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基层的通讯员,每天都和群众接触,对基层的情况比较熟悉,还要不要深入采访?从我担任报纸通讯员近20年的实践来看,我的回答是:要! 熟悉基层情况,固然是通讯员写稿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如果满足于“人头熟悉,情况了解”便“信手写来”,那就很可能“笔下生花”,造成新闻失实。有一次,我采访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王诚辉热心为乘客服务的事迹,了解到许多感人的材料。我连夜写出初稿,第二天就送给王诚辉看。其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王诚辉喘着粗气,额上沁出的汗珠流淌到嘴角,咸咸的,使他认识到:当一名好司机真不容易。他一步一步地背着病人向小车  相似文献   

2.
我长期在林区工作,是个写稿已40年的老通讯员。近几年来,在我们通讯员中给报纸、刊物、电台写稿的人越来越少了。最近我对本地和外地的一些通讯员做了调查,发现不少人很苦恼。苦恼什么呢? 比较普遍的是感到写的稿子常常不被新闻单位重视。满腔热情地写了一篇又一篇稿子,寄出去大多石沉大海,很少有回音。有位通讯员一连给一家报纸写了10多篇稿子,每次都附上一封信,请编辑老师在百忙中给予指导。稿子一篇未发,“老师”也一字不回。后来他想出个办法,投稿时除再三恳求编辑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层通讯员队伍中有一大部分是农民通讯员或业余通讯员,文章写的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事,因而被称为“土记者”。 我做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业余时间写稿已有7个年头。一直把自己当作“土记者”来看待,每年写稿近200篇,在市级以上用稿100多篇,稿件命中率达98%。别人总认为我和报社编辑有关系,发的是“关系稿”。其实,我写稿不离“土记者”身份,每篇稿件具有二种“土味”。一是文章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1987年在省以上新闻单位见稿61篇,去年又见稿82篇。有的通讯员问我上稿为啥这么多,我说的一条体会是,掌握报纸特点,做到“投其所好”。我以前写稿,不大注意研究各报特点,有了素材写“通稿”,乱投一气,结果稿子写得不少,用得不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使我看到,各家报刊都有自己的不同特色和要求。作为基层通讯员,如果没有直接同报社联系的条件,应注意研究各家报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回顾一年多来的写稿实践,我体会到,基层通讯员写稿应把住一个“小”字,即小事件、小角度、小新闻、小通讯等。因为基层通讯员不能与专业记者相比,在一个小范围内老想写重大题材的报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基层通讯员既要忙自己采访写稿,又要学会阅读报纸上别人写的文章.除了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政治思想觉悟和了解各种信息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习掌握记者、老通讯员及其他撰稿人是如何来写各类体裁文章的.  相似文献   

7.
董瑛 《新闻知识》2000,(2):40-40
广播稿怎样写?给广播电台写稿和给报纸写稿有什么区别?一般情况广播稿和报纸稿大同小异。所谓大同,是指广播和报纸对稿件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谓小异广播稿是给人“听”的,报纸是给人“看”的。所以广播稿件为了适应人们的听觉就必须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广播电台近30年的工作经验,就广播稿的特殊性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广播稿,尤其是广播新闻稿要主题鲜明。一篇稿件只能有一个主题。记者采访的单位大都是先进单位,所以被采访单位的领导常常希望把每个方面的工作都能宣传一下,单位负责宣传报道工作的同…  相似文献   

8.
有人认为写稿多容易出现失实,并用“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的谚语作为“佐证”。但我觉得,“写稿多”和“易失实”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要我们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良好的文风,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发稿再多,也能做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我就此谈些个人看法。要认真核对事实,不要侥幸、偷懒。发现于报端的失实稿件,其中相当数量的并非出自写稿新手。原因何在?就在于有的同志思想上满不在乎,工作中对于核实不认真,满足于  相似文献   

9.
1983年,我开始写稿,一连发出30多篇,别说河南日报、省电台,就连河南农民报也没沾上边. 我心想,也许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不写了。自从县广播站编辑徐明法同志给我牵线订(?)《新闻爱好者》以来,我每月都能看到杂志上有不少通讯员下苦功写稿的动人事迹。比如在《通讯员园地》里刘志勇的秘诀和新闻敏感,总结了写稿要“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和“手勤”的体会.在他发表20篇  相似文献   

10.
写新闻报道不能合理想象,以免造成失实,这是新闻界共知的常识。通讯员稿件中有未交代清楚的地方,编辑改稿时也不能合理想象,随意改动、增添、否则同样会速成失实,给报紙、通讯员乃至自己带来麻烦。有一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寄给某报,内容是表扬3个女婿争着养岳父岳母。稿中说到岳父身体不好,两年前又患重病,住进医院,3个女婿轮流侍候。稿件后面没有写明岳父岳母是生还是死,报社编辑为了让稿件增色,合理想象地修改成岳父去世了。见报后可热闹了。被报道的老人一骂通讯员,说这那里是表扬我的几个女婿,分明咒骂我该死;二骂报纸不该采用这样失实的稿件,并登门质问通讯员,要他在报纸上发表更正。老汉的邻居和熟人见  相似文献   

