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构建21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21世纪新体系必须考虑:跟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按照终身学习理念,使所有人都有均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充分反映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的不同特点.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充分体现"新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将"体系"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弹性学习制度;实行多样性办学;按人才类型及层次构成体系;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职教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用历史的发展观来看待工业社会所形成的教育体制,随着生产方式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同步.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教育》2004,(36):49-54
发展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构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必须强调:其一,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与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技术的科学化和理论化带来了职业技术人才类型的变化;随着技术的科学化和理论化逐步深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学制层次也逐步高移;  相似文献   

3.
地方办的高师生物科学专业附设的"职业技术"的开设要求是: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确定职业技术的办学目标;以本地区农村中学生物的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职业技术门类:以能力为目标,确定职业技术的课程设置;以职业技术为主线,组织职业技术教学内容;按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技术是一种完成工作的方法体系,职业则强调社会分工。在此基础上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概念解析,得出结论:职业与技术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职业说法过于宽泛,并非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技术概念不精确,应是一种更为狭义的概念;从人才类型的角度来分,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分为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作为近代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提出了丰富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蔡元培积极倡导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动百业进步,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两大社会功能,即"人计"的功能与"事计"的功能.蔡元培还提出了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具体措施,即转变观念是关键;社会调查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前提;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实际是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内地与澳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澳门更加需要各类型的专业人才。粤澳两地应借助祖国实施"十二五"建设的大好机遇,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其走向新发展。可考虑的对策如下:1.内地及澳门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明确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落实资金投入,科学规划现代化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各种文化模式并存的社会,受教育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人权,信奉教育机会均等,坚信教育是缩小社会阶层差距和加强人才流动的重要途径。但与基础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技术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联邦政府在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时,考虑到了这一特点,尽量使职业教育体系能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在学校类型、专  相似文献   

8.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而现代社会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在现阶段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要培养大量的技术性人才就必须要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建设与应用.文章详述了教育技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确立质量目标体系是确保质量实现的第一步,为顺利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目标、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本身,必须构建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目标体系,并注意该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开放性.宏观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目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即: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目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及管理质量目标、职业技术教育社会服务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10.
薛栋 《江苏高教》2021,(3):68-75
智能制造人才分类体系及其标准是建立以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为中心的新制造业职业布局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美国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所(DMDII)发布的数字人才框架中165个新职业的分析发现,制造业创新研究所将成为数字制造人才新的提供系统,职业布局的整体呈现为数字制造生态系统利益相关者提供共同行动框架,以及类层的职业角色分类为数字制造优先人才和过渡人才战略提供制定依据,构成了美国DMDII数字人才框架的基本特征.此研究对完善中国智能制造数字化人才分类体系及其标准具有以下启示意义:建立"技术领域—人才分类—技能标准—教育实现"的分类逻辑;制造业创新中心应关注技术创新与数字人才的并行开发;以数字制造优先人才分类体系的完善推进数字制造整体职业布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理念是伴随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而形成的教育形态,对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拥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契合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发展,然而为深入认识终身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形成切实有效的教育体系,高校应明确终身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明确传统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终身教育的改革路径及措施,从而真正推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创新教育 ,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创新教育。而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严重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 ,必须尽快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 ,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新高等教育体制 ,以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终身学习是当代日本教育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日本发展终身学习的策略,完成终身学习的政策、法律和制度,并就如何建立终身学习资源体系,构建开放型大学提出了具体建议。透析日本终身学习的发展及其特点,对我国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综观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教育功能社会化、办学层次多样化、教育对象大众化、学习体系终身化、教育平台信息化、国际合作广泛化、创业教育热点化等七个方面的趋势。在此影响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应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适应社会需求,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引入国际化的考评标准,完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面向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新型农民实行高职百万扩招是缓解就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的战略举措,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当前高职扩招的生源类型多样、学历基础差异大、年龄跨度大,高职院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满足扩招生学习和心理适应需求以及调整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扩招生特点,兼顾系统性与灵活性开发新型教材;依据扩招生的差异性,构建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沟通机制;同时,引入“学分银行”制度,以实现扩招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工作要在建设知识经济社会和开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作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挖掘潜力,充分运用普通高校举办成人教育的优势,开拓发展空间,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领域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试析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育模式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践多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方面实现了理论上的飞跃。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新形势,高职高专教育在专业教学领域开始了新一轮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再实践,人才培育模式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有望再次出现理论飞跃。鉴于此,文章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质量保障体系三个层面论述了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育模式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教育市场是以教育服务为等价交换物所形成的市场。培育和发展教育市场,是教育对市场经济的主动适应,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计划型的教育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产生强劲的发展动力与活力。建立教育市场,能够推动教育体制的深层改革,有利于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新时代的挑战,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我国高校现有的培养模式在教育思想、教学模式、考试制度及教学改革上都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新形势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客观上要求高校从教育观念、教学改革、考试制度和实践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适应需要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应该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根据社会需求,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就加强教学改革、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评估制度等方面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