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7年对奎河杨庄断面进行水样采集,选取高锰酸盐、氨氮和溶解氧指标进行特征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污染损害率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奎河杨庄断面pH为7.14~7.59,水体整体呈现弱碱性;高锰酸盐含量为3.04~5.23mg/L,氨氮含量为0.85~3.29mg/L,溶解氧含量为2.90~9.22mg/L。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奎河杨庄断面高锰酸盐污染指数为0.20~0.35,水质属于较清洁的状态;氨氮污染指数为0.42~1.64,水质属于重污染的状态;溶解氧污染指数为0.02~0.87,水质呈轻度污染状态;氨氮是水质的主要限制因子。奎河杨庄断面综合污染指数为0.48~0.79,全年总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63,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的状态。通过污染损害率计算,可知奎河杨庄断面水体综合污染损害率为0.990,水价值受损严重,氨氮为水价值受损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鸭河口水库水体的营养现状,为南阳市饮用水源的水质管理及供水处理提供理论指导,于2013年11月对鸭河口水库浮游动物和水质理化指标进行监测.按浮游动物水样采集标准方法采样,采用污水生物系统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源区进行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浮游动物有27种(隶属19科21属),其中枝角类和轮虫最多,均为9种,桡足类6种,原生动物3种,仅检测到1种β-中污(βm)指示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2324 ind./L;水质理化监测指标中总氮超标,其他符合地表水Ⅰ类标准;库体水质营养状态指数为48.13.结合浮游动物群落与水质指标综合分析,鸭河口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喀什农田灌溉水重金属的的污染特征,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喀什农田灌溉水重金属污染水平,为喀什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喀什农田灌溉水Pb、Cr、Zn、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0 5 mg/L、0.096 0 mg/L、0.153 2 mg/L和0.071 7 mg/L,其中铅含量超过农田灌溉水国家标准,铬、锌、铜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喀什农田灌溉水铅的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较高,为污染等级,铬、锌、铜的污染等级分别为尚清洁、清洁、清洁.喀什农田灌溉水七里桥、八里桥、流向肖尔巴格村的克孜勒苏河等为污染等级,疏勒县的融雪性径流的污染水平为清洁,多米特巴格乡科史布拉克村的的污染水平为尚清洁,整体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水质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洞庭湖1992-2010年系列监测资料为依据,对洞庭湖19年的整体水质情况、富营养化状况以及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污染以氮磷污染为主,水体状况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剧。2007年对洞庭湖流域进行整治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降低,但水体总氮和总磷浓度仍呈上升趋势,致使洞庭湖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和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对黄山丰乐水库进行月度水质取样和调查,利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与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20~2021年丰乐水库基本维持在Ⅱ类水,Ⅰ~Ⅲ类水合占比95.8%,总磷为影响水质的关键因素;水库2020年和2021年全年营养化指数均值分别为39.7和37.5,均为中营养化状态;水体营养化程度,明显存在周期性变化关系,随着雨季降水量增加和茶叶施肥活动,5~7月份总磷含量开始爆发性升高,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6.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庐江县罗河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罗河镇饮用水水源水的特点,选取了罗河镇的3处自来水水厂以及对照组的2处自来水水厂水源水水样水质进行检测,确定了8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评价矩阵,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最后评价出水质级别.同时对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内梅罗指数法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为罗河镇3处自来水厂水源水水质级别分别为Ⅰ、Ⅱ、Ⅲ类水,对照组均为Ⅰ类水;内梅罗指数评价法评价结果五处水厂水源地水质均为Ⅰ级.其中模糊评价法引用了权重值,对各污染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细化分析计算,因此模糊评价法更适用于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7.
彰武水库水体营养化状态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安阳市供水水源地-彰武水库的水质营养化状态的变化情况,利用2006-2015年安阳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对该库区水质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法)对其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判,并运用Daniel趋势校验法对水库富营养化状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改善水库水体质量的综合治理措施.结果表明,2006-2015年间,安阳市彰武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41.0~55.5之间波动变化,在中营养至轻度富营养状态区间波动,水体营养状态变化呈上升、显著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3-2010年淮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排污状况通报,分析蚌埠市主要排污口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各排污口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03—2010年淮河蚌埠段几大排污口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2.0,属于严重污染;g-于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与保护措施,为改善淮河蚌埠...  相似文献   

9.
针对长江水质问题,先用内梅罗水质污染指数法对长江近两年多的水质情况做定量的综合评价,判断出主要污染物的源头所在地区,然后采用GM(1,1)模型对长江未来10年水质污染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毕节市倒天河水库水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PSS软件,对2003年0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倒天河水库逐月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库区水体污染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而且不同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的贡献率各不相同,总磷和粪大肠菌群所占份额最大,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1.0%。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污染指数对水体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库区水质总体上属轻度污染,但饮用水取水口水质尚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1.
构建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包括洞庭湖区三市在内的湖南省14个地州市2009~2011年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近三年来,洞庭湖区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整体得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但与位居四大版块首位的长株潭地区之间的差距呈扩大之势;湖区产业绿色发展面临要素供给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产业绿色增长效率较低的矛盾。因此,洞庭湖区必须加大产业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强化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理念;优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和金融环境;提高产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力度。  相似文献   

