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通是创造性思维的要素之一,它反映了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转换和灵活应变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变通特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变通思维有多种形式和内容,从思维方向上分,有顺势、逆势和迂回3种,从思维信息来源和范围上分,有借势和造势之别。通过要素分析和解剖,就会得到变通思维5大类型和28个子系统,从而构建了变通思维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物理世界多姿多彩,物理问题千变万化.实际情况下遇到的问题往往新鲜而陌生,要想既快又准确地解决问题,总用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法肯定行不通,必须要有灵活的思维,能根据物理环境的变化,提出与问题相适应的设想和解决方案.变通性思维是思维灵活性的具体表现,应重视变通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逆向思维是一种与传统的、逻辑的或群体的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它从相反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迅速转移到另一思路,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逆向思维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于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全面性,提高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丽 《考试周刊》2013,(91):62-63
数学传统教育过于强调聚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正向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这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发散思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部分数学问题实行变通,需要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和定势思维的限制。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或对某些问题理解比较费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个思维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学生在对数学问题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做出适当转换、化归、假设、逆向、多向等形式的变通,使学生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5.
创新性学习就是突破思维定势,追求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思维形式,并将其有机融为立体动态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1、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教师要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方向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逐渐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如组词练习中的“一词多组”,填空练习中的“一空多填”,作文训练中的“一题多作”。2、引导学生多节点辨析,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教师不应单纯地要求学生从形式上明确…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多种联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习惯,更可以训练他们思维的变通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等效变形法”是有机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它的巧妙之处是依问题的具体情景,将化合物的分子式进行巧妙的变形,使其组成不变,而写法和形式不同,以便能够快速比较、判断、计算的一种思维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巧妙的“等效变形法”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变通能力,它既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具有变通性、独特性、灵活性和广阔性等思维品质 .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几点做法 .1 创设问题情景 ,启发想象 ,培养思维的变通性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科学上的许多“发现” ,都是先凭直觉作出猜想 ,即合理的思维变通 ,而后再去加以论证的 .因此 ,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置身于展开想象的客观环境之中 ,启发想象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 1 解下列方程组( 1) 2x 3y =4 ,5…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习中仅靠有序的单一渠道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能力,因为由有序形成的能力只能解决典型情境下的物理问题或只能进行情况比较类似的学习,若要能解决新问题、开拓新领域,就必须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变通能力,它是思维变通性、流畅性的具体反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除了认知结构的因素,说到底,也是迁移和变通能力强弱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贺莉 《考试》2009,(1):23-23
现代科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联系。写作与思维的联系相当紧密,语文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应运用各种技巧与方法,增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深刻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高一学生历史思维存在如下缺陷:(一)依赖性:学生多“唯书”、“唯师”,书本怎么说,教师怎么讲,就怎么思维,没有一点反叛意识,不敢大胆质疑,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问题及变通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理念】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但此时抽象逻辑思维仍主要与直接的感性经验相联系。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实际问题解决的需求和难度也在增加,这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知识经验应用的变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从不同角度思考,调动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日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如何培养创造力呢?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②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力;③精心设计训练,培养思维的流畅力:④选点激辩,培养思维的变通力。  相似文献   

14.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求异、奇特、想像丰富和不循常规。在物理复习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思路开阔、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材 .发散思维包括思维的广泛度、变通度和独创性 ,本文结合中师化学教学 ,就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  相似文献   

16.
变通性思维是邓小平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是邓小平变通性思维生成的动因。邓小平运用变通性思维,科学地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正确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回答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理论。邓小平变通性思维是其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也有利于开启我们的思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辟新的局面,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一种以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思考现象,追求多样化解答和设想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它的显著特点是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解化学题也是这样,贵在思维变通.对同一道习题,要寻求尽可能多的解答方法,促使思维发散.下面以元素推断题中最为常见的“三相邻”元素推断题为例,谈谈思维变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施静 《教师》2010,(36):127-127
发散思维是一种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答案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造性。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多变,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要求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求各种解题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进行发明创造所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发散思维是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不拘泥于常规,能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固定模式,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于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流畅性(又称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探来启迪学生思维,开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