关注并释放教学的张力 ,引导教师致力于教学课程 ,把改革的重心落到体检课程、体验教学上来 ,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学生作为“整体的人”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外在的学习,更关注学生内部的体验学习,体验学习也成为现代教育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小学科学作为科学启蒙课程,为实现这一理念,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这就表明科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当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