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透明度”在社会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概括起来,我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各种层次的下情上传;另一方面是各种层次的上情下达。如果传得好,达得好,就能实现民主议政,并能使各层次的领导览之得资治之方,把民意化为领导者的智慧和方法,再下达于民众,民众自然能欣然接受,“透明度”也就实现了。  相似文献   

2.
吕涛 《大观周刊》2011,(52):236-236
评论对于广播电视以及各种媒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占有特殊的地位。一个电视台评论节目办得如何.可以说是衡量这个台实力大小、水平高低、人员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办好新闻评论节目,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选题.其次要捕捉详实生动、内容丰富,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除此之外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表现方式,合理安排层次、以事阐理,以理论事,这就是评论节目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主题是节目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题好一半文”。这话是颇有见地的。优秀的标题在一篇新闻报道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名姝之“善眸”,能令受众一见钟情,佇足难移;它是“向导”,能引导受众选择新闻信息;它是“网之纲”,能帮助受众阅读理解新闻内容。可以这样说,标题是受众选择新闻的媒介,是受众对新闻作品的第一印象。那么,新闻标题怎样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政治要清明,要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提高政治透明度。这一方面表现为各种信息的广泛传播,特别是领导机关的活动公开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加强舆论的监督作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然而,这两方面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与指令性为主的产品经济相适应,新闻媒介也统得过死,事无巨细,常以政治上的需要来取舍新闻,隐含大量的人们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把领导机关的活动神秘化,使得政治成了少数人的政治,广大群众如雾  相似文献   

5.
王晓宁 《新闻三昧》2005,(10):48-50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媒体不断进入,原有媒体急速扩张,媒介市场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同时,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任何媒体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这就促使媒体在共享新闻资源的同时匠心独具,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实现人无我有、更胜一筹的独家报道。新闻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上期《新闻战线》上有篇文章,标题是《批评之道,在于准确》。这个提法很好。对批评性的报道是这样要求,对其它各种报道又何尝不该这样要求。推而广之,说“新闻之道,在于准确”,也是不错的吧?!新闻必须真实,是个大原则。要把它贯彻到新闻实践活动中去,就得时刻着力于报道的准  相似文献   

7.
《新闻学大辞典》对视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视觉新闻包括电视新闻、纪录电影新闻、图片新闻等新闻文体。狭义的视觉新闻是指运用形象化手法来表现事物而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本文所谈的是狭义视觉新闻。近几年,电视传媒飞速发展,报纸媒介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如若还满足于四平八稳的叙述,就会失去更多的读者。要和图文并茂、现场感强的电视媒介竞争,文字报道必须改变其刻板、呆滞的表现手法,增加其可读性。视角新闻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要写出好的视角新闻,借鉴一些文学手法是必要的。在可读性、表现力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8.
“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融合媒介”是“融合新闻”的前提与基础。广播网站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融合新闻”优势,具体体现在媒介影响力日益增强、终端接收形式多元化等方面,“融合新闻”使新闻传播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广播网站只有找准自身定位,依托广播与网络的传播优势来实现“融合新闻”的差异性,不断加大新闻传播的融合力度,形成新的传播机制,广播网站“融合新闻”才能在网络媒体新闻竞争中占得先机,在“融合新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9.
唐宋 《新闻与写作》2004,(7):10-11,17
遵循经济规律是实现财经新闻社会价值的要求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价值的简要表述,主要体现为新闻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从严格含义上看,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要的满足……”显然,研究新闻价值就得从剖析新闻与受众及社会关系入手,从新闻事实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去考察。当新闻通过媒介传播出去,满足了受众和社会的共同需要时便产生圆满的价值效益,或者说实现了新闻报道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俗语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是人们通过对比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写作时运用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放在一起,进行两相比衬来说明事情的实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或深刻的启示。修辞学上对比修辞手法也叫做对照。把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用到新闻写作上,更有其意义和作用。这是因为,某些事实具有的新闻价值,往往要通过对比才能表达出来。此外,就一个新闻事实本身来说,也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必须从它  相似文献   

11.
樊成 《新闻爱好者》2006,(10):39-40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是新闻内容的精华。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沟通受众、刺激受众感官、调动受众的注意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指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胡乔木同志说:“首先要讲究标题,报刊上那么多文章,谁知道哪一篇好,都要先看标题,标题好就能吸引住人。”标题常常被喻为新闻的眼睛,哪双“眼睛”最明亮,哪条新闻也就最能吸引人。为此…  相似文献   

