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亚文化是当代青年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融语境中创造的当代文化形态,表现为非主流而又具有极高的大众流行度和跨文化传播力。以“科目三”现象为代表,开放度高、可实践性强等特点使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特殊价值凸显,也促进了社会对青年亚文化正向价值的认知。鼓励与引导并举,可将青年亚文化转化为“中国式流行文化”,将“Z世代”的“网生”优势转化为跨文化传播的“破壁”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该文通过剖析“新文创”在青年思想品格塑造、文化艺术传承、劳动创新实践中的内在教育逻辑,提出高校应当充分审视新业态文化生产环境下的育人模式,展现更多开放思维与创新实践智慧。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通识教育、艺术美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等环节,探索“新文创”发展理念下的“文化—思政—专业—美育—劳动”融通教学教育模式,促使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技谋业”转向“以人为本”,以期实现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梅 《职业圈》2014,(21):95-95
在信息爆炸、世界互联的后现代,军工企业的传统与神秘,专注和严谨似乎在青年员工中产生了一定的“违和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十大军工国企之一,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是该集团下属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基层单位。在该所的青年员工思想状况的不具名调查中,得出了许多年轻员工的真实心声,也使企业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以仁义为本”的精神超越、以“孝悌为先”的道德教化、“以和为贵”的德性之美、“以德教为主”的人格孕化体现着儒家家庭伦理的文化特征;在当代社会,作为一种植根于民众生活方式而存在的儒家家庭伦理,具有道德人文关怀的精神价值、普适性质的文化价值、巩固家庭的实践价值、承前启后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檀祝平 《职业圈》2007,(11X):129-130
“交互式、阅读模式被许多阅读研究者所推崇,文章结合高职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试图揭示“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苏和丽  董小玉 《职业圈》2007,(4S):227-228
文章从“长房长孙”、“孝”和“长兄如父”的文化视角对高觉新的人生悲剧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其人生悲剧产生的根源并非是其“长房长孙”的家庭地位,而是儒家“孝”和“长兄如父”的伦理观念。他的悲剧命运是五四我国家庭伦理道德转型时期的无数青年命运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叶建华 《职业圈》2010,(16):58-59
周公是我国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被奉为儒学先驱,孔子偶像。周公是思想、礼乐、制度的奠基者。三国时曹操以“周公”自诩;当代周恩来被党外人士尊称为“周公”,可见周公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历史圣人。  相似文献   

8.
吴基伟 《职业圈》2012,(31):80-82
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作为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提高。当前,青年思想引导工作要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就必须在深化引导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从“内容供应”到“产品供应”转变。事实正是面对价值多元、信息多元的时代,青年思想工作从“内容供应”到“产品供应”的全面转变,已成为适应当代青年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的需要,也是夯实党的青年工作群众基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成都直通西安的古国道,在四川境内被称为蜀道,它是蜀汉时期的鼎盛之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许多战事,都曾在这里尽情演绎在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我们 一行“三国迷”自驾车由成都出发,开始 了三国古蜀道之旅,感悟它的古朴,它的 幽深,它的厚重  相似文献   

10.
《职业圈》2008,(33):173-173
马东阁,男,1967年10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同科学院2000年度“百人计划”获得者,2002年获得了吉林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和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2003年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获得了吉林省“创业先锋”荣誉称号,2004年“百人计划”终期评估被评为优秀,2005年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2006年被评为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11.
王逸帆 《文化学刊》2023,(1):227-231
石楠作为我国传统景观植物,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存在感低。唐代作为诗歌盛世,诗歌吟咏的范围扩大。在这种趋势之下,“石楠”在诗歌呈现中其文人化价值生成。安史之乱以来,石楠与李杨爱情的关联建构起来,“石楠”被以“端正树”的名称转述与创作,从而被深刻的意象化。因此在后世的文学发展历程中,“石楠”意象大致沿着两条线索来发展,一方面“石楠”作为文人气质格调的文化价值生成,另一方面关于李杨爱情故事的历史记忆,通过反复创作以表达作者对盛唐记忆的回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早期新加坡华人移民基于共同社会经验和族群身份,形成了华族文化共同体和表征中华文化的“离散音乐”。由于缺乏祖辈迁徙异国的共同经验,互联网时代的华裔青年难以直接理解“离散音乐”中“故土”“乡音”等话语所塑造的情感结构。以鼟乐团为代表的华裔青年乐团通过“离散音乐”的数字化再嵌,以互联网作为社会文化感知的皮肤,让华裔青年群体感受和理解“离散音乐”,感知和延续祖辈情感,同时拥有了共同的互联网实践经验。由此而形成的“新离散音乐”,留存与播散蕴含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重塑该群体对母国离散文化的情感结构,建构华裔青年情感共同体,以新的文化形式在当代华裔青年中传播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23年4月12日,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成功举办。中外青年、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代表围绕“新时代·炫青春·向未来”这一主题,就“青年如何做好沟通中外友好的使者”“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文化之都赋能青年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青年蕴含巨大力量,是文明交流互鉴事业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全球发展的生力军。新时代国际青年期待发展、拥抱发展,在北京找到了赋能自身发展的平台和机遇。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变迁对农村青年婚恋具有较大的教育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婚恋观念多元化、婚恋对象多样化。但是,乡村本土文化被边缘化,乡村家庭文化缺位,乡村学校教育文化衰落等变迁使农村青年婚恋教育陷入巨大困境。在深刻认识乡村文化变迁意义的前提下,需要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家庭、学校等重塑青年群体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提高婚恋道德修养,加强社会责任培育,推进青年婚恋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新顺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误读”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使用的批评术语,常常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错误解读”而致误用和滥用。事实上,当代批评理论中的“误读”说是20世纪西方新批评、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解构主义等文论流派逐步发展的产物,其要义恰是以颠覆传统的正、误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格局下,企业发展的背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全球化、技术革命和消费者行为的变迁,使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其经营策略。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企业亟须年轻人的参与来推动其持续的创新和发展。具体而言,“青年”一词不仅代表着年轻和活力,还代表着创新、适应和探索。当今的青年成长在高度数字化、全球化的环境中,他们熟练掌握着最新的技术,对各种文化都有更开放的认知,且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敢于挑战传统,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青年员工的这些品质能够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机遇。基于此,此研究从新时代青年人才的角色定位着手,深入分析了青年人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以及企业青年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供了企业思想工作推动青年完成成长与转变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提升为价值。这种价值更能经受得起持久的市场竞争考验,进而扩展为“精神价值链”。只有形成了“精神价值链”,才能让企业获得难以被模仿与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在消费物质形态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消费文化形态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最大的效益是由文化创造的,应利用文化营销去推动企业发展。由此看来,文化价值模式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狱中岁月1968年,“文化大革命”进入所谓“清理阶级队伍”的阶段,无数人被抓起来,其中不少人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会遭此厄运,邱茉莉和我就是如此。1968年3月18日,午夜过后不久,我们刚上床,听到轻轻的敲门声。门外是两个青年同事。他们似乎  相似文献   

19.
李真 《职业圈》2012,(12):13-13,15
廉洁文化是指在社会群体中,由政府倡导的、与主流文化相适应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相应的行为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中。遵守公认的社会规范。在社会群体中逐渐被认同、被普遍化的以廉洁为导向的认知模式与行为模式。简言之,就是反腐倡廉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思想信念教育,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就企业而言,廉洁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的廉洁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20.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前提。新媒体时代要以技术为抓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青年群体在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强大精神内核的同时,发挥其当代价值,将其运用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主动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发展。该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演变进行分析,探讨青年亚文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策略,以期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