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内化语言的过程。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大纲的要求包含三层意思:一是阅读课应该姓"读"。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并贯穿始终。二是阅读课要让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和机会。三是阅读课要将感知、感悟、体验,语感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一、读,要有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朗读和默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这里用了两个"最"字强调多读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文有三多,第  相似文献   

3.
正有幸读到特级教师王崧舟先生的《好课三味》,对他的关于"有语文味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深有同感。语文承载的是语言文化,我们要教的就是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味。一篇文章要教出语文味,学生学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初中语文课堂完全可以借鉴王崧舟先生的见解,从"读味""品味""写味"三方面下功夫。下面,笔者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走好这三步。一、读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我国古代的教育方式以读为主,可以是单纯的朗诵,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有三篇是教读课文,因此"教读"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特色。教学中,教师要解读好每一篇课文,读懂编者的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尤其要注意表格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采取兼顾和侧重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深读透文本,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文学底蕴的积淀,文学知识的丰厚,绝非在课堂上听教师口惹悬河地讲述以及反复诵读课本所能达到的。学生要有诵一读三的经历,要有品一阅三的过程,要能拓宽"法定"的语文学习时空,增加教材的宽度与广度,方能实现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历来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最重视也最头痛的一件大事。近几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多读、厚积、运用"三步作文教学法,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颇有成效。一、创造条件多读书要写好作文,必须具有一定量的信息储备,而读是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是有魅力的。语文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于"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呢?除了方法的指导外,对于学生朗读的即时评价也是一项很有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从"读"、"写"等环节入手,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的实践形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发展性原理、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展现个人特色?针对当前"读"的现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引导者。  相似文献   

10.
正回顾多年来的教学历程,我认为,语文教学需要历经如下"三境界":一、第一种境界:体现语文课之"三特点"语文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语文教学必然要体现语文的本色、体现其学科特点,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初境界。第一,以"读"为重,体现学科特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强调让学生"多读",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非读,无以培养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非"读",难以培养逻辑思辨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落实学生为主体,使"读"到位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才能得到"读"的机会,使学生能实实在在的读,而不是走走过场。课前预习要有时间读,了解课文内容和把握课文层次要有时间读,分析课文思想内容要有时间读。保证了"读"的时间,学生才能用心地去通读全文。才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水准。如何提高这一能力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在于"读"。一、以读者的身份读教学一个文本,不管是第一次还是多次接触,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忠实的读者。每一个文本,至少要读三遍,或默读,或轻吟,以求读出文章脉络与主旨。有一次,我在办公室轻声吟咏七年级下册《回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味道,要关注人文性。笔者以苏教版《伊索寓言》读悟融合为例,来探析阅读四法。一、明确教师的阅读内容,做到"四读"从《伊索寓言》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从"四读"入手,即读课文,读教材,读课标,读教参。《狐狸与葡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地朗  相似文献   

15.
李国斌 《教育》2013,(22):47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运用语文知识乃至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读"起着重要作用。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情朗读、小组读、领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齐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每读一次就要确定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只有针对不同"读"的目的,采用不同读的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好课有三味,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其中语文味为首.语文味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味有三味,即读味、写味、品味.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4,(35)
正窦桂梅,语文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出版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玫瑰与教育》等多部专著,主编《小学语文目标质量手册》。她提出的"三个超越"和"三个回归"理念,在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读有字之书是光合作用,读无字之书是一种化学反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周围的世界,发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很多年了,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一直有个习惯,一旦读到有趣的教育故事,看到感人的教育细节,或者有了新的感悟,总会在笔记本上记下来。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到底怎么上?"形变神不变"。以学生为主体语文学习小组,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读、听、说、写要始终贯穿整个语文课堂,这是一条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这也是始终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也是真正提高语文学习小组课堂交流讨论的有效性做法。一、美文美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应提高朗读的高效性——美文美读。  相似文献   

19.
王彬 《文教资料》2013,(13):32-33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听、说、读、写互为依存,互为倚助,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读"更是其他几个环节的基础。学习者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阅读教学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每一环节,让阅读时刻伴随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重读"、"精讲"、"善引"的原则,注意处理好阅读中的一些问题,让读书声重回课堂,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20.
张美 《小学生》2012,(9):75-7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张田若先生则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对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较强、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太困难。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还很低,对连很多字都不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何使学生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更是一件要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