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骄子传》中的马乔是烈士遗孤,被人誉为“时代的骄子”,“阶段的骄子”,在极“左”路线的年代,历次政治运动都不可避免地造成种种社会悲剧,马乔总是以人性或人道主义精神加以抵制和抗急,由于他在战火中铸就的那种信仰执着,是非分明,憎恨邪恶和宁折不弯的性格,现实社会常常把他卷入到矛盾冲突的激涡之中,让他经受种种磨难与煎熬,从而让读者窥见马乔身上闪现出来的人性与人道主义的光辉,进而完成马乔达一典型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2.
作为曹禺“生命三部曲”之最的经典性剧作《原野》,其复仇只是表层的,而在深层中,则是通过戏剧人物外部及其内部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传统文化观念对人性的扭曲。在本质上,使人物外在或内在的冲突提升为人性的冲突,生命的悲剧提升为文化的悲剧。在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对立与碰撞中,完成了形而上生命和文化命题的感性表述。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骄子传》中的马乔是烈士遗孤 ,被人誉为“时代的骄子”、“阶级的骄子”。在极“左”路线肆虐的年代 ,历次政治运动都不可避免地造成种种社会悲剧 ,马乔总是以人性或人道主义精神加以抵制和抗争。由于他在战火中铸就的那种信仰执着、是非分明、憎恨邪恶和宁折不弯的性格 ,现实社会常常把他卷入到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 ,让他经受种种磨难与煎熬 ,从而让读者窥见马乔身上闪现出来的人性与人道主义的光辉 ,进而完成马乔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为晚明市民阶级写心画象的《金瓶梅》,以财色为轴心,围绕“情欲”的追求与传统势力之间的矛盾突出地再现了封建末世市井妇女的人性觉醒。作品以市井妇女追求人性人欲的叛逆精神开始,以西门府中家反宅乱、瓶碎钗折的悲剧而告终,察其叛逆之路,竟是一条突不破的人生闭合之路,莫不与资本主义萌芽因素与封建宗法势力的矛盾消长悉悉相关,她们的悲剧冲突正是这种社会急剧变革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杜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立足于社会大背景中审视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矛盾冲突,并将这一由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回归到对人的关怀之中,强调各门学科的教学与学生个人体验相结合;以此为前提,杜威特别强调了教育要植根于生活与科学实践,以生活化的科学实践为中心,使科学与人产生了自然的、广泛的、富有生机和想象的联系;杜威不仅仅关注了科学教育与人教育融合的外在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他深入到了个体内在的精神层面,强调了“态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人生悲剧既是他个人性格气质与文化传承的矛盾冲突所致,又离不开他个人所处环境的影响,其中更重要的是前者。他受儒家文化影响,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游移,不能果断抉择;他性格中激昂热忱与内敛隐忍兼具,两方面激烈的冲突伴其一生;他具有政治家的清醒执着、文人的清高孤傲,在现实中二者不可调和,使屈原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失败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见长的小说,它标志着悲剧艺术小说走向了成熟.《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悲剧的,“这种悲剧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天理与人欲、礼教与人性的冲突.在传统礼教的压抑下,人性被严重扭曲,众多人物在传统礼教的圈子里无法摆脱,构成了白鹿原这个“鏊子”上人物命运的悲惨景象”.本论文将从《自鹿原》中黑娃与白灵的悲剧比较,从更深层次挖掘出这个时代里面巨大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鲁迅作品的研究,悲剧冲突只是作为分析悲剧艺术特色或美学特征的从属顺便提及,而结合作品教学,论述中学鲁迅小说的悲剧冲突,目前尚无专题文章问世。本文突破社会制度。阶级压迫的传统分析方法,从文化视角切入,以广义文化对人的制约关系为论述支点,着重阐述“食人”的传统封建文化人性的摧残以及人的精神异化状态,展示中学鲁迅悲剧小说中人与文化的对立冲突。  相似文献   

9.
《红字》中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通过对男女主人公丁梅斯代尔与海斯特的爱情悲剧的描写。以一件通奸案为题材,表现了宗教对人的心灵的摧残和对人权、人性的压抑,反映了清教殖民统治的黑暗。通过描叙小说人物的思想矛盾和生活遭遇,反映了自然的个人与社会的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0.
《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三部小说都写到了神职人员的爱情,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其中《巴黎圣母院》重在描写追求“人性”的过程中对“人性”的扭曲;《红字》侧重表现内心处境与外在处境的抗争中“人性”的戕害与毁灭;而《荆棘鸟》所展示的则是抗争胜利后结局的失败,但在充满悲剧的追求中所表现的无所顾忌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振奋,使人的形象变得崇高伟大起来,从而赋予了宗教禁欲主义背景下的爱情悲剧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