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得的益友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劳动之余,喜欢拿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由于我初学写稿,对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写作水平也较低,每次寄往报刊电台的稿件如石沉大海,因而在一度失去了写稿的热情。就在我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省电台来信让我订阅《新闻知识》,于是,我便立即订阅了这本刊物。每期《新闻知识》一到手,我顾不得干农活后的劳累,在灯下专心致志地阅读。从刊物中汲收知识的营养。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中的“卷首论坛”、“新闻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采写体会”、“新  相似文献   

2.
基层报道员在一起,常诉苦衷:生活在基层,事情平平淡淡,没啥新闻可写……。其实,新闻来源于生活。4年来,我利用空余时间采写了200多篇新闻稿件,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一次,我和连队几位战友聊天,大家反映星期天难休息。我联想到在其他连队采访,也有类似情况,感到应该反映一下。于是写了一篇《请还给战士的星期天》的稿子。发稿那天上午,团机关一位干部来我连检查工作。我把稿子拿给他看,他告  相似文献   

3.
我平时想写些稿子,但常感到身处农村没啥可写,有时还埋怨报刊上登载的新鲜事咋不出在我这里。最近看了《新闻爱好者》上的《身在基层真没啥可写吗了》《石振武写自己身边事》等文章,介绍基层通讯员采写稿件的切身体会,给我这个初学写稿者指出了路子。自己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和事,果真发现许多可写的东西. 我组农民徐富贵,常年骑车游乡用火柴、卫生纸等小货物收换洒瓶,一年收入可观,我详细了解询问后写成稿子,很快被县广播站采用。 1987年8月份,我和本村一青年农民闲谈,得  相似文献   

4.
我是个业余通讯员,从事新闻写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稿件千余篇,稿件命中率在70%以上。我采写的稿件为何有这么高的命中率?归纳起来有四个“不写”: 一是不紧跟形势的稿件不写。作为通讯员要经常读书、看报学习,洞察社会的发展,紧扣时代的脉搏,结合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写出紧扣形势主题的稿件,并把稿件写精、写活。 二是没有社会意义的稿件不写。在你采写每一篇稿件之前,要认真分析这篇稿发表后的价值有多大,是否能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兴趣和共鸣,并使群众从中得到启迪。 三是“马后炮”的稿件不写。要经常看报纸、听广播,凡发表过的稿件只能作为参考,吸取它的精髓,主要精力放在结合本地  相似文献   

5.
珍惜荣誉     
在我的书柜里,已珍藏和保存着一百多本荣誉证书。这些荣誉证书人部分是新闻单位颁发给我的。我一直都很珍惜。 翻看证书,最早的一本是原随县广播站颁发的模范通讯员证书。那是1983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的我,忽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采写讴歌农村新人新事的新闻稿件投寄县广播站,当年我被评上模范通讯员。1984年我被《新农民》杂志评为模范通讯员。不久我在村小学任教,后来又干起了幼教。由于在新闻报道中干出了点成绩。后来我又被招聘到镇广播站从事宣传报道。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采写的新闻稿件先后在中央、省地、市级报纸和电台采用。仅1986年我就被《湖北日报》、《襄樊日报》等8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或模范通讯员。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在学习《新闻知识》过程中,的确收获不小。我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原来对新闻采写是一个外行。平时身边所发生的值得写的新闻题材很多,可是几乎都放过去了。1991年10月份,在县台同志的帮助下,我开始学习新闻采写。尤其是《新闻知识》到手之后,我的水平不断提高,由原来等新闻到找新闻、抢新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8.
我是位农民通讯员,由于水平差,采写的稿件不少,就是不见采用,周围有的人也取笑我。我也哀叹自己不是这块料。正当我准备洗手不干的时候,1987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处,无意中发现了《新闻知识》,便借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果然它内容丰富,短小精干,结合实际,可读性强,适合我们“下里巴人”的口味,从此以后,我就爱上了《新闻知识》,对每期仔细的阅读,时间一长,也就品出味来,写出来的稿件也就有了分量,这些年来,我采写的稿件被市以上新闻稿件采用近600篇,连续6年被江苏省农垦总局和盐城市农垦局评为通讯报道工作一等奖,连续2年被国家农业部农机司评为优秀农机通讯员。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一个基层业余通讯员能写多少稿件,不过芝麻蒜皮的一点小事。这话不对。对一个农民来说,一分地虽少,但在这小园地上可以育出多种蔬菜瓜果;对于一个基层业余通讯员来说,根据自己的活动范围能力所及,照样可以写出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闻作品来。这些年来,我几乎涉足各个领域,采写的稿件有农业、文教、商业、科技、交通各条战线上的新人新事、工作经验、动态等等。在新闻体裁上我也努力探索多样化,不只写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10.
留心身边事     
我在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写新闻稿件不需要什么特别“天份”,主要是看你能不能认真地采写,处处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有些初学者,写什么,怎样写?他的唯一依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农村知识青年,也是《新闻知识》的一个忠实读者,喜欢写新闻报道,高中毕业回农村后,便主动将当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写成稿件,寄送给新闻单位。几年来,我写的稿件,县广播站采用了一些,有的还登上了地、省级的报纸。当地的一些群众看到电台、报纸都采用我写的稿件,便称我为“秀才”。  相似文献   

