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文章主题要明确、集中、深刻 关于文章的主题,需要弄清三个问题:(1)明确主题及其作用。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是试图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论述或对某一个人物、事件的描写,表现某种思想。这个所表现的思想,就是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意图。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它在文章中处于支配的地位。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方案一教学目的1.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其典型性。2.理解小说所揭示的深刻主题。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学习的重点。正确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是学习的难点。教学方法小说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打动人,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理解。但切忌过早地对人物形象加以定论,以免束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教学思路说明一、提前两周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祝福》。教师可提示学生用顺叙的方法编排三幕剧:第一幕:初到鲁镇;第二幕:再到鲁镇;第三幕:悲惨结…  相似文献   

3.
一、单元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线索、情节、主题等有关知识,学习本单元几篇课文巧妙安排故事情节的技巧。2.学会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3.了解课文各自所反映的深刻主题,学习作品中志士仁人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1.重点:《药》、《项链》巧妙构思小说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2.难点:《药》和《夜》用明、暗两条线索串联故事的技巧;对“坟场相遇”中乌鸦出现应如何评价,对“一件小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等重点语句的理解。3.考点:课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修辞格的运用,作品中用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典型方法,如环境描写,动作、心理描写等,小说精彩片断鉴赏。  相似文献   

4.
一、明确目标 分析主题 《夜》这篇小说长达6000多字,如何在一节课里指导学生自读,把握学习重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应该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不过毕竟前面学生已学过了《母亲》、《药》等,有关小说的知识如人物形象、环境、情节及分析人物形象、典型环境、故事情节的方法巳基本掌握,所以学习《夜》目的不只是了解《夜》的主题是什么,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夜》的主题让学生掌握分析小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阅读一篇文章的基础和根本,就是能够读懂文中的主题。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的不同切入点去体会文章所表达出来的不同主题。本文将以鲁迅先生的《故乡》为例,来说明通过文章的多角度阅读来解读小说的不同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6.
裴汉云 《海外英语》2014,(12):173-174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死者》这篇小说中描述的大量场景、具体事物象征和矛盾冲突都是为表现主题所设计,然而文中描写的各种声音、演奏的音乐同样能够深刻的表现主题,是小说中的重要素材。文章旨在分析文中声音、音乐是如何反映当时都柏林市井百姓"精神死亡"这一主题的。  相似文献   

7.
标题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着眼于文章标题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对文章标题联想、想象、设想,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一、标题教学,有助于迅速提高学生阅读水平。1.突出阅读的整体性。文章标题具有概括性,或内容、或结构、或线索、或主题、或几者兼备。抓住了标题来分析,就能在内容、结构、线索、主题上整体把握全文。例如《药》的标题,既概括小说情节,又连结明暗两条线索,还揭示了小说深刻的主题。抓住了“药”这个标题,就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鲁迅的这篇小说,从而避免教学、阅读时,过分注重字、词、句知识传授、学习,不注重…  相似文献   

