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粉喷桩施工过程中,有时粉喷桩成桩后会出现桩顶部“塌陷”,其“塌陷”深度一般在0.9~3.0m左右,有的深达5.0m。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现结合所做工程进行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类报纸在纷纷扩版的同时,不少报纸原有的纯文学副刊则经历了一次大“瘦身”,有的减少了版面压缩了周期,有的变成了收藏、旅游、时尚等纯粹的娱乐版、休闲版。如今硕果仅存的诸如人民日报的“大地”、文汇报的“笔会”、羊城晚报的“花地”.以及我们解放军报的“长征”。作为能够坚守人文精神园地的一家军队报纸副刊的“老字号”,自然有许多问题应该梳理一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很多报纸出现了新闻照片小型化现象,或称“一栏照片”现象。什么叫“一栏照片”?这里特指对开四版报纸的分栏,这种报纸版面排版行通常分为八栏。所谓“一栏照片”,就是指照片在版面上(横向)只占一栏宽(或一栏半宽),也就是4cm至5cm的宽度。打个形象的比方,这样的照片也就像个火柴盒大小。  相似文献   

4.
首都一家报纸的总编辑同笔者聊天时说,在记者的队伍中,有不少人是快手、高手,写出的报道、文章,内容饱满,材料非常充实;不论什么题目,他们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肚子里确实有“货”,人们称他们是“富”记者。笔者联想到我们通讯员队伍中,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吗?有的通讯员善于发现题目,善于掌握素材,每个月、每周,甚至隔三岔五地在报刊上发表稿件,称他们是“富”通讯员也是不夸张的。当然,现实中还有不少通讯员是写作上的“贫穷户”,写一篇数百字、千把字的稿子,往往手里“货”不多,显得材料单薄,只好靠说教的言语来支撑,寄到编辑部,编辑改起来捉…  相似文献   

5.
曲桂华 《记者摇篮》2004,(10):54-54
随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走向市场已是指日可待。企业报要想在竞争中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于强手如云的报林之中。必须从坚持“三贴近”,增强报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上人手。曾经因拍摄《倒下的士兵》、《诺曼底登陆》等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照片的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这是他成  相似文献   

6.
古时没有印刷术,书籍的复制要靠手抄写。在那时,被别人雇佣,专为人家抄书;或自己抄书,卖给别人,以求得所佣功夫的薄利,这种活动就叫作“佣书”。这种人就叫作“佣书人”。早在战国后期就已经有了“佣力写书”的记载。西汉武帝时曾“开献书之策,  相似文献   

7.
首都几家报纸的摄影记者诉苦: “我们报社总编室的同志(包括有的总编辑),要求报纸新闻照片直接配合文字消息刊用。”“他们认为报纸上的新闻照片只能起填空白、美化版面的作用。在设计版面时,先把消息、通讯等文字稿件作了周密安排,最后看到那里有空白天窗,再安排照片。”“有的编辑告诉摄影记者,版面已经定了,要求拍摄一张横幅的照片。”如此等等,要摄影记者去“按图索骥”。如果这些都是事实的话,请问这几家报纸  相似文献   

8.
五里 《新闻三昧》2005,(5):14-14
结合党中央提出来的在全国开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新华社近期每天推出一位在党的历史上声名显赫、可称为“永远的丰碑”式的人物,对他们的功绩加以文字上的介绍并配上照片,很受各报欢迎。我看到的所有报纸几乎都每天辟出《永远的丰碑》栏目加以刊登。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读者重温这些当年浴血奋战的先烈、先辈的业迹感动不已,并铭记在心,进一步加深了对共产党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体现以及党员应有的先进模范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去年的《新闻业务》第十二期和今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几篇有关报纸插图照片问题的文章。它们对报祗插图照片都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这是一种很好的讨论。无疑,这种讨论将会增强我们对报纸照片报道的探求和研究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探寻什么叫作报纸插图照片,和它在报纸照片报道中的性质、作用、类别、地位,促使报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网络技术使每个人都有了发布、传播新闻的可能性。 2001年7月3日,米洛舍维奇被押往海牙监狱的那一刹那,监狱对面的一名住户在窗前用个人摄像机摄下了这个镜头,随即通过网络成像技术传播出去。虽然没有一个记者被批准进入现场,但米洛舍维奇被警察“推进狱门”的情形,全世界的网民都看到了,诸多报纸、电视也采用了这张“业余记者”的摄影照片。 现在,各类媒体都更加欢迎来自各个角落的人送来的新闻信息和新闻作品,“记者”更加社会化了。 与此同时,“资深记者”这个词渐渐出现在国内媒体上。名记者以“名”为特点,资深…  相似文献   

