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中,常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离域π键。很多教师在高考复习课程中会加入一些对离域π键知识点的介绍,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中学教辅和模拟试题中,部分习题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有偏差甚至错误。从离域π键的认知、Lewis共价键与离域π键理论介绍和离域π键对物质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与讨论,旨在让教师更深刻地认知离域π键,减少甚至避免出现一些不严谨的试题,从而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系统探讨了离域π键形成的条件及离域π键对物质性质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结构分析的方法,分析讨论离域π键形成的机理和形成离域π键必须满足的客观条件.运用典型的事例介绍物质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引起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改变,并通过物质结构知识解释了这些性质改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个域添加若干代数元后为该域的可离扩域的条件,并由此证明了可离扩域的一个性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个域添加若干代数元后为该域的可离扩域的条件.并由此证明了可离扩域的一个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丁二烯离域分子轨道的求解问题,指出了前人不正确的求解方法,分析了其缺陷所在,提出了丁二烯离域分子轨道具体函数形式的正确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7.
离域π键是现今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π电子数的计算是难点,那么应如何确定π电子数呢? 本文整理离域π键的形成和计算方法,以供同学们参考学习使用. 1 离域π键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1.1 离域π键的定义 形成化学键的π电子不局限于两个原子的区域,而是在参加成键的多个原子的分子骨架中运动,这种由多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氮分子中的离域π键直接影响着二氧化氮的性质,研究二氧化氮形成离域π键类型。了解二氧化氮分子结构,对学习物质分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毅 《天中学刊》1995,10(2):43-44,51
利用Huckel分子轨道法对苯的Kelule结构和Dewar结构的离域能进行计算,通过两类共振结构的离域能数值,定量地比较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下册有关元素部分知识,弄清离域冗键(大π键)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离域π键,是分子和离子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π键的形成不限于两个原子,而是多个原子(原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这样在多个原子之间形成的π键叫离域π键。分子中含有大π键的分子叫共轭分子。 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 ①形成大π键的原子应在同一平面上(以保证P轨道的重迭)。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p—pπ共轭,d—pπ共轭,σ—π共轭及C_60中的球形大π键的形成,指出不能把一般平面形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绝对化,是否形成离域π键,主要看是否出现共轭效应所应具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共振论是美国化学家鲍林(L·Pauling)于本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它对于具有共轭离域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所具有的特性,可以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具有并轭离域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共轭烯烃、苯及稠环芳烃等),它的碳一碳键长往往表现的比较反常,用经典结构式很难解释这种现象。本文就是用共振论的方法。对这些具有共轭离域结构的有机物的碳一碳键长,进行定性描述.  相似文献   

13.
离域效应是多原子分子结构的一个基本效应,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在无机化学中,离域效应是在讨论O_3分子的结构时提出来的,即O_3分子中存在一个三中心四电子高域Ⅱ钻。在有机化学中,离域效应即是指共轭效应,是讨论有机共轭分子(即一个单钻隔开的两个双键结构,如1,3——丁二烯分子)时提出来的。在共轭分子中,由于键电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共轭体系中离域能,电荷密度、π键级、自由价和分子图等物理概念的教学体会。对离域大π键能和离域能的求算,提出了简化公式: E_(大π)=n_π·α-sum from i (n_iE_i) DE=E_(大π)-n·E_(小π)=E_(大π)-n·(-2β)式中DE、E大π和E小π分别表示离域能、大π键能和孤立小π键能,α为P电子的能量,E_i为第i个π-MO的能量;n_i、n_i和n分别为π电子数、第i个π-MO中的电子数和小π键(即E_(乙烯)=-2β)的个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硼(B)铬(Cr)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性质作了理论分析,得出满意的解释.对于硼形成三配位化合物BX3能稳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能形成离域Ⅱ键,并用休克尔分子轨道法进行处理.形成离域Ⅱ键后,可获得2(3β的平方根)离域能,起到了稳定化作用.对于铬元素形成的低价态化合物,用晶体场理论作了分析,指出Cr(Ⅰ)化合物不能稳定存在而Cr(Ⅲ)化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判断分子中是否具有离域π键及π键的类型是无机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利用休克尔分子轨道(HMO法)来处理NO2分子,以讨论HO2分子中离城π键类型。  相似文献   

17.
共轭的实质是电子的离域,共轭效应的方向、强弱由参加共轭的原子的半径、电负性等决定.  相似文献   

18.
共轭分子中,离域π键的形成有二个条件:一是共轭原子必须同在一个平面上,且每个原子可以提供一个彼此平行的P轨道;二是总的π电子数小于参与形成离域π键的P轨道数的二倍.前一个条件保证了P轨道之间有最大程度的重叠,后一个条件保证了成键电子数大于反键电子数.当共轭分子受到微扰作用,部分共轭原子沿σ键发生了一定角度的旋转时,P轨道不再彼此保持平行,因此也就不可能再保证P轨道之间有最大程度的重叠.由于不符合离域π键形成的条件,就不应再采用σ—π分离的近似方法,将π电子  相似文献   

19.
省级政府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的主体,省域是高等教育领域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关键。陕西近年来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仍存在着政府依法管理高等教育的新体制还未完全建成,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较为缓慢,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制度仍处于探索之中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省域高等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需要科学规范省级政府管理权限,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形成社会依法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管办评分离改革工作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碳正离子是有机化合物离子反应历程中经常碰到的一种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因为碳正离子是缺电子的,所以碳正离子上的正电荷如果能广泛地发生离域作用,那么,这种碳正离子就比较稳定。影响碳正离子正电荷离域程度的因素很多,如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溶剂化效应等。对于烷基碳正离子,超共轭效应的影响很重要,如:邻、间、对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