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敬文先生在《季羡林散文全编·序》中用四句诗来评价季先生的文章:“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长。”这四句诗正是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特点的极佳概括,说得通俗明确些,就是自然、真实。季先生国学根底深厚,又懂多种语言;饱经忧患,又见多识广;  相似文献   

2.
《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所作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对于散文,季羡林先生不同意所谓的散于形的说法。他在《漫谈散文》中说:“纵观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随笔,既不见‘散’.也不见‘随’。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决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  相似文献   

3.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的散文名篇,本论文针对众人对其主题思想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结合季羡林先生的思想,从文章行文脉络的角度对其创作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作为当代著名的语言学教育家,他的散文作品文字质朴但不失典雅,读他的文字,总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本文就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先生是学者散文家中对散文用情最深、用力最多的一位,其散文创作历经六十年而不辍。质朴单纯的个性造就其素朴的散文风格;其作品借助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和独特传奇的内容吸引读者,以真挚的情感表达感染读者;其文中丰厚的学养显示其学者散文特色。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有一书,题为《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我不胜慨叹:当我们看花时,我们在看些什么?在季老先生那些以留学德国为背景的散文篇什中,《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比较别致的一篇。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人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清新如六月甘泉,流畅如潺潺细流,自然如皓月清风。在《夹竹桃》这篇文章中,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的对象,正寄寓了他的追求和趣味。透过《夹竹桃》一文,不难看出季先生淡然的生活态度与脱俗的生活情趣,他欣赏夹竹桃在平平常常外表下的兢兢业业、顽强持久。文章以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怀念母亲的文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它们都是带有浓烈情感色彩的散文。季羡林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那么,本文作者是如何表达怀念之情,让人感同身受进而产生共鸣的呢?  相似文献   

9.
2001年夏天出版,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语文·提高版》第一册中选了许多优秀文章,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其中季羡林先生的《世界散文精华序》一文,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理解上的困难,一些学生称“读不懂”。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便成为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这篇课文是谈散文的。它从散文的特点谈到散文的欣赏,又从外国散文谈到中国散文。文章视野广阔,知识性强,感情真挚,情思隽永,读后给人一种轻松的欣慰感,确实是一篇优秀的文章。但由于这篇文章涉及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季羡林是一位善于创造散文意境的作家,他的散文意境显示出“淡”而“雅”的特征。由于季羡林散文的题材内容的不同,其散文的意境构造也有所不同。首先,他在散文的意境构造中力避内容上的虚假和感情上的矫情,不但注重真情与真景的融入,而且特别的真实与真诚。其次,季羡林在散文意境的营造中还注重生命的情调贯注,这使他的散文具有充满鲜活生命力的情景世界。第三,季羡林在散文创作中的意境创造中,除了真实与真诚,有生命情调的贯注外,而且还注意营造有灵趣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季羡林的散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既真挚朴雅严谨,又带有缓慢舒散的情调,在现当代散文作家中显得别具一格。谦虚严谨的写作态度,使他的散文具有学者的哲理风范;个人独具的真朴禀赋,使他的散文洋溢着饱满动人的热情;对梵学的深刻体味,使他的散文体现出缓慢的精神境界。读季羡林的散文,仿佛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体验到他的痛苦挣扎,找到释放心灵的钥匙。中国的古代文学和留德十年的生活,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的散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既真挚朴雅严谨,又带有缓慢舒散的情调,在现当代散文作家中显得别具一格。谦虚严谨的写作态度,使他的散文具有学者的哲理风范;个人独具的真朴禀赋,使他的散文洋溢着饱满动人的热情;对梵学的深刻体味,使他的散文体现出缓慢的精神境界。读季羡林的散文,仿佛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体验到他的痛苦挣扎,找到释放心灵的钥匙。中国的古代文学和留德十年的生活,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季羡林的散文创作思想。季羡林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形成了自己明确的散文创作思想,对散文的"真"、散文的结构及散文的语言有独特的见解。季羡林认为散文的"真"就是要写真事、诉真情,而且真情还必须是使自己感动的真情。他认为散文的结构"必须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季羡林在散文写作中追求饱含"真情"的"淳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4.
季羡林先生具有明确、独到的散文观。其文包含了道家智慧、“士”的意识的积极因素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文又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古典的美学精神,呈现出章法的附会美、内在的韵律美、语言的精炼美。  相似文献   

15.
正一、起:感知"怀念"师(播放季羡林小时候与母亲对话的录音):这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你们猜猜他是谁?生:季羡林。师:录音中的母亲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觉?生:她很爱她的孩子,很关心她的孩子。师:这样一位慈祥的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在季羡林先生二十岁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生读课题。)  相似文献   

16.
2009年7月11日,一代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辞世。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先生生前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东方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散文创作等诸多领域建树颇丰。大师驾鹤去,风范留人间。本期我们辑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治学方面的一些质朴而宝贵的经验,让我们一起品读,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11日,一代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辞世。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先生生前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东方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散文创作等诸多领域建树颇丰。大师驾鹤去,风范留人间。本期我们辑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治学方面的一些质朴而宝贵的经验,让我们一起品读,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8.
<正>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他清华毕业,北大执教,一生与这两座高等学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读过先生的《此情可待成追忆》一书后,了解到先生有深厚的清华缘与北大情。这本《此情可待成追忆》,所选既有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对清华的怀旧之文,也有在北大几十年的赤子之心与殷殷深情。其中有深情回忆、有客观评价、有热情赞扬,还有以日记形式,记录的自己在这两座学府中的人生印迹。书中文字再现了季先生青年时期的清华教育氛围,对清华园的真切描述,是季先生"最具体的生命痕迹的记录"。而对北大的回忆性散文,以及赞美北大的杂文、随笔、序跋等评价性文章,笔触所及,无不体现季先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成为文本表达秘妙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夹竹桃》一文时,笔者尝试运用比较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在一次次比较中,真正领悟了文本"对比衬托""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的表达秘妙。这样的比较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言语智能,凸显了语文教学"意图本位"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20.
<正>《夹竹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在作者季羡林的笔下,夹竹桃的曼妙花色,如梦如幻的花影遐思,引发他无尽的赞美和欣赏。透过文字,可以看到,夹竹桃既是季羡林先生个人品行的象征,更是他一生风格的写照。如何让小学生体会到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蕴含的高洁意趣,笔者认为,教语文,要从学生"学"语文做起。一、学品比较法,感知物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