11.
报纸出现文字差错,也是一种社会污染。消灭报纸差错决不是什么咬文嚼字的“雕虫小技”,而是事关新闻宣传质量和报纸生命力的大事。报纸文字需要综合治理。仅就稿件处理流程讲,至少需要把好“三关”。作者严把“书写关”。稿件书写得潦草,往往是报纸文字差错的“污染源”。有的作者写起字来龙飞凤舞,“五”“王”不分,“3”“了”一样,“干”“于”相似,“土”“士”无异,让编辑简直像认天书一样猜字。编辑很是有些苦衷。有的报纸将。货款”误为“贷款”,将“牧区”误为“特区”,将“四川省井研县”误为“四川省井不开县”,将“电话一拨就通”误为“电话一拔就通”等等,原因之一是字迹潦草造成的。不是有家小报上还出现“31人注目”(应为“引人注目”)的笑话吗?这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1月5日,第八届“解放军报奖学金”颁奖大会在素有“军事记摇篮”之称的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举行。自1995年开展“解放军报奖学金”评选活动以来,获奖学员中有的获得了“中国新闻奖”,有的连获“军区军兵种好新闻奖”,有的成为《解放军报》或军区军兵种报纸的编辑、记,有的成为了新闻教学岗位上的优秀教员。为了与更多的人分享获奖的经验,笔采访了本届的部分获奖学员。  相似文献   

13.
报纸进入“读图时代”,是当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基本含义就是都市类报纸应该增加新闻图片的比重,用图片来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更主要的是将图片作为“卖点”来吸引读者。有学者说,读图时代到来的突出标志,就是图片报道需求量迅速增大,这种市场需求的巨大力量必然催生各方协调作战的大图片采编格局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在传媒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纸媒体中,与各类晚报、都市报相比,机关报晚报似乎总有一种“放不开”的尴尬,总觉得无法尽情地发挥。人家能登的东西,你往往不能登;而人家不需登的东西,你还必须登,甚至还要拿出最好的版面、最好的时间去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地方有的报纸从当地广告、发行“老大”的位置上跌下来。  相似文献   

15.
热线投诉类专栏、新闻,已逐渐成为报纸 上,特别是晚生代都市类报纸上的一个挥之不去的“亮点”,很是吸引读者的视线。在电视媒体上,“热线投诉类新闻”也逐渐变得时兴起来,不仅在新闻节目中以小版块的形式定期出现,有的电视台特别是广播电台还专门开设了接待投  相似文献   

16.
朱普明 《新闻世界》2004,(12):63-63
一、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转化20世纪90年代,在报纸中如何精心拍摄和使用图片,成为中国报业变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照片以它特有的视角冲击力影响力让人们认识到图片在报纸上的重要性。最典型的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解海龙所拍摄的“希望工程”宣传画——“大眼睛”,给每一位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罗丹 《记者摇篮》2005,(8):11-11
平面媒体,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媒体的“老大”。众所周知,唐朝的邸报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新兴的网络媒体,纵使论及它赖以生存的因特网,作为军用高科技手段.其最早出现也仅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而作为网络媒体的出现大约还要晚上20多年。在中国,它以1997年1月1日人民网诞生为标志,至今不过八年。因此人们按媒体诞生的辈份排,将网络媒体排成“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18.
徐斌  袁云 《新闻实践》2005,(12):F0003-F0003
大家可能已注意到,《都市快报》新近在“民间新闻”版上开辟了一个有意思的图片栏目——“本报寻找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栏目上还挂着这样的附言:“只要照片有意思,取景匆忙没关系,精度不高也无妨”。云云。 这些由读者拍摄的非专业图片,有的“精度”的确不高”,有的“取景”的确匆忙,但许多照片的确“有意思”。如:扫地的环卫工人为防下雨,背上挂把雨伞;一群青蛙聚集在一起,像是在“开会”……说心里话,作为拍惯了、看惯了专业新闻图片的摄影记者,我也的确喜欢这个让人  相似文献   

19.
作为报纸新闻摄影的从业者.我们发现“读图时代”到来的今天,报纸在并没能给摄影记者带来更多的发稿空间,甚至相反——报纸用图(除照片外,图表制作和美术作品增加)的多元化却给摄影记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危机。  相似文献   

20.
在2008年“五一”前后的日子里,工人日报加大了对各行各业先进典型的报道力度。有的是中宣部等领导机构指定的报道重点,有的则是工人日报的“自选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工人日报的人物报道,不仅在版面上得到重视,并且在稿件质量上也不断提高,出现了“时代风采”、“劳动者之歌”、“劳模写真”、“走在路上”等有特色的人物专栏,并已经出现了一批对人物报道有兴趣、有水准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