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序数只能用“二”,不能用“两”,但“两点钟”除外。 二、基数可用“两”,也可用“二”。但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互代。表示度量衡的量词前边,“二”和“两”一般都可以用。如“两斤米”可以说成“二斤米”(但“二两油”不能说成“两两油”)。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如“两支钢笔”、“两个小孩”,不能说成“二支钢笔”、“二个小孩”。大小单位连续使用的时候,大的单位前边可用“两”也可用“二”,最小的单位前边用“二”,不用“两”。  相似文献   

2.
连连看     
量词的使用是很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只能说“一只鸡”而不能说成“一头鸡”.那你知道英文中的量词都是怎么搭配的吗?  相似文献   

3.
会说汉语的人都会知道,现代汉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在计算事物数量时,一般在数目字后边必须跟一个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如“一斤米”“一本书”“一张纸”,不能说成“一米”“一书”“一纸”。而且某种量词适用于某种事物通常是固定的,是约定俗成的,比如“马”用“匹”,“牛”用“头”,“桌子”用“张”,“旗”用“面”等等。如果有人说成“一匹桌子”“两面牛”“三头人”那一定会使人发笑的。“个”字的基本用途就是用作表示事物单位的。不过在现代汉语里作为量词的“个”和别的量词比较起来,是个用途极广的个体量词。它决不局限于只表示某一种事物的单位,  相似文献   

4.
“两”与“二”“两”字是基数词,几乎可以加在任何量词的前面,如“两年”、“两张”、“两片”、“两丈”、“两封”等,只有一处例外,即在旧的重量单位“两”的前面不可使用,不能说“两两”,而只能说“二两”。“二”字大多也用作基数词。做基数词时,主要的用法有:一是只可以用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量词前,如“二尺”、“二丈”、“二斗”、“二钱”等(这些地方当然也可以用“两”);但不可以用在一般的量词之前,如不能说“二篇”、“二个”、“二句”、“二桶”、“二副”、“二匹”等;一般也不能用于新度量衡单位量词之前,如不能说“二毫升…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条”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量词。汉语量词“条”指称人时有所不同,比如可以指称男性,如“一条好汉”,却不能指称女性,不能说“一条女子”,这既和“条”对名词的选择有关,同时也和我们对量词“条”本身的语义认知相关。对此原因进行探讨,可以发掘汉语名词和量词的组合机制,对深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和“两”都是数词,但用法却不完全相同。一“二”和“两”都可作基数,表示数目的多少,但充当基数时,用法也不尽相同。单独用在度量衡量词前面,“二”和“两”可以互用,如“二文、二斤”可说成“两文、两斤”。但“二两”不能说成“两两”。大小度量单位联用,用“二”居多,只有最前面的单位才可用“两”,如“二丈二尺”可说成“两丈二尺”,不可说  相似文献   

7.
物量词个可以与典型的动量词下来进行比较,例如洗个澡理个发可以说成洗下澡理下发,睡个觉可以说成睡下觉,但是个的动量用法并不典型,如时钟‘当当’敲了十下中的下就不能说成个。也有少数例子,如别哭丧着脸了,笑一下!可以说成  相似文献   

8.
送礼物     
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常常会用错量词,如把一块蛋糕说成一个蛋糕。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小朋友做《送礼物》的游戏。游戏时,要求小朋友讲清“送多少什么东西给某某人”,如“我送一条鱼给小明哥哥”,“我送三只苹果给小红姐姐”。只有说对了量词,别人才接受他的“礼物”。通过反覆做这则游戏,小朋友们分清了量词,丰富了知识。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版)《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的散文名篇。但“纺车”前用“辆”这一量词实属不当。“辆”作量词应用范围较狭窄,只用于“车”,如“一辆汽车”、“两辆自行车”、“三辆面包车”,而“纺车”虽有“车”字,却不属车类,前面用“辆”当然不恰当了。这就好比说“鞍马”(体育用品)只能说“一个鞍马”而不能说“一匹鞍马”。说“蜗牛”时,只能说“一只蜗牛”而不能说“一头蜗牛”。笔者以为应该把“一辆纺车”改为“一架纺车”。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半”是个特殊的数词。通常有下列五种用法。一、用在名词前边,必须有个量词伴随在一起。如:“半杯茶”就不能说“半茶”。“半斤肉”也不能说“半肉”。二、用在名词前边,跟上量词,有时候确指一半,有时候只表示一部分。如:“这本书半价出售。”“我们家里每天要吃半斤油。”例句中,“半”只表示一半的意思。在下面句子中,就不确指一半而仅指某一部分了。如:“这个苹果半边红了。”“炉火映红了半面天。”  相似文献   

