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斌 《新闻实践》2005,(8):50-50
作为广播戏曲栏目的主持人,除了必须具备一个主持人应有的基本技巧外,还必须热爱和熟悉戏曲表演艺术。戏曲广播是在无形的极其广阔的空间里,通过采访、编辑、录音、播出多种手段,把戏曲作品中故事情节,把戏曲表演艺术中的音乐和唱腔、念白,借乐队之手、演员之口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听其声如临其境,感受戏曲舞台上所体现的艺术境界和人物形象,感受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于电台戏曲节目主持人来说,“知戏”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只有知戏懂戏方能说出“戏味”。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戏曲主持人节目为广播戏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这种颇为贴近听众的广播戏曲主持人节目,以最快速度通过其相关栏目,对当地戏曲之演出,做出绘声绘色的专题报道,这当中,主持人对“戏外戏”的报道,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王斌 《视听纵横》2005,(5):65-66
我对戏曲广播主持的认识,由感性转为理性,由知其然逐渐转为要知其所以然,主要是在主持浙江电台《戏曲天地》之后!随着实践中经验的积累,随着《戏曲天地》在听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我越来越感到知戏知人知广播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13,(7):1
《慧文说戏》主持人慧文,湖北广播电视台首届优秀节目监制获得者,从事广播工作20年。《慧文说戏》是湖北电台唯——档戏曲节目,坚守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戏迷听众服务。该栏目2005年开办,2009年受邀加入全国戏曲广播联盟。节目培养了一  相似文献   

5.
一、何为“内心视象”广播文艺节目是纯粹的听觉艺术。听众是通过感受声音来感受艺术作品,感受主持人传送的艺术氛围和情感世界的。当我们沿着艺术审美规律和广播文艺的传受特殊规律向更深层次探求时,我们就会发现,大凡能震撼听众、并能使之留下深刻印象的文艺节目,除了原有录音资料的艺术魅力之外,更重要的还有节目主持人通过对艺术音响素材的取舍、节目的编排、构架,以及主持人充满艺术个性的语言营造的“视象”感。这是听众  相似文献   

6.
吕进 《声屏世界》2002,(10):33-34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广播戏曲节目在七八十年代以前拥有广泛的听众群体,老百姓总爱把收音机称为“戏匣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文艺和卡拉OK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兴起,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使戏曲艺术逐渐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广播戏曲节目的庞大听众群体也日渐分流。如何使广播戏曲节目更好的发挥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这是我们广播戏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广播戏曲的现状来看,最近几年,在多数电台播出节目表上可以看出,戏曲节目的播出时间段明显减少,有些电台只是在综艺节目中播放几段戏曲。以河南电台戏曲节目为例,80年代最多时占整个文艺节目播出时间的  相似文献   

7.
李静 《新闻爱好者》2007,(11):58-58
目前,广播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频率也越来越专业化了,戏曲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戏曲广播不可避免地在许多城市开办了。但是,真正懂戏的主持人太少,如何与时俱进主持好戏曲节目,笔者根据戏曲节目类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8.
戏曲广播新形式王小朋戏曲是古老而精深的艺术,广播是戏曲艺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然而,受戏曲危机的影响,戏曲广播听众随之锐减。戏曲广播要在困境中崛起,再度发挥广播之长,必须尽快适应新的节目形成,以求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强化编辑和主持人在...  相似文献   

9.
吕忠军 《今传媒》2016,(7):130-131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时代,县级台的专业广播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求生存与发展之道.而广播服务类节目要提升影响力和收听率,主持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只有主持人不断增强听众意识,把听众当成知心朋友来对待,让更多的听众成为自己的忠实“粉丝”,才能确保广播服务类节目的生命力.本文结合绍兴市柯桥区广播电视总台FM106经典汽车广播的主持实践,对广播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增强听众意识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1997,(3)
为提高节目质量,把广播办得更受听众的欢迎,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经济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音乐台、金陵之声广播电台于1996年11月联合举办了首届“十佳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最受听众欢迎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评选活动。经过近5个月的评选,评选结果日前揭晓。  相似文献   

