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有创新,因为"疑"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  相似文献   

2.
李宗文 《广西教育》2010,(26):27-27,36
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之语。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先生疑后释疑",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问题问,敢提问题,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过“疑乃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及早地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对他们目前的学习生活、未来的成长发展将会有特殊的重要性,而学会质疑是批判意识的一种体现,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质疑问难精神主要是通过"疑"与"问"这两个关键词体现出来的。关于"疑",我国古代学者认为,有学习发生的地方就一定有"疑",质疑与学习具有等值性;学习是一个从不疑到疑再到不疑的过程;质"疑"能够克服心理成见与定势获得新意。关于"问",我国古代学者认为,"问"是求知解惑的重要途径;"问"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习中既要向他人发问,也要反躬自问;"问"要反复不断地进行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处。疑与问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疑、思、问三者相互制约,循环往复,就会把思维引向深入。质疑问难精神是深造自得的心理保障,是问题意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正是凭着这种质疑问难的精神,许多学者敢于破"人蔽"也敢于破"己蔽",从而走出一条独立创造之路。作为当代的学人,我们有责任将这种宝贵的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的需要,这就是质疑。质疑就是提出疑难的问题。"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习中随时随地都会碰到疑问,因为不懂,因为有"疑",所以要学习。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疑  相似文献   

6.
张运兰 《科学教育》2007,13(4):46-47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作为一种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疑,思维才有方向;有疑,学习才有动力;将疑“问”出来、“质”出来的过程,更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变"要我学"、"教我会"为"我要学"、"我会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启发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思维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注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独立地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有疑阿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求新.因此,我们应该把"质疑"当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英语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获知,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新知,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郑永进 《西藏教育》2013,(12):22-23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或者说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之源。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南宋另一学者陆九渊则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仅把疑问作为进步的动力,还主张尽力拓展疑问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学习就是做学问,教学就是教学生做学问。学问就要“问”。做学问须勤“问”,教做学问须善“问”。“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而是一门学问。一、谁之“问”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应有问,故“问”乃人之天性。“问”是一个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主动的;反之,一个不会提问的学生,说明他缺乏积极的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但在…  相似文献   

12.
杨凤英 《学子》2014,(9):49
正读书时多动脑筋,学会发现问题,做到有疑而问、疑则思问,这就是"质疑"。质疑,是语文课堂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激发学学生的质疑问难?一、巧用激励,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与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学贵知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给了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贵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有悟才有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求异思维,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该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15.
疑是思之始,有疑而问,乃是非曲直常理。但长期来教学提问不被教师所重视,人们习惯于以讲来“灌”,似乎只有教师“讲”得好才能彰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功底,因此,教师讲课成为衡量一堂课教学优劣的主要标准。实施新课程,人们开始积极尝试着以提问引导学生学习,可疑与问是有学问的,有些老师的提问有时启而不发,  相似文献   

16.
弟弟     
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是制约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黄红 《考试周刊》2009,(6):44-45
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理念,也彰显了学生学习活动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蔡明静 《青海教育》2007,(11):12-12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在读书学习中勇于质疑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一、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首先,疑是深思的结果。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学生在学习中无疑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贵有思,思贵有疑。现代思维科学也认为: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学生置于问题中,使学生在问中生疑、疑中激趣,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方经纶 《物理教师》2011,(10):35-36
质疑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有疑而问,由问而思,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相反,如果提不出问题,说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还不够深入,学习能力还不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新知识学习,带着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