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建国 《新高考》2007,(7):75-78
(1)17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时期,牛顿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2)18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准备阶段,为19世纪科学的巨大发展创造了条件。(3)19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被誉为“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开始向综合化、理论化迈进。(4)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2.
18世纪,英国近代科学一度衰落,而法国近代科学则昌明于西方世界。直到19世纪未,法国资产阶级科教制度仍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效仿的楷模。 自然科学的启蒙作用 17世纪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法国近代科学开始冲破宗教的枷锁,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笛卡尔的数学理论,巴斯喀的气压和液压定律,马略特的流体力学,以及达朗贝尔的偏微分方程,都是资本主义经济高涨带来的结果。科学组织相继出现,“自由研究”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其本身成为"科学标准"的裁量者。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中自身的科学性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标准由自然科学赋予和认可的。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危机和自然科学的新发现使得自然学科自身的"科学性"面临挑战。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受到质疑,人的能动性、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受到追捧。这为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摆脱对自然科学的依附,建立自己的科学性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4.
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是在继承培根、霍布斯和英国其他经验论的传统思想基础上,又总结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经过抽象概括形成的。他的认识论对近代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是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认识论对近代科学,特别是18世纪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方法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现行的高中教材,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资本主义兴起时期(从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 第二时期:工场手工业的兴盛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前后); 第三时期:工业化初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从19世纪前后到19世纪70年代); 第四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和资本主义国际矛盾的激化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到俄国十月革  相似文献   

6.
16、17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改革了自然学科教学,促进了数学、物理学等新知识、新理论的传播;推动了医学实践教学的巨大进展,促使解剖学、植物学、药物学和化学等取得了开创性成果;作为最早实施科学教育的机构,大学还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扩散,并引发了人们对科学的广泛兴趣,为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革命几乎是在大学之外完成的,大学在欧洲的科学革命中几乎没起任何作用"的观点是不足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分类的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第一次进行知识分类的是亚里士多德。近代前期(16—18世纪),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使基础自然科学分类初步完成;近代后期(18—19世纪),圣西门、黑格尔等曾对科学进行过分类。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新的科学分类。到了现代,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卡尔纳普、邦格、凯德洛夫等对科学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阶段特征文艺复兴后,资产阶级文化在欧洲逐渐发展,确立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基础,促进了科学和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近代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16世纪是自然科学的创立时期,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各方面都开创了新纪元。19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自然科学开始向综合化、理论化迈进,科学开始对生产和技术起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0世纪是科学技术革命的世纪,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都出现了革命性理论,它把人的认识领域推进到微观宇观世界。与此同时,欧洲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出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流派。资产阶级文化在这一时期占有重要地位。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从原子能、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也对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17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经典科学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和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的"复杂科学"被称为近代三次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10.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新课本上册第五章,即最后一章为“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这一章分三节:“自然科学”、“文学”和“艺术”,每节为1课时,共3课时.第一节“自然科学”,叙述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为什么要让中学生学点科学史?具体说,学点科学史的作用有以下两点:(1)自然科学的教科书大多不谈科学史,因为科  相似文献   

11.
影响高校学科建设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具有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基本建设工程。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学科建设不是孤立的 ,它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影响高校学科建设的若干因素提出来进行分析讨论 ,以便为高校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一些指导。一、学科的演进轨迹与学科建设从古希腊到 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以前 ,是学科的朦胧意识时期。这一时期 ,人们视哲学为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 ,将各种科学知识归属于哲学。所以 ,古代大学是单科型的。从 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到 19世纪初叶 ,是学科分化时期。这一时期 ,自然科学获得极大发展 ,人文主义大兴 …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数学的最大成就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学,为变量数学即近代数学大厦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笛卡儿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是一个革新家.伟大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对他的评价是:"光荣的第一个新哲学家笛卡儿为自由研究哲学开辟了道路,也为科学的更深入发展开辟了道路."这里所说的"科学的更深入发展"指的就是作为数学家的笛卡儿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相似文献   

13.
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文化革命运动的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尤其是物理学,在对经院哲学的批判和新科学观的确立过程中,孕育了经典力学。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诸如宋应星等一批科学家。但在近代我们却自然科学落伍。反观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看点。对于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提高我国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 自然的探索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3.19世纪的三大发现。4.20世纪科技的特点。5.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6.观察、实验的意义和作用。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8.STS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16至17世纪,自然科学在各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教育的传播及教育科学化进程。一批倡导科学教育的先驱,在他们拟定的教学计划中都赋予自然科学以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新型中等学校,并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自然科学的启示下,教育家们开始探索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和秩序,以使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总之,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对科学教育和教育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使教育科学理论和实践得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2008,(8):44-45
1.问: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文艺复兴是什么关系?(湖南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章同学)高sir: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全新的方式去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近代自然科学,如"太阳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涛 《考试》2008,(Z2):82-84
阶段特征明清之际(17世纪-18世纪)是中西方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8.
【单元导读】17世纪初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思想的先后萌发和滋长,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并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都取得重要成就。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又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信息、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是天文学革命。哥白尼的“日心说”成为天文学革命的标志,它从根本上动摇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科学社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科学社团的大量兴起,推动中国近代"科学共同体"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科学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国近代科学研究的开展,在科学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材料:“神六”飞天、中国和平崛起、借鉴大国兴衰高考考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近现代科技发展(背景)、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自然科学产生、17—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成就、三次科技革命等一、中国古代(以唐宋为例)——产生领先于世界的辉煌科技成就表现:从秦汉开始,古代世界的科技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在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顶峰:如隋唐时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宋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天文历法方面(唐僧一行与《大衍历》及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元郭守敬与《授时历》及天文测量);沈括与《梦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