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足底压力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伴随着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压力测量仪器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在运动生物力学步态研究,临床步态研究以及临床医疗中积极应用,其技术不断的发展、成熟.足底压力研究,揭示了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和模式,以及运动过程中足的动力性特征.同时,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在临床步态研究和临床医疗中的不断应用与深入,已逐渐成为临床生物力学研究和诊断病足与足部康复评定的重要手段.通过足-鞋界压力的研究,也为指导人们健康穿鞋与科学制鞋带来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倩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34-34,36
目的:本实验通过测量在赤脚、平底鞋及10cm高跟鞋3种条件下,女性步态的特征,分析不同鞋子对足部及步态的影响。方法:使用G-WALK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赤脚、平底鞋及10cm高跟鞋条件下的行走转身实验,测量其不同鞋子下步速、步长及步态周期。结果:本实验得出穿10cm高跟鞋时行走的步态特征是步速慢,步长变短,周期长。结论:因此长期穿高跟鞋对女性下肢及步态影响较大,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建议少穿或者不穿高跟鞋。  相似文献   

3.
对穿高跟鞋人群步态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穿高跟鞋人群步态的研究状况和进展作以综述,并探讨高跟鞋对人的损伤机制从而减少足部损伤;同时给造鞋业提供具体的人体足部生物力学参数,使其制造出更符合人体足部结构的高跟鞋。  相似文献   

4.
国内关于冰状路面行走的步态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相应的步态特征,查找冰状路面与普通路面行走在足底压力分布方面的差异,探索如何减小滑倒因素以及对防滑鞋的选择和设计,为冰状路面行走的步态分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对15名男性健康青年在冬季户外冰状路面无保护状态下的行走和普通路面的行走进行对比分析,对双脚支撑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冰状路面行走时双脚支撑时相和支撑时相较长,支撑的距离、复步长及足底压力中心纵轴最大距离较短,足跟着地时与地面夹角较小、踝关节角度较大、髋关节角度较小,足尖离地时与地面夹角较小、膝关节角度较大,足底足前区和足后区最大压力较小、离地腿足前区冲量较大、2个足区的压力变化率绝对值较小。应加强身体在矢状面的控制,在足尖离地瞬间,同侧躯干适当前倾,使人体重心投影处于支撑面内,增强行走的稳定性;加强着地腿的髋关节和踝关节的肌肉以及离地腿膝关节的肌肉的锻炼;选择和设计防滑鞋时要相应增大足跟部和足前部的鞋底面积,纹路相应加深,选用的材料相应较软且能吸收一定水分,此外,足跟部于足前部相比略有不同,足跟部的面积较大、纹路较浅及材料较硬。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分析儿童青少年足形发育特征,厘清裸足/着鞋运动规律及下肢生物力学功能。方法:运用布尔逻辑运算在Web of Science、PubMed和CNKI等8个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1日—2020年4月1日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使用改良版《Downs和Black量表》对研究文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最终纳入40篇研究文献,涉及儿童青少年的足形发育及功能特征、裸足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裸足/着鞋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对比和着鞋运动生物力学特征4种类型。样本量共计30 450人,年龄为1~19周岁,其中具有裸足习惯的1 490人。结论:1)儿童青少年不同足形特征如足长、足围、足弓等对应不同的发育敏感期和年龄阶段,需依据足形发育特点及时调整鞋楦设计;2)鞋具束缚降低足部小关节活动度,抑制部分足功能,儿童青少年裸足运动习惯可能有助于正常足弓形态及功能形成,增加足部肌力,降低踇外翻风险;3)降低儿童鞋具扭转刚度等,遵循“保护大于功能”设计原则,可能有利于降低对低龄儿童的足部外力刺激,增加力学正向反馈及本体感觉输入,提升步态稳定性,促进足部形态及功能的正常发育。建议:未来研究结合大样本长期追踪研究及...  相似文献   

