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元价值论与大学理想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大学理想研究的文献多数是以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写成的,本质主义作为研究大学理想之学者群体的集体潜意识,需要从反本质主义的认识论路线加以批判性的反思。然而,重新建构大学的理想既要走出本质主义的思维定势,又不能滑向反本质主义的泥沼,大学的理想在于有效地整合和放大"自由、忠诚、卓越与平等"四种基本价值,过于强调任何一种价值都有可能造成混乱的局面。1900年前后,德国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大学的理想,也是因为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多元价值论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2.
从大学的发展看未来大学的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描述了大学的发展和未来大学的理想。列举了美国、德国大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经济、政治和化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支柱,未来大学的理想就是要从价值定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洪堡的大学思想?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按照通常的观点 ,19世纪德国大学的成功之路是从洪堡开始的。洪堡不仅建立了柏林大学 ,同时还奠定了柏林大学的精神 ,并由此开启了德国大学的一个辉煌的世纪。也就是说 ,洪堡的大学思想支配了19世纪的德国大学 ,所谓传统的德国大学观念也就是洪堡的大学观念。但问题是 ,众所周知的所谓德国大学的原则 ,如教学与研究的统一、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等等 ,似乎并非出自洪堡的手笔 ,翻遍洪堡有关大学的论述 ,根本就找不出这类表述。显然 ,这些著名的原则是后人对洪堡大学观念的一种总结或一种解释 ,并且将其看作为是洪堡的大学思想。既然是后人的解…  相似文献   

4.
面对18世纪德国大学的糟糕状况,19世纪初普鲁士教育大臣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Humboldt,1767~1835)从其新人文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新的大学理念,即"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并在一些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筹建了柏林大学,通过国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得19世纪的德国大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自治·自由·责任:马克斯·韦伯的大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世纪前后德国大学面临的难题和危机,马克斯.韦伯以其独特的学术视野分析了危害德国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根源,反对大学的官僚化制度,捍卫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传统,恪守大学讲坛上“价值中立”,呼吁学者们树立以学术为志业的责任感等。韦伯的大学理念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大学本质及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用《易·说卦》中“穷理尽性”四字来概括和整合各种大学理想的表述是最为简约和贴切的,从“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的意义上对穷理与大学的高深学问、穷理与学术自由、穷理与大学自治以及从“完尽生灵所禀之性”的意义上对尽性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尽性与教育目的、尽性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对“穷理尽性”四字所蕴含的大学理想之内涵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大学所存有的基本价值,对于大学发展影响甚巨.藉由B.Clark对于大学发展基本价值的讨论与归纳所得的四个基本价值——能力、自由、忠诚与社会公义作为分析维度,并以1931-1948年梅贻琦掌校时期的清华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来具体探讨基本价值对于大学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当时正处于抗战前后的艰难形势之中,梅贻琦仍相当重视清华的学术研究与人才造就工作(能力、忠诚价值),并维护清华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的环境(自由价值).在课程设置与学生运动的处理上,则显示出清华保护自由与社会公义价值的决心,同时也可以看出清华在忠诚价值与其他价值冲突时,会以权宜变通的方式来取得平衡.由此可知,四个基本价值在大学发展中不但重要,领导者更须在价值冲突时权衡取舍得失,才能使大学在价值协调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期美国著名高等教育改革家亨利·菲利普·塔潘,深受德国大学办学模式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观,提出大学应兼具规模与内涵两种性质,塔潘独特的大学观对密歇根大学乃至19世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钟波 《文教资料》2010,(36):147-149
19世纪,讲座制在德国大学诞生,帮助德国大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历史已经证明,讲座制不但奠定了大学的科研职能,而且促进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对讲座制进行详细解读,挖掘讲座制中的精华部分,为新世纪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学化”时代。在德国大学理念影响下,留德归美学者将“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及“教学自由”原则引入美国,形成了新的大学思想。吉尔曼成功创建了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和耶鲁等殖民地学院也开始了由“学院”向“大学”转型的改革。美国“大学化”运动不是对德国大学的简单模仿和复制,而是德国大学理念与美国精神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文化上的独立、选择和修正。  相似文献   

11.
为学术还是为职业?--德国大学学习传统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形成的德国现代大学以突出科学研究而著称,大学的学业因此具有明显的学术取向。这种学术型大学对学术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却忽视了大学教育的职业预备功能。而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多数大学生的求学主要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德国大学重学术的教育传统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期待之间的矛盾,是当代德国大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十九世纪德国大学学者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十九世纪德国大学理念对世界大学办学模式的改变出发,通过少数事例的追踪,探讨德国大学对世界科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柳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6):96-104
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重要任务。放眼国际,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创建之初就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本文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回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发现举办应用科学大学并不是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举措,也并非当时最被看好的举措。其成功兼具偶然性和必然性,并经历了改革酝酿期、博弈运行期、规范发展期以及战略调整期。未被期待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能在制度博弈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以制度改革积极回应社会诉求、以错位发展将特色转化为优势、以规模速增自成体系、拥有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学分制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美国大学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实行学分制,已走过了百年历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大学的学分制体系已经趋于成熟.研究美国大学学分制的推行及经验,对于我国高校正在进行的学分制改革,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科技的全球化以及政治的多元化发展使国际间的综合实力竞争日益激烈.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迎接来自全球各个方面的挑战是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而先进的大学理念是引领高等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新旧世纪交替时期美国著名大学的理念指明了其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编外讲师"(private docent)制度是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以及以柏林大学为样板的所有德意志大学的一种制度创新,是19世纪德国大学的现代转向的标志,是德国大学学术自由最为本质的制度保障。"编外讲师"到教授的晋升是通过"大学学部提名"、"直接磋商"、"政府任命"等三个步骤实现的,是德国学者进入学术生涯的起点,"编外讲师"的存在对19世纪德国大学的学术兴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维护西北地区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西北地区民族高校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同时西北地区民族高校稳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西北地区民族高校要站在政治的角度,高度重视学校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从维护高校稳定、民族地区稳定、国家稳定的大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维护学校稳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培养新世纪一流人才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衡量新世纪一流人才应有客观的标准和尺度;高校培养新世纪一流人才,必须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自19世纪初,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在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得到很大的发展,大学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家的大学.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大幅度削减了对大学的财政支持.大学如何面向市场、谋求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严峻课题,建设自主创新型大学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些大学的明智选择.英国华威大学以其创新的理念、大胆的创新举措,在建校短短40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英国研究型大学中的佼佼者.深入研究以其为代表的自主创新型大学的特征,探讨自主创新型大学实现自主创新的途径和可持续变革的条件,对转变我们的办学思想与理念,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象牙塔的倒塌——洪堡大学改革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温了马克斯·韦伯关于"卡理斯马"的理论,通过19世纪德国大学被国家理性强化的历史,论述洪堡大学改革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