12.
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82—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1982—2013年,洞庭湖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6~17.7℃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以0.38℃/10年;年降水量在975.2~1 833.6 mm之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9 mm/10年。(2)空间上,整个流域气温上升,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是流域东北部,有五峰(0.98℃/10年)和长沙(0.7℃/10年)两个极值中心,其他区域增温幅度较小;流域内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的区域是流域北部和东部,而桑植、吉首、沅江和道县等部分地区降水量呈递增趋势。(3)气温呈上升-下降趋势,1998年为气温突变年份;降水量呈递减-上升-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点出现在1993和2009年。(4)洞庭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存在6年的强显著周期,还有14年和23年尺度的变化周期;年降水量存在3年的强显著周期,6年和16年尺度的变化周期。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洞庭"之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时有出现,但是意义不完全一样,也不一定是同指一处。先秦两汉时期洞庭湖体还处于"渊"、"泽"的阶段,"尚相当窄小",应该还不会有"洞庭湖"之称。随着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洞庭湖名逐渐形成并开始固定。洞庭湖之名在湖南的出现,则可能是先民在迁徙过程中发生了地名的移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前后洞庭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重要理化指标的变化,可以发现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体理化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水体含沙量下降,透明度增加,水体环境容量减小,水体流速减缓。近年湖体氮、磷等营养盐污染负荷有所加重,洞庭湖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洞庭湖局部区域已出现了轻度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15.
以梅州文化公园景观湖的底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水体扰动、上覆水初始磷浓度、水温、溶解氧浓度、铝盐浓度等因素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扰动、水温升高会增加底泥中磷的释放量;水中的溶解氧对底泥释磷有显著影响,较高的溶解氧浓度抑制磷的释放,较低的溶解氧则有利于底泥中磷释放;水中铝盐浓度大于1.00 mg/L时能够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底泥释磷存在一个临界浓度(0.55mg/L),当上覆水中磷浓度高于0.55mg/L时,底泥从水中吸附磷;当水中的磷低于0.55mg/L时,底泥向水中释放磷.  相似文献   

16.
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5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纪录到鸟类164种,隶属16目42科96属,其中冬候鸟84种、夏候鸟30种、留鸟38种,旅鸟12种,分别占51.22%、18.30%、23.17%、7.32%;古北界种类87种(占52.5%,另有新北界种类1种),东洋界种类43种(占26.9%),广布型种类33种(占20%);国家Ⅰ级保护种类6种,国家Ⅱ级保护种类29种。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为3.991 0,均匀性指数(Pielou)为0.542 4。通过对该区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摸清了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生存现状、类型、分布,从而研究洞庭湖的鸟类资源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水安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与环境退化等.文章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对洞庭湖水安全总体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水安全形势最好的是东洞庭湖,最坏的是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介于二者之间,说明洞庭湖区水安全状况从东向西逐渐恶化.再从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与环境退化等具体水安全问题的表现看,三者也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说明洞庭湖的水安全问题是全湖性的.但不同之处和差异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 of phytoplankton and their dependence on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can help the management of eutrophic lak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ater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yanobacteria dominance and microcystin production in Qingshan Lake, a subtropical lake located in the headwater of the Taihu watershed, China.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monthly from 10 study sites in Qingshan Lake were analyzed for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s of freshwater algae and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total nitrogen (TN), ammonia (NH4 +-N), nitrate (NO3 -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chlorophyll a (Chl-a) from June, 2008 to May, 2009. Qingshan Lake was found to be eutrophic, based on the calculated trophic state index (TSI). The average TN of 4.33 mg/L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exceeded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of China. TP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elative abundance of cyanobacteria and Microcystis biovolume, indicating its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cyanobacteria. Microcystis, Anabaena, and Oscillatoria were dominant cyanobacteria in Qingshan Lake from June to November, 2008. Cyanobacteria dominance was regulated by water temperature and TP.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microcystin production was most affected by water temperature, TP, and cyanobacteria biomas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ntrol of TP in summer can mitigate cyanobacteria dominance and microcystin production in Qingshan Lake, and close monitoring should be undertaken in summer.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湖之一,它的治理直接关系着长江中游平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仅将洞庭湖治理视为一个纯粹的工程技术问题。以民族学的独特视角为切入点,论证了洞庭湖治理中的社会文化属性,进而指出根治洞庭湖乃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若不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剖析洞庭湖灾变的成因,洞庭湖的社会文化治理就无从谈起。为此,从民族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生态民族学出发,提出了使用文化制衡与文化要素嫁接手段诱导湖区文化重构,去建构根治洞庭湖的社会文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水质状况分析与水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洞庭湖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主要污染物为TP、TN,其它评价项目在Ⅱ~Ⅲ类之间,具有富营养化趋势。针对这一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洞庭湖区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