6.
青年女性着高跟鞋平地行走时步态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剑  李建设 《体育科研》2003,24(3):9-11
通过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和F-scan足底压力分布解析系统对青年女性穿高跟鞋行走时的步态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表现为:步长短,步速慢,步态周期长,重心起伏幅度大,单支撑时相占支撑时相比例低,说明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行走时下肢肌肉机能减弱;青少年女性穿跟高6.5cm以上的高跟鞋行走时,足底第一跖趾关节最大受力值是青少年女性穿球鞋行走时该点最大受力值的4倍,是青少年女性穿中跟鞋和松糕鞋行走时该点最大受力值的2倍。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为大部分女性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怀孕期人体的形态、体重等健康指标会显著改变,随之必然引起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文章总结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妊娠期女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并重点探讨步态影响,旨为因妊娠期导致的肌肉骨骼相关的运动损伤预防以及孕妇鞋具的选择提供合理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排球运动员步态支撑期的足底压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得到排球运动员步态中足底压力的主要特征,并比较膝关节损伤运动员与无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足底压力特征,尝试分析膝关节损伤对足底压力产生的变化,为排球运动员正常步态数据提供可信的参考标准。选取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排球专项学生共48人(26男、22女)作为研究对象。运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和QUALISYS-MCU500红外运动测试系统的6个摄像头采集足底压力及步态基本运动学参数,测量被试者赤足状态下的步态。要求被试者以自己正常的步速行走,左右脚分别测试3次。将足部分为10个解剖分区:第L趾骨(T1)、第2-5趾骨(T2-T5)、第1跖骨(M1)、第2跖骨(M2)、第3跖骨(M3)、第4跖骨(M4)、第5跖骨(M5)、足中部(MF)、足跟内侧(HM)和足跟外侧(HL)。选取各个分区的接触开始时刻、接触结束时刻、最大压强时刻、接触时间作为时间指标。根据足底压力数据,男女排球运动员在步态支撑时期不同阶段的比例分别为:着地阶段(6.2%男,6.4%女)、前足接触阶段(5.5%男,6.6%女)、整足接触阶段(43.44%男,40.4%女)、离地阶段(42.9%男,46.5%女)。膝关节损伤运动员受伤腿足中部足底压强峰值明显低于未受伤腿。  相似文献   

9.
采用德国Novel公司的Pedar鞋垫式(in-sole)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40名中学生赤足与穿着慢跑鞋在1.5m·s-1、3.0m·s8-1和5.0m·s-13个速度下的步态周期、最大地面反作用力、最大足底压强、平均足底压强和力量-时间积分值进行分析,探讨赤足运动与穿鞋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引起赤足和穿鞋运动之间差异的原因,为指导青少年健康运动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证实,赤足运动与穿鞋运动在步态、用力方式、压力分布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穿着慢跑鞋运动可有效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为青少年的健康运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运动鞋研究的不断深入,足球鞋作为一种功能性特征运动鞋的研究也不断增多.足球鞋科技的进步与生物力学相关研究紧密联系,文章总结了大量国内外对足球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生物力学研究角度分析足球鞋与足、球、草坪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着重探讨了足球鞋生物力学设计对运动表现和运动损伤的影响,一方面为足球鞋更加合理的生物力学设计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人们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功能性足球鞋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裸足与着鞋下跑步生物力学及损伤特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已证实跑步有很多益处,包括增强心血管机能,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但是,有太多的损伤与跑步相关,在当今裸足跑或者是穿"裸足"鞋跑步的流行趋势下,总结了大量高水平研究论文,其目的是通过运动学测量,能量消耗和生物力学来比较穿鞋和裸足跑步者的相似处和差异性,深入探究跑步步态学,并为因跑步导致肌肉骨骼损伤的病人了解跑步生物力学原理并制定合理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2.
运动鞋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运动鞋进行了分类,介绍运动鞋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概况、运动鞋理论研究和科研新进展,归纳运动鞋8方面的性能要求。并对今后我国开展运动鞋研发的必要性及内容提出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足部不同外源性生物力学手段,即穿着两种不同防震功效的运动鞋与裸足状态下对原地纵跳时足底压强分布区域特征、MMP(mean maximum pressure)平均最大压强值特征、MVP(mean value pressure)平均压强值特征、纵跳落地缓冲压力值变化的时间差异性、X轴与Y轴向压力的合力特征的比较研究,探究运动鞋的不同防震系统设计在人体进行原地纵跳时,对足底的缓震功效的形成机制,从而指导设计运动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人们对防震运动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运动鞋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查阅、分析大量有关运动鞋性能的文献资料,根据可借鉴的数据和方法理论,结合运动鞋的物理性质,阐述了运动鞋性能指标测试的目的和意义,确定运动鞋性能指标(防滑性能、减震性能、透气性能、鞋内材料吸放湿性能、鞋底厚度与体重的关系、鞋尖翘度等)的测试原理以及测试方法.对其发展趋势作了预测;为运动鞋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和测试提供参考,并为研究和制订国家运动鞋业的行业标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慢跑鞋的舒适性进行评价以及对不足进行改进提供参考.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测试鞋的舒适性进行主观评价,并借助红外光点运动分析系统和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等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分别对在自然行走和慢跑两种状态下下肢步态的一些运动力学指标进行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测试鞋宽度和长度的合脚性较好;测试鞋的缓冲支持性能稍差;男女测试鞋在弓部舒适性及足底压强的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定量步态分析对于寻找病理、损伤或其他步态特征至关重要,是重要的临床工具,常用于步态异常的诊断和治疗,为外科手术提供信息,评估治疗效果。本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元件小型化的进步,促进了可穿戴设备在研究和临床上的应用。目的是为了阐明可穿戴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检测健康年轻人、老人和一些病理患者步态特征的有效性。对于健康年轻人、老人和亨廷顿病患者、帕金森患者以及中风患者而言,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效地检测他们的日常步态特征,进而通过分析其步态特征获得身体状况的相关信息,达到纠正不健康步态或者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