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探讨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护理专业学生420人,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后,进行针对性营养宣教,比较前后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大学生对营养与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形成正确营养态度,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
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对某高校医学院386名一~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回答正确率总体上在50%左右,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有27.2%的学生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而且早餐质量较差,早餐品种较单调.另外,每天喝牛奶的学生仅有9.8%,但他们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有89.6%学生愿意为了健康改变不良饮食习惯,92.5%的学生愿意以后更多地关注营养知识.结论: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不合理,但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应加强医学生营养知识教育,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了解我校高职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的现状,为我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我校69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1.6±4.1分,存在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不吃早餐、挑食,奶类、豆类及其制品食用率低等。大多数学生营养态度良好,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并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结论:我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现况,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合理饮食及为营养课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儿食育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查阅文献及专家讨论的方式自行设计问卷,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6个班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在改变不良饮食行为的态度上不积极,三餐进食不规律及膳食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鉴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不容乐观,应将儿童营养相关课程纳入幼儿教师培养方案,并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学前教育学生营养素养,通过提高自身营养素养,为将来入职后更好的进行幼儿食育教育,改善幼儿营养状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西桂中地区在校大学生的饮食、营养知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桂中地区大学生对饮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饮食处于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并自愿为健康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大学生的饮食选择受意识、营养知识和经济条件影响;大学生喝酒、吸烟的比例不大,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具有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西桂中地区在校大学生的饮食、营养知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桂中地区大学生对饮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饮食处于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并自愿为健康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大学生的饮食选择受意识、营养知识和经济条件影响;大学生喝酒、吸烟的比例不大,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具有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有一定的营养知识基础,但不够系统、全面;大部分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并希望通过合理膳食来改进自己的健康状况,但在获取营养知的营养知识、形成正确的营养态度、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营养习惯依然是高等师范教育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8.
营养宣传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促进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孟伦 《考试周刊》2009,(2):153-155
本文作者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110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营养知识不足,选择食物单一。但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愿意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愿意接受营养健康教育。根据调查结果作者指出,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采取“调查-干预-效果评价”模式对中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渗透与健康行为培养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营养健康渗透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态度的转变,但营养健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些健康行为形成还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干预;目前单一的获得健康营养知识的渠道,系统有效的方法和过程的缺少成为制约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获得、营养健康态度转变和营养健康行为形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学生面临的营养学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良等问题,并结合大学生青年群体对自身健美的强烈追求,营养与美容已逐渐成为工科院校公选课程体系的一门重课程。在教育转型发展新形势下,针对学生营养学背景知识参差不齐,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营养与美容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期引导学生科学地看待膳食、营养与美容保健的关系,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以营养促进美容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随机抽取02、03年级学生各600名,对他们的营养知识-态-行为及选修营养课程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选修营养课程组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77.53±11.77)高于未选修组(75.50±11.07)(P<O.01);②研究对象普遍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和膳食行为,选修营养课程组学生在某些营养态度或膳食行为上优于未选修组学生.营养公选课程的设置对非营养专业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仍有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程度挑食和偏食行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况自然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6):97-98,128
目的:调查某中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为更好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但有一定的健康饮食意识。女生的营养知识及行为优于男生;县城学生优于农村学生。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学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正确指导中学生改善膳食行为。  相似文献   

13.
苏州地区中小学营养教育的教育内部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分层抽样等方法,利用自制的问卷就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中小学营养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对苏州地区的城乡中小学学生、教师和校领导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上仍存在程度不一的缺陷,教师对我国居民基本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也较低;师资、教材和设施设备是影响本地区中小学营养教育的主要原因.教育内部一致认为学校营养教育应从小学抓起,并应进一步构建以健康教育为载体、多学科渗透、家庭和社会配合的中小学营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运动员在营养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营养、运动营养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了45位中山市幼儿园园长,发现在营养教育干预前,园长们已有较好的营养态度,但营养知识比较贫乏,营养行为不太乐观;在接受营养教育干预后,园长们的营养知识发生了显著变化,营养态度和行为也进一步改善。可见,对园长们实施营养教育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为使高校学生科学系统地获取营养知识,提高健康认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开设“营养与健康”,公选课,加强饮食营养教育,关注学生的营养与健康。这样,不仅可使大学生自身终生受益,也是对国家和社会未来负责,因此是学校必须承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中进行口腔卫生保健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贫乏 ,仅刷牙一项 ,就有超过 68.67%的学生刷牙方法不正确。作者认为必须加强大学生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宣教力度 ,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项目 ,从知识、态度、行为上提高大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健康状况,为开展《营养与健康》课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编调查问卷,对复旦大学选修《营养与健康》课的学生在开课前和期末结课后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营养健康教育前,大学生所具备的良好饮食习惯处于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营养知识匮乏;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出合理膳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后,大学生对营养健康、不良饮食与慢性病形成,以及疾病预防常识的知晓率大大提高,常见的不良健康习惯减少。结论: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营养与健康》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营养、健康的关注,改进自身的营养状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更加重要的是,这些良好的营养习惯对于其一生的健康都非常重要,同时,还能通过他们向整个社会传递正确的营养健康习惯,为减少常见慢性病的发生做出潜移默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顾娟 《考试周刊》2007,(52):128-129
目的:本文根据盐城地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43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大学生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严重缺乏;绝大数学生对艾滋病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在大力加强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同时,应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正确行为的建立,阻止艾滋病进入校园。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维生素的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佳哲  林芃 《大连大学学报》2004,25(6):56-57,83
[目的]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膳食营养调查,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现况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在校大学生1238人进行营养知识、饮食行为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在选择食物时也很少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或自身的营养需要.[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