12.
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河北涿州市毋江水从时间上来讲,我算是新闻战线上一个老兵,可以总结诸多感受体会。但我感到体会最深的还是“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所谓“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就是指新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典型人和典型事。这些“人和事”具有新闻报道价值,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农民通讯员.生产之余,经常忙里偷闲“爬格子”,写的都是些平凡中见新奇的小事.由于我刻苦学习,勤于锻炼,总喜欢留神身边的人和事,新闻线索就多了起来,每年被上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百余篇.对于找写稿线索,我的体会是“只要多留神,身边有新闻”.有一次,我采访杨柳河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得知该村有一小女孩无肚脐,肚皮薄如纸,而且能看见内脏.我随即去采访,确有其事.于是,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奇怪,小女孩肚皮薄如纸》的消息,很快被湖北农民报刊登之后,有多家新闻单位作了转载.许多热心读者来信询问,并帮助治疗,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今年2月19日,武汉晚报的艾杰、吴慧莉记者特意请武汉军工医院的黄教授风尘仆仆从江城赶到杨柳河村看望了这名女孩,女孩的父母很感激.我采写并被湖北农民报刊登的《像狗一样凶的大公鸡》也是发生在我身边的趣事.这说明:如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地市报的普通编辑,编稿之余也写写稿件,但不觉间,从1999年到2003年5年中,自己采写的稿件竟然有二十多篇获得了省级以上新闻奖。其实,仔细想想,很多同志的功夫比我深,采写的稿件比我好,我之所以能获奖,只是自己采写稿件格外用心罢了。所以,我常说用心就有回报,干什么事都要尽心,有多大的劲就用多大的劲,老天不会辜负有心人的。扑下身子,多研究些问题。新闻关键是新,没有新意,就没有新闻。写新闻如何写得有新意,这是能否写出好新闻的关键,而要写得有新意,就要多观察、多学习,多研究些问题。我获奖的稿件多数是问题新闻。这些问题,或是…  相似文献   

15.
在我一年的百多篇稿子中,大部分都是写家庭生活小事的.有些文友问我,如何才能写好这方面的稿子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第一,要多写“枣核”社会中“两头尖”人和事。我以为,家庭生活小事,也属于社会新闻范畴。要写好这类稿件,就必须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个“包打听”。特别是那些所谓“新闻人物”,更应加意留神。我身在基层,对于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下层人们的“内幕”,确是知道不少,据此我写了不少关于平民百姓中喜怒哀乐方面的稿子。如去年冬天,我听到一位母亲虐待她亲生女儿的事后,即怀着伤感的心情写了一篇题为《妈妈,女儿在呼唤你的爱》的稿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随部主任到昌吉州农村进行了一周的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农牧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新人新事多,用心采访,就有写不完的新闻。我是一个青年记者,这次到农村采访,明显感到平时学的农村政策与采访实践挂不起钩来,遇到具体情况就不会运用。往往采写的稿件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比如写《倒板村》这篇反映一批维吾尔农民跻身于流通领域后摆脱了贫困的稿子,最初我想把导语写得活一点,功夫下在这上面,导语写成  相似文献   

17.
在基层,和一些通讯员朋友交谈,常常听到基层单位“塘小水浅没鱼抓”的叹息声。其实,这只是片面性看法。我以为:“有价值的新闻多发生在基层”,这就看通讯员会不会“找”。 ①写自己最清楚的事情。我从事新闻工作至今,觉得“写自己最清楚的事情”至关重要。基层通讯员工作、生活在基层,对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相对来说比报社记者来采访要容易得多。报社记者来采访有时也会遇到困难,诸如某种专业不懂等。而基层通讯员却不同,最起码对身旁的同志一些专业知道一点。这关键在于,通讯员对“知道最清楚的事情”判断是否是新闻的准确性,这也就给通讯员提出一个问题,加强新闻敏感性。去年元月份,我回家到马嵬坡火车站,到养路工区好朋友陈团团和黄恩惠那去了一趟,这两人我较熟,一个自学无线电、一个自学中医学,且都有成绩,于是顺势我采写了《养路工区的“小字辈”》一稿,被《中原铁道》3月10日采用,《西铁信息》也采用了我拍摄的图片。  相似文献   

18.
《“北京白鸡”在全国28个省市区“落户”》的消息,在第7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后,《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来信约我谈谈采写这篇稿件的体会。说实话,在当初采写时,我是有意识地注意到了尽量写新、写活、写好,但后  相似文献   

19.
作为报刊的业余通讯员,我给自己立了两条规矩:一是不能漏掉自己周围发生的重要新闻,否则,就是失职;二是必须立足本职,尽可能写出自己的风格特色,提高业务素质。近3年来,笔者发挥自己32年来从事茶叶工作的优势,前后写了《水乡茶馆》《访茶馆老经理沈武荣》《提倡多办乡镇茶楼》《古色古香的茶馆》《北京茶馆》《上海茶馆》《南京茶馆》《杭州茶馆》《川味茶馆》和《文学巨匠与茶馆》等10篇有关茶馆的报道,分别被《浙江日报》《江南游报》《风俗》等报刊采用,有的并被香港和海外报刊转载。我采写这些茶馆稿件的体会是:开动脑筋,掌握素  相似文献   

20.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