8.
|“本期关注”栏目今期刊发七篇文章,关注小说教学问题。小说是中学语文课文里面常见的文体,也是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体。对于小说教学的研究文章已经浩如烟海,这几篇文章肯定不能代表小说教学研究的全部。这些文章或重视小说作品中的“我”,或注重情感审美体验,或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或注重文本细读,或注重主题追问,或注重叙述技巧的分析……从一个一个的侧重点,探寻小说教学的有效途径,总会有那么一点会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这里所提的“主题”不是窦桂梅老师在研究的“主题教学”中的文化主题.而是特指一篇文章或一堂课的中心主旨。我们知道《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任何一篇文章,不论其文学性如何。但它肯定在其语言文字之中蕴籍着作者的“情”,即写作的目的性或文章的意旨,要么导人为善,要么识事明理,要么人格感召,要么辨别真伪,要么予人智慧、弃恶扬善。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多数都围绕主题设计教学的,努力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地统一。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但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尤其是主题教学中往往会把文章的意旨即思想教育的惟一化、层面化。实际不论是文章本身思想内涵或是学生的个性体验都会出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考测点导航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文章内涵是指一篇文章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所要表现的内容、主题等。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要通过阅读,在辨析体裁,分析结构,品味语言,了解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做出准确把握。这一能力是当今语文考试所特别关注的。阅读下文,完成1—6题。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掌握了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的故事情节和内容后,我设计了一节对小说<药>的主题探索课.基本思路体现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在教科书思考练习中第一题就提出了对小说<药>的主题争议有代表性的4个观点:①表现亲子之爱和革命者的悲哀;②反映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③表现群众的愚昧落后,暴露国民性的弱点;④歌颂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不要让烈士的鲜血白流.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探究目标是如何准确把握<药>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主题的表现同主题的提炼一样,都是写作构思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一篇文章单有正确、深刻的主题,而不能用恰当的方法把主题鲜明突出地表现出来,那么文章仍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表情达意的目的,所以说,怎样表现主题这一问题,确是作者应该引起注意的。怎样表现主题,这在写作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格式,但是从主题的属性、文章的体裁来分析,不难看出表现主题仍有一定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严爱华 《语文天地》2012,(24):24-26
每次教学《社戏》,都会有一种紧张感。这篇文章篇幅长,主题有一定的深度。教学这样的文章,如果只从理清线索、把握文章结构、分析小说的三要素、理解文章的主题等方面着手,势必会导致这样一篇充满柔情的美文被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对学生来说,其积极性、主动性也无法充分地调动,老师主角、  相似文献   

14.
试图打破小说传统的教法,从小说题目“药”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小说《药》的深刻内涵,从而学习和把握小说《药》的主题,因而我的教学重点就以“药”为突破口,分三个层面展示,即:无效的痨病药,无效的革命药;有效的救国良药。简言之,两服(无效)药;一服(有效)药。让学生明白学习有法.又无定法,要善于动脑思考.探求认识事物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5.
《绿叶》课后思考题中明确指出此文的主题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不会允许霸道存在。”我们认为这样概括这篇文章主题是不恰当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小说的人物,因为小说的主题主要体现于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命运中。关于小说的主要人物,课后练习题是这样提示的:“这篇小  相似文献   

16.
一篇文章的主题是作者通过全文内容表达出来的思想。有些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这种思想往往藏而不露。要准确地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就必须对文章作全面的考察、分析和研究。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是研究和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任何人写文章都是有意图的,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给阿·谢·苏沃陵的信中说:“假如有个作家对我夸耀说,他写小说并没有事先想好的意图,而是只是凭一时的兴会,那我就要说他是疯子。”契诃夫凭自己的经验,直率地说明了一条写作规律:文章是在作者“事先想好的意图”的指导下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刘福禄 《考试周刊》2009,(29):23-24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纲.它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小说的全篇,成为整篇小说的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探究课本中编选的小说,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谈出来。无论学生从哪个角度去分析,只要学生的观点符合时代背景.反映时代的主弦律。能体现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反映当代社会的性质,能表现作者的理想、愿望。教师都要给以肯定并予以鼓励。  相似文献   

18.
"童话"主题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之一,在关于本时期作家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创作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其小说中的童话主题,包含两点现实意义,一是培养问题意识,二是揭示人生意蕴。既可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19世纪前期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比较阅读法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实用价值。本文拟对比较阅读法的具体运用及其意义作一些阐述。比较阅读法,即在学习一篇课文时联系与其有关的文章进行比较,或对一篇文章中有关的一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它们的异同,掌握其特点的一种阅读方法。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比较是篇外比较;一篇文章中某些方面,如所写的人物、所涉及的一些  相似文献   

20.
"童话"主题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之一,在关于本时期作家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创作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其小说中的童话主题,包含两点现实意义,一是培养问题意识,二是揭示人生意蕴。既可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19世纪前期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