11.
4岁的文文总爱自己“造词”:别人都说“一片云”,他偏说“一飘云”,别人都说“一条裤子”,他却说“一双裤子”……文文的表现属于“造词”现象,是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常见问题。“造词”:词汇贫乏的表现有人认为“造词”现象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实际上,这是幼儿词汇贫乏、词义掌握不够确切的表现。虽然3岁~6岁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加,对词义的理解也逐渐确切和深化,但是,他们所掌握的词汇有时还不能满足表达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根据已有经验来“造词”的现象。由于没有掌握“片”这个量词,所以在描述云时便用了云的动作“飘”来代替量词“片”…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期中,语法学家们都把数词和量词当作別类词的一个小类或者附类:把数词当作形容词的一个小类或者附类,把量词当作名词的附类;数词和量词在汉语词类体系中是沒有取得独立的地位的。近十多年来,大家着眼于语法特点,渐渐发现数词和形容词并不相同,量词和名词也并不相同。比如:数词能带量词,形容词不能(“三朵桃花”成话,“红朵桃花”不成话);单音的形容词能单独用为谓语,单音的数词不能(“桃花红”成话,“桃花三”不成话)。量词一般能重迭,名词一般不能重迭(“个个、句句、本本”能说,“花花、书书、猫猫、狗狗”不能说);名词能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量词总是伴随数词或指示代词出现,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由于渐  相似文献   

13.
目前,普通话的学习、推广与等级测试业已成为政府行为,“掌握和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影视话剧演员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总论)要达到这一“必备的职业素质”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当中,我发现选择判断题目中的名词量词搭配一题,应试者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将“牛”说成“一条牛”;将“鱼”说成“一头鱼”;将“蒜”说成“一只蒜”等等。怎样才能使方言区的人在名词量词的搭配上少出问题、不出问题,准确自如地运用普通话来表情达意呢?最有效的办法便是与普通话朗读教材紧密结合起来,为名词量词搭配的训练创造必备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4.
谢冰蕾 《教师》2010,(19):26-28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多重点和难点.物量词就是其中之一。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词,又称单位词,可分为专用物量词,如“个、件、本”,临时物量词,如“头、口、桶”以及计量物量词.如“尺、丈、斤”等。物量词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通常与数词组合来修饰名词,除了计量物量词外.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个个、件件等。  相似文献   

15.
量词的使用     
一夫 《良师》2004,(21)
量词,我们在平时说话或写话时,用得很多。如“一位同学”“两张桌子”“三条凳子”,其中“位”“张”“条”都是量词,量词一般和数词结合起来使用。量词的使用要恰当,不然会出笑话。计量较厚的块状物,只能用“块”;计量狭长的条状物,只能用“条”,如绳子是细长的,它可以用“条”作量词。这些量词是依照事物的形状,来表示计量单位。平常我们一般说“一口猪、一头牛,一峰骆驼”,为什么数猪用“口”、数牛用“头”、数骆驼用“峰”呢?有人说猪贪吃,口显得突出,所以便用“口”来计量猪;牛长角,头部显得突出,所以用“头”作计量单位;骆驼背上的驼…  相似文献   

16.
朗文英语     
连连看量词的使用是很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只能说"一只鸡"而不能说成"一头鸡",那你知道英文中的量词都是怎么搭配的吗?  相似文献   

17.
小班幼儿常常会把量词用错,如把一块积木说成一只积木,一架飞机说成一只飞机,一件衣服说成一条衣服,一个娃娃说成一只娃娃等。为了让幼儿迅速掌握和运用量词,我除了在课堂上教学以外,还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出示实物让幼儿跟学。  相似文献   

18.
阅读实练     
胡敏 《双语学习》2013,(11):32-32
I. Read and write 同学们,我们在中文里表示东西的数量时要用到量词,如:一条狗、两只羊、一杯茶、四块巧克力……,这里的“条”、“只”、“杯”、“块”部是量词;在英语中是没有量词的,我们用英语说“一条狗”、“两只羊”就是数词直接加上名词“狗”和“羊”,如:“adog”,“twosheep”。  相似文献   

19.
“二”和“两”,人人会用,但不是人人都能用对。许多文章中存在着“二”、“两”不分或滥用的问题。那么,“二”和“两”的用法应如何区分呢? “两”是基数词。它几乎可以加在任何量词的前面,如“两张”、“两年”、“两斤”等等。只有一处例外,即在旧的重量单位“两”的前面不可以用,不能说“两两”,而只能说“二两”。 “二”大多用作基数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一)只可用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量词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都”与量化短语配合的问题。研究发现,“都”的使用除了受总括的数量条件限制外,与量化词搭配时还与量词的相对幅度有关。少数量量词如“少数”,一般不能与“都”搭配,有“量词的相对幅度效应”。具体量量词和非量化短语,如“光杆名词”不受此限制。“都”的语义特征仍是总括关联成分指涉对象的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