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支出结构是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它综合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财政体制也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支出总体趋势与经济发展进程是基本同步的,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不足、行政管理费增长过快、国防费比重偏低等。因此应当调整经济建设支出,强化社会文教支出,深化行政机构改革,控制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增加国防资金投入,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支出总体趋势与经济发展进程是基本同步的,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不足、行政管理费增长过快、国防费比重偏低等.因此,应调整经济建设支出,强化社会文教支出,深化行政机构改革,控制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增加国防资金投入,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国家财政改革的总体运行状况看 ,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财政管理相对滞后 ,尤其是财政支出领域中存在大量的管理粗放 ,结构不合理 ,财政资金供应范围存在“越位”和“缺位”等问题 ,致使我国财政的正常运行遇到许多困难。本文拟在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强化支出结构方面的建议 ,以期抛砖引玉。1 当前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经济建设支出增长过快 ,但基本建设支出却增长缓慢这一点说明 ,我国财政投资的重点尚未从竞争性领域转入基本建设领域。据统计资料 ,1 978年基本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 40 .7% ,而 1 …  相似文献   

5.
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着许多问题,公共事业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经费增长过快、经济建设比重偏高等。面对诸多问题,应当调整财政支出的比重和结构,增加公共事业经费支出,深化机构改革,抑制行政管理经费的增长,合理的调整经济建设支出,以便新的公共财政支出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张峁  李冰  杨帆 《科技与管理》2010,12(3):86-89
政府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一直是经济界争论的焦点。基于1978—2007年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从宏观和动态的角度,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辽宁省财政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政府基本建设支出、科技3项费用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挤出效应";而长期上,科技3项费用支出会促进经济增长,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挤入效应",财政支援农业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都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利用中国1952年到2006年财政支出各组成部分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文教费对经济增长有阻碍作用,但是在统计上不显著;经济建设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建议财政支出不能仅仅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终极目标,并提出了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力度与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1995-2006年间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中西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322、0.271、0.323.因此,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对经济塌陷且财政支农弱化的中部地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各国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可能完全相同,政府间的职责也各有不同。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在各国政府的财政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 角色。这篇文章主要对美国政府间财政关系中支出问题与我国财政的支出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便能够更深一层地理解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为我 国公共财政改革中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建设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展水平和农村经济的发达程度 ,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而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依赖于对农业的投资。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对农业的投资虽有较多增加 ,但仍比不上其它产业的投资增长 ,农业投资在全社会中的比重仍然较低 ,以致于农业生产基础不稳的状况尚未得到改善 ,农业仍属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总体来讲 ,我国对农业投资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如 ,1 978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 1 3 .4% ,到了 1 998年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降为 8.3 %。这主要是由于地方财政用于农业的比重下降所…  相似文献   

11.
廖信林 《软科学》2012,26(4):33-38
构建了财政支出、城市化对城乡泰尔指数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并根据1978~2009年的时序数据,应用SVAR模型对财政支出、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泰尔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都表明,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财政支出对泰尔指数的扩大产生正向冲击,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对泰尔指数的扩大产生负向冲击。进而提出调整政府财政支出倾向、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等有关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使用投入导向模型,构建了Malmquist全要素生产指数,探索各地区文化产业财政支出效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文化产业财政支出效率低下,且呈现负向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前移面效应”不显著;中国文化产业财政支出效率呈现东、中、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且都呈现负增长;2002--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财政支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式增长,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勇刚  李祥 《软科学》2012,(1):42-46,50
运用1999~2008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住宅平均价格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对住宅价格、财政分权及地方政府竞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住房价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分权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认为房价要回归理性增长水平,应健全地方政府的财政监管体系,规范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在财政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定量分析数字经济与科技金融效率关系,运用SBM模型对201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Tobit模型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因素后,大多数地区的科技金融效率下降,并且区域间的差距较大;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数字化程度指数、高技术企业利润额、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依据结论提出在数字经济下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合理配置科技金融资源、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优化风险规避方式、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勋  王杰 《资源科学》2018,40(4):851-861
中国式分权带来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带来的雾霾污染问题也引发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关注,考究中国式分权、环境保护支出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理,可以为中国城市雾霾治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利用2008—2015年中国73个重点监测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环境保护支出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无论是财政支出分权、还是收入分权亦或是财政自由度均与雾霾污染呈显著正相关,环境保护支出与雾霾污染呈显著负相关;②财政分权与环境保护支出交互项与雾霾污染呈显著负相关,交互项系数远小于财政分权系数;③经济发展程度与雾霾污染并未呈现出“倒U型”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雾霾污染呈显著正相关。基于此提出:完善地方政府环境考核体系,建立官员终身追责制度;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改革环境预算软约束问题;推进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我国政府财政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89~2007)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和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研发投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长期趋势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影响.为实现自主创新战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研发投入经验,稳定增加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并优化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结构,创新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能源供给小于能源需求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个长期难题。安全的能源供给体系,是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煤炭为主的能源供给结构。需要优化和调整。用财政税收政策鼓励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建立能源储备体系,组建国家能源部,可以很好的防止中国能源供给失灵,确保国家能源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贾明德 《软科学》2008,22(5):76-80
通过构建财政政策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政策的总效果即对GDP的增长率贡献约为12.23%。其中,主动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而主动效果中,政府购买支出效果远大于税收的效果,说明了政府财政支出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自动效果中,税收的效果大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效果,说明我国的税收对经济的稳定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吴建南  徐萌萌  赵志华  张炜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472-1478
基于20世纪80、90年代中美两国研发经费的比较,本文对90年代至今中美两国研发经费投入进行再比较。研究发现,尽管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已有较大变化,但在投入结构与投入主体方面却并未改变:美国依然强化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我国似乎并非如此;美国主要是联邦政府在支持研发,我国地方政府的研发投入不仅与中央政府相当,而且上升趋势明显;美国研发投入基于市场失灵理论,而我国则似乎更多的是基于“重视”。在公共财政投入绩效日益为各界关注的情况下,建议积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和政府作用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优化我国研发投入理论;在稳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完善科研统计的条件下,尽快优化调整研发投入结构、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投入,特别是进一步探索地方政府研发投入的适宜规模,考虑逐步减少地方政府的直接投入。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或出于晋升竞标赛的需要,或出于对创新发展的内生需求,都积极动用有形之手推动创新发展。但财政分权体制下,具有不同财政支出偏好的地方政府,其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效率各有千秋。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Tobit方法,从创新价值链角度入手,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和财政支出效率为中介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与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于成果转化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但对科技研发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所起到的间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且在科技研发阶段的遮掩效应较大;财政分权会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从而对双阶段区域创新效率均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