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读书,既重"入",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努力探究;又重"出",注重运用,注重实践能力,努力使消极语言变为积极的内部语言,最终达到"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的地步。那么,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该怎样引导学生呢?  相似文献   

2.
胡红霞 《考试周刊》2011,(40):38-38
一、文本诵读——一折青山一扇屏"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人们常用"朗朗上口"来比喻学生读书流畅的程度。《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结合《新大纲》谈谈对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认识。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充分地读",首先要读准,继而在读准的基础上读熟、读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先以字典之义提出英语归属于语言的本质,然后从回归"口语"本质,解决"说"之难;重交流,回归"交流思想"本质,解决语法之难;收集"潮语",加强及应对学生的兴趣;授人以渔,除"考"之后顾之忧,轻松交流轻松学英语四个大方面阐述如何注重回归英语语言交流本质,促进学生快乐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5.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相似文献   

6.
诵读,即熟读成诵,是前人甚为看重的读书方法。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  相似文献   

7.
“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而积累主要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读得越好,说明学生理解得越深透,并受到感染,如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情境,走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为自己的活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因此语文教学最下工夫的应该是把课本读进去,并读出来,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地,让学生体味语言魅力,丰富个性感悟。  相似文献   

8.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  相似文献   

9.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这是古人对于朗读的意义和作用的精辟的见解。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整体感知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而积累主要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读得越好,说明学生理解得越深透,并受到感染,如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情境,走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为自己的活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因此语文教学最下工夫的应该是把课本读进去,并读出来,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地,让学生体味语言魅力,丰富个性感悟。  相似文献   

11.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要经历从初读到细读、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要真正把课文读懂,具体落实到教学上就要潜心会文。加强细读,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慧心、好深思的细读者,使之与课文融为一体,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细读呢?  相似文献   

1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这条经验是宝贵的。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之径。宋人朱熹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然而,置身大多数文言教学课堂,听到的是教师慷慨激昂的讲解,缺少的是莘莘学子琅琅的读书声。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7,(12)
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熹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三十五分钟内增效益,提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13)
思想·大境界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熹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7,(3)
思想·大境界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熹作文是语文学习四要素听、说、读、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心灵的释放和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取舍。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在写文章中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展示学生的人格魅力,才是作  相似文献   

16.
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熹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推进,素质教育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在改革进程中,一些走在前面的学校已经尝到了改革创新的甜头,全国各地已先后涌现出了不少课程改革的典型。山东杜郎日中学、聊城洋师中学等等,他  相似文献   

17.
精练的教学语言,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教学语言必须有"情感",教学语言要"精练",教学语言应当注重"礼仪",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  相似文献   

18.
我县在"跨越式"创新实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坚定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坚持"211"模式的常态教学,努力"做好课前预习、注重识字方法、注重写字指导、注重问题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扎实训练、注重资料拓展、注重写话设计"等八个细节,大力构建"识字、阅读、写字"三位一体的小语魅力课堂,实现学生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读为本”的口号倡导已久。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更加突出。如何“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是作为当前一线语文教师所要研究、探讨的,也正是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  相似文献   

20.
八六年上半年,我教初三语文,发现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怎样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兴趣呢?显然,光靠长期袭用的语文教材是行不通的。这时我想到了《盐阜大众报》,那上面天天登有乡土气息和时代风貌的记人叙事的好文章,特别是该报“黄海潮”文学专版上的散文、小小说。我有选择地在作文课和语文自习课上用普通话表情朗读,使学生“入境”,在潜移默化中收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从而逐步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的主观意识,使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