11.
我从去年开始写稿,一年多来共写消息,通讯60余篇,内容有写农村的,社会的,学校的,给省报、和本地区报纸、电台都投寄过,但都没有被采用。请问,屡写不中究竟是啥原因呢?还有,基层通讯员写新闻稿都要盖章吗?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我在给通讯员改稿中发现,有些通讯员给新闻单位写稿,往往连最起码的格式都不注意,如标题之后不空格,接着就写正文。编辑改稿时,连“通讯员×××报道”几个字都没地方写,很不方便。给报社或杂志社写稿,一篇  相似文献   

13.
基层单位的通讯员写稿有很多不利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社会生活的接触面较狭窄,写稿思路往往不开阔,稿件质量也相对不高,很难产生新闻“精品”。要克服这一不利因素,采写出高质量的稿件,我的体会是要扬长避短,以专取胜。本职工作使通讯员写稿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但有本职工作也是基层通讯员独特的优势。基层通讯  相似文献   

14.
在报纸上通篇失实、毫无事实根据的报道已不多了,可局部失实还经常存在,特别是以下三种现象较为严重。一、以点代面。有个基层通讯员写了几篇工作研究的稿子,都用“据苏北地区调查”的口气,而他根本没有调查,稿中的内容全凭他想象,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他说:“只有以这种大角度来写,才能上大报,况且,我又没说那个具体单位,谁来对证。”《新华日报》改版以后,很少登乡、镇、村的稿子,于是,便有人在放大角度上大动脑筋,把部分乡镇的先进典型,扩大为全县、全市角度来写。二、自定“超历史”。有些通讯员为了证实现在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便说现…  相似文献   

15.
我在江苏省武进县坂上乡文化站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给县广播站、《常州日报》、常州人民广播电台写稿,已有7年多时间了。刚开始写稿时,我总感到要多栽花,少栽刺;多报喜,少报忧。这样给领导脸上添了光彩,对上、对下都不得罪,对自己开展工作也有好处。所以极少写批评稿。因而,一些好心人叫我是“吹鼓手”、“软骨头”。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基层通讯员报喜不报忧,称不上一个合格的通讯员。1983年8月,坂上乡杨公岸村原会计庄桂生,利用职权贪污盗窃集体财物,并经常参加赌博等违法活动,村里的群众敢怒而不敢言。我就写了一篇揭露庄桂生违法活动的稿件,县广播站和常州电台广播后,村民中的反响很大,许多人联名写信给乡党委和县司法机关,一致要求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通讯员,是不在编的新闻工作者。通讯员为报纸写稿或拍照片,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见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稿件见报?这是通讯员们经常议论、研究和费神的问题。我给报纸当通讯员20余载,以前写文稿,近年文稿、图片一手抓,又侧重图片。近三年间,我拍摄的照片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32家全国性报刊采用89幅,新疆日报等省级报刊采用360多幅,从中摸到一点门道。要努力提高新闻敏感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有的通讯员在复杂纷纭的事件中能迅速发现新闻并拍到照片,而有的通讯员往往在新闻面前无动于衷,这是观察力不同,也就是新闻敏感的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17.
“林编辑经常通过书信辅导我们写稿,真是关心通讯员的好老师啊!”这是通讯员们对四川日报《川东之页》编辑林元琤同志的赞誉。她在负责编辑达县地区稿件的两年时间里,给全区30多个通讯员写了约有70多封信,还常在退稿上圈点,提出修改意见,传授新闻知识,使不少通讯员提高了写作水平,在省级和地方报纸和电台上用稿数逐步增多。近些年,达县地区搞新闻工作的新同志多,写稿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欠缺一些新闻业务知识,稿件刊播率较低。林元琤十分关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基层班组和站段当了10来年业余通讯员,根据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了“八不写”,供同仁们参考。一是有损党、国家企业声誉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决不写。二是企业的经营、销售、效益、技术、决策等商业秘密不写,以免给企业在市场竞争造成泄密和损失。三是没有构成新闻五要素的“残缺新闻”不写。四是自己没搞懂的不写。如今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新东西、新技术很多,自己写稿时,首先要对其中的原理、名词等搞懂,否则,就会“开黄腔”、闹笑话。五是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东西不写。六是指名道姓的批评报道不要轻易写。若遇…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报业市场的竞争,今年各家报纸纷纷进行新闻改革。原先那些纯工作性的一村一店的报道不搞了,记者自己采写的稿件相应增多了,这对写惯了这类稿子的通讯员是个很大的冲击。 基层宣传干部和通讯员如何适应这个改革呢?我个人体会是要敢与记者争夺版面。截止4月底,我在《湖北日报》发了好几篇自己满意、领导也满意的较有份量的稿子。如 4月 10日 A2版刊发的《武当山游客量为什么增长慢》,2月14日A1版刊发的《武当山庙产不再是“唐僧肉”》,以及与记者合作稿子《武当山精心筹办“旅游套餐”》(3月21日B1版),《武…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基层新闻报道通讯员,在对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的投稿中,要做到“对号入座”,是提高采用率的重要一环。一、要针对不同的新闻媒体对号入座。报纸是用书面语言作为传播载体的,它与广播、电视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报纸书面语言是写给大家看的;广播电视语言是用声音和形象直接表达思想感情,说给人听展示给人看的。在写稿用语上,要有的放矢,对号入座。一般广播消息篇幅简短,要求内容高度浓缩。目前,有些通讯员存在向报社、电台投寄“通稿”的现象,如往报社写一篇工作经验的稿件,长达千余字,便一式两份,再往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