12.
民众新闻观念的实质及其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媒介环境创造了新的传播主体结构,民众新闻传播普遍化是最典型的表现之一.与民众新闻相应的民众新闻观念,在直接性上就是从“个体出发”的新闻观念,它以“我知、我愿、我需、我趣”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核心理念.民众新闻观念冲破了现代新闻主义对新闻的定义方式,动摇了现代化的新闻生产传播观念与方式,打破了专业新闻报道的客观理念与方法,冲击了现代新闻的公共利益观念,并且改变了现代职业新闻的新闻自由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王琦 《新闻传播》2006,(4):54-54,56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准确及时,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既然新闻是客观的真实,那么新闻播音是否也应是客观地播报而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呢?新闻播音到底是不是纯客观的,又能不能是纯客观的?带着这一问题,在实践中加以分析研究,笔者明确了这方面的一些认识:新闻播音应该有“情”,而且必须有“情”。没有“情”就无法表现出爱憎、表现是非,新闻播音也就失去了宣传的意义。(注:本文所说的“新闻”特指消息体裁,“新闻播音”特指新闻播报。)  相似文献   

14.
透明度的问题,曾经一度在新闻界引起重视,也同时引起争议。正常的适当的透明度,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与其相反的所谓“透明度”,则帮了倒忙,添了乱。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开始就谈到:“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如果从这样的角度上来理解透明度,当然无可非议,名正言顺。应该说,我们的新闻报道工作,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我们要  相似文献   

15.
何云娜 《新闻世界》2012,(4):30-31,72
新闻作品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在美学视野下对新闻作品进行分析,会发现新闻作品拥有不同层次的美,才能实现整体美。要营造新闻作品的层次美,必须从内容、结构、语言这三个方面着手,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二是作为媒体工作中的女性。这就基本规定了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两个视阈:一是新闻传播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媒体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形象”的批判:二是对“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以新闻评论为主的各种形式的媒介评论在近些年得到了新的发展,其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并表现出多种跨媒介评论形态的融合,内容指向上题材更加广泛,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其传播效果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分化,或如“润物无声”或如“黄钟大吕”,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媒介评论的这些新变化,对社会系统的反应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系统是否具有自觉、迅速、准确的应激性反应,对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正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要提高社会系统对于媒介评论的这种应激性,重点在于两方面的努力,一是社会管理系统中的机构建设,二是社会公众媒介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龚士建在《中华新闻报》第239期上撰文说,一般观点认为,兼有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人情味等要素的新闻为佳作,退而求其次也得兼有主要的“三性”、“二性”。时下,随着媒介数量、层次、种类的不断增多,一条新闻往往会引起各个媒介的关注,如果一味地都去求“兼”,求“全”,势必是大同小异,一个口味,读者自然会因屡屡过目而熟视无睹。独特新闻价值的取得往往以其“一性”即可揭示新闻实质,击中新闻要害,实现新闻价值,迎得读者兴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媒体特别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读…  相似文献   

19.
王佳 《声屏世界》2004,(11):26-27
新闻传播学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受众为本位.报道有人情味的、有亲和力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从媒介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各种媒介方式的不断涌现和各类媒体间竞争的白热化,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回归大众传媒服务于人的本质,几乎成了各大媒介的共同理念。在这方面.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可称得上是一个范例。看过《晚间新闻》的观众都会说,“没想到新闻也能这么好看!”  相似文献   

20.
抓第二落点 关键在出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媒体,特别是平面新闻媒体,尽管有各种专刊、副刊,但这些毕竟是“配菜”,看家主打形成强势的,还得是新闻,读者关心更多的也恰恰是新闻。 抓到新闻的第一落点(即首发)当然好,这也是媒体必须花大力气争取的。但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甚至到了白热化的今天,某一家媒体即便再神通广大、长有千手千眼,也不可能占据社会上发生的全部有价值的信息。以北京地区为例,公开发行的报纸有中央的、部委办的和市属的多达近二百家,有谁敢说对新闻能“一手遮天”? 这样一来,就有了新闻“第二落点”之说;抓新闻第二落点也就成了各个媒体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