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助人风波     
我同桌泽萍的《语文》课本不见了。“刚才明明是放在桌子上的,怎么会不见呢?”泽萍说。大家开始帮泽萍找书,可是抽屉里,板凳下面,全没有。看着她着急的样子,我真想帮帮她。忽然,我想起家里还有一本《语文》课本,那是假期时我向表姐借来预习用的。  相似文献   

2.
寒假回来第一天,我把新课本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手上。小朋友们可高兴了,首先翻弄的是色彩鲜艳的语文书。这时,彬彬带着惊喜来到我的跟前说:“老师,春天来了!您看!语文书里尽是一些关于春天的文章,还有图画。”多么细心的孩子呀!经他这么一说,我不由得望了望窗外,惊讶地发现:是啊!原来美丽的春天真的已经悄悄地来临了。我突发奇想,何不来个“春天月”,让孩子们在这个月里,一齐来认识、享受美丽的春天呢?我摸了摸彬彬的小脑袋说:“你真细心!想认识真正的春天吗?”彬彬高兴地说:“想!我最喜欢春天了!”“好吧!我们就把这个月定为‘春天月’,让…  相似文献   

3.
书评麻辣烫     
老师向我推荐了《虚掩的门》,一则则睿智、清新、隽永的小故事,一句句恰当、中肯的点评,让我读来爱不释手。我觉得书中的内容会是我写作的最佳素材,我认真地阅读,摘录经典的语句、精辟的评论,而且经常复习……这以后我写作文再也不愁没有素材了,老师说我的作文观点鲜明,立意深刻,言简意赅。高考时的作文是“诚信”,此书中的很多内容成了我最好的论据,我思如泉涌,一气呵成。——沈睿晶【2001年黑龙江省理科高考状元】这套书很“酷”。书中的小故事很好看,有一篇还被选进了我这学期的语文课本。我想,要是我们的课本都这么有趣,那该多好。这套…  相似文献   

4.
读书苦,我知道,因为“头悬梁”“锥剌股”“十年寒窗苦”的故事早已牢记在我心中;读书乐,我不知道,因为小时候,我没有遇到过什么好看的书。儿时上学,除了语文课本,就是数学课本,实在难以  相似文献   

5.
说“书”     
高一语文课本《师说》中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其中“书”字,课本注释及教学参考书上一向都把它当“书本”、“课本”解,并据此译该句为“那些童子的老师,教授他们书本并且学习书中的句和读”。我认为此种解释是望文生义。既然老师已教给童子书本上的知识了,当然也就教了句和读,因为句读当然包话在“书本知  相似文献   

6.
李征 《教育文汇》2014,(10):12-13
“我努力做一点小事,希望小事正在蔓延,如动画片《冰河世纪》里那枚坚果,砸在貌似坚不可摧的冰崖上。”继出版《对抗语文》之后,作家、《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最近出了新书“新版课本”《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以下简称《语文书》)前两册。书刚上架网店3天,首印2万册就销售一空。  相似文献   

7.
善待少年心     
搬家时,在书橱的角落发现我上初中二年级时的语文书。伸手翻开它,我想看看十来岁时用过的课本。  相似文献   

8.
敬爱的崔峦叔叔: 您好! 我是新疆乌鲁木齐市四十三小四(3)班的学生,我的名字叫张雅雯。我代表我们全班同学非常想给您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是关于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问题。在语文书的第34页的《寓言两则》里,我们发现了四处小小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选入了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的主人公由于生活上与思想上处处身陷“套子”不可自拔,最终在“套子”中结束了人间生活,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少青年教师朋友正一步步走向一个个“套子”,成为名符其名的“套中人”。 “套子”— 课本 古人云:“要想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学亦然。要想教好一篇课文,深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既应钻进去,也应走出来,不能单单去死究课本。因为,语文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我提倡把书读"厚",把语文课本读成"自己的书"。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做笔记。开始前我充满激情地鼓动学生:"课本应该  相似文献   

11.
微言微语     
<正>@上海教育: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除了全部古诗。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包括《寻隐者不遇》、《登鹳鹊楼》、《夜宿山寺》等,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理由是学前已经背诵了不少古典诗词,有重复的嫌疑。@中国教育研究:【习近平:古代经典应成为民族文化"基因"】北师大教师参加了全国课标的制作,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  相似文献   

12.
自习课时,有个学生告诉我,他的语文课本丢了.我问他,你现在用的是谁的书? 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俺小姨子XXX的.” 他所说的XXX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我知道他们之间是亲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阡 《家长》1999,(11)
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上我起晚了。我急匆匆地跑到学校,才发现语文书落在家里了。我想妈妈今天休息在家,一定会把书送来的。我等啊等,等到第四节课,还没见妈妈的影儿。放学后,回到家,我看见语文书就放在写字台上。我生气地对妈妈说:“妈,您为什么不把语文书给我送到学校?”妈妈语重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亲爱的小鸽姐姐:你好!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也许它已经伴随你多年,也许它刚刚成为你的新“朋友”。而我最喜爱的书是《新语文学习》,它是我一刻也离不了的“好帮手”。上二年级时,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理想,总超不过85分。我曾经问过很多同学,问他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他们都说:“想学好语文一定要平时多努力!”可是,我努力了很久也无济于事。有一天,我问爸爸同样的问题。爸爸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你要对身边的事情多留点心,适当地看一些课外辅导书。”从此以后,我每天下课便借别人的书看。我的语文成绩逐渐提高了。一次,张涵同…  相似文献   

15.
琴之语     
“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如同一阵疾风扫过草原,那许许多多的马蹄儿,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急骤地……”霍老头像当年讲课那样习惯地摇着右手的食指。“您老就算了吧!”桂家芳毫不客气地打断了霍老头夹带着一两声咳嗽的“描述”。“您真不愧是教了一辈子语文啊!”女孩朝霍老头翻着白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诗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比较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第五册课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与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课文《我的弟弟》,我们发现义务教育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加了“小萝卜头”几个字,掩书沉思,我们觉得,虽然只增加了几个字,但其中却蕴含着无穷的意味,有着深刻的意义。一、概念明确原题目“我的弟弟”,只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没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这么说。改动以后的题目,虽然只是加了几个字,但读者一看就知道,这里“我的弟弟”不是别人,是“小萝卜头”,直接而吸引人。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生活性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走“大语文”之路。所谓“大语文”。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即“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工》2010,(11):37-37
案例: 教语文的陈老师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己的课本不见了。她想了想,是放在二年级(1)班的教室讲台上了。第二天上课,陈老师本以为课本会乖乖地“躺”在讲台上等她,没想到讲台上空空如也,自己的课本不翼而“飞”了。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本删去原有的逻辑知识短文,许多语文教师对此表示不解,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件事也促使我想了许多许多。我想起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生前说过:“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逻辑思维的提高。”“要紧的是教学生怎样运用思维。”(《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8期)这确是真知灼见。为什么许多语文教师每天埋头在作文、作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了孙郁的杂文《语文课本的“信”与“疑”》,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问题不仅在于课本的篇目选择的理念,还在于如何借助训练增加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生长出有趣的智慧和独立的意识,这才是语文课本和语文教学要存有的色彩。”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我多么希望老师能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