11.
作为节目主持人,在面对听众的时候.语言的表达不能是单纯地“说话”,而是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种表述。通过节目主持人这种有意识地表述,不仅要带给听众某种程度上的心理满足.还要带给听众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美感。在广播中,  相似文献   

12.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第六频道开播一年多了,《戏曲大舞台》这档娱乐性节目越来越受听众的欢迎。山东省统计局的收听调查结果表明,《戏曲大舞台》在频道的所有节目中总成绩排名第二,听众满意度达到了54.18%。《戏曲大舞台》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听戏、说戏、赏戏为内容。主要面向戏曲爱好者,满足听众对戏曲的多样化需求。栏目播出原则是:“凡是听众喜欢听的,就是我们要播出的。”根据听众的需求,《戏曲大舞台》以播出京剧、吕剧为主,辅之以黄梅戏、豫剧、昆曲、山东梆子、五音戏等听众喜爱的其它剧种。  相似文献   

13.
梁延 《新闻前哨》2003,(10):61-61
“嘴”说与“笔”说是不一样的。笔说,读者当时偶有不懂的,可以读后稍作一定的思考与回旋。嘴说,则是要让听众马上就懂,否则就会稍纵即逝,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广播记者必须十分重视咬音嚼字,争取“嘴”说得流利畅快,让听众一听就懂。 一、不能把咬音嚼字当作小事。 所谓咬音嚼字,说白了,就是要把字音词义读正读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广播广告似乎已经走入了困境。就连广播人自己也认为广播是一种夕阳媒体。有些广告公司在为客户制定媒体计划时,也很少把广播包括在内,似乎广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媒体。那么,广播广告是不是真的到了穷途末路呢?如果我们把广播的广告时段看成商品,分析听众喜欢广播和广告主选择广播的理由,就会发现:广播还是拥有众多的听众。因为,站在听众的角度,广播有众多富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几乎每一个电台都有听众喜爱的名牌主持人,这是一个电台宝贵的资源之一;广播由于携带方便,“可以边听边干别的”;听众还可以利用电话或传真等和电台交流…  相似文献   

15.
方明 《中国广播》2010,(4):21-22
现在办广播的方式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是“开门”办广播。什么叫“开门”?就是把我们的听众请进来,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走出去。在这种互动的情况下,我们评选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必然要听一听广大听众、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孟亭 《新闻实践》2013,(8):63-64
作为典型的“主持人型”媒体,广播媒体的品牌某种程度上是构架在节目品牌、主持人品牌之上的。电台名嘴成为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任何一家强势电台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脱口秀节目及极具影响力的主持人。那么。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何以征服万千听众?一家电台又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脱口秀主持人呢?  相似文献   

17.
“戏匣子”——这曾是人们对收音机的爱称,足见戏曲广播在广播发展史上和人们心目中有过多么重要的地位。戏曲艺术百种千家、源远流长,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给我们的戏曲广播编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大概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我们较多地注意了戏曲本身的艺术魅力,注意体味它的专业特点,而忽略了对不同层次听众的不同的接受方式的深入研究,以至于当我们发现当代青年疏远了我们时,又感到是那样突然和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8.
听众是广播的主人。广播如果失去了听众,也就失去了广播的意义。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成为听众的知心朋友,把自己放在与听众平等的位置上,热情地为他们服务。《古槐树下》是河南经济广播电台惟一的农村节目,几年来,由于心系农民,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一直保持较高的收听率。我作为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在实践中有不少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来,不断积累的广播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指引笔者找到答案: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呼唤记者型主持人.一、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是记者型主持人施展才能的最佳平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秦风热线》栏目是一档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它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以及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新闻事件,以嘉宾访谈的形式展开30分钟的讨论.在这个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连接听众、传情达意的主导人 物,一言一词都会对节目、对听众产生 影响,所以主持人必须找准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刘敏 《记者摇篮》2008,(8):80-81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讲求的是听觉形象,不同的声音带给听众的感受是不大相同的。人们往往会从广播主持人的声音上去揣测他的容貌、体态、特征、风度和魅力。应该说声音是充满个性的,但又是最容易形成先人为主印象的因素,所以广播主持人的声音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所主持节目的成功与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声音形象是塑造广播主持人形象的“硬件”,它既要讲究语言的规范义要感情饱满、富有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