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明火     
孙机 《中国文化》2014,(2):39-46
我国古代曾以阳燧将日光反射聚焦引燃艾绒而取火,因为此火“从天来”(《论衡·说日篇》),乃称之为“明火”。《周礼·秋官·司垣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斋、明烛,共明水。”郑玄注:“夫遂,阳遂也。  相似文献   

2.
命名、中国女性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寻根》2005,(6):36-41
张天翼先生有一则小小的寓言曰:一条心地很好的蛇抓到一只麻雀,想要把她一口吞掉,于心又不忍。于是把她盘得紧紧的,谆谆善诱地劝她服从命运,还劝她拿出牺牲精神来献身于他。讲完之后,才客客气气要动手吞吃,并且说:“你看,我不像别的蛇那样不讲理,我和他们是毫无共同之点的。”  相似文献   

3.
曹顺庆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论》〔1〕是近年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出版的一部非常有特色的、重要的理论著作。这不仅表现在它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具体论点,而且还表现在它所提出的事关中国文学理论研究未来走向的方法论问题上——中国文论的“文化探源”。众所周知,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仅大部头的批评史就出版了好几部,专著和论文更是如雨后春笋,尤其是复旦大学八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的出版更是标志着迄今为止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广度上、在资料上所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这种表面的…  相似文献   

4.
在纽约号称“新高度爵士”的餐馆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豪爽的中国商人正在碰杯。其实,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人,而是商业化的艺术家。王广义,中国当代艺术家先驱之一在这里与张晓刚、方力钩、岳敏君、曾凡志及其亲朋好友——他们大多是北京人——在此庆贺曾浩个人新作画展。曾浩也是中国艺术新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泉乡     
艾泉 《滇中文化》2005,(4):44-45
人物:男女舞蹈演员若干人 朗诵:甲(男)1人、乙(女)1人。 [幕启:天幕为华宁地貌,可用县城,也可具有特征的山水,如泉水、橘树园等。 [抒曼的音乐,伴有水声、鸟语。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14,(5):58-59
面对苏富比和佳士得,我们有很多优势,在很多方面不比他们差。首先,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是我们的自觉,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让我们有一份这样的情感,一份这样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当代画坛上各个画种门类相互借鉴融合,力求开拓新局面,创造与时代风貌相称的艺术精品。当代艺术文化生态格局的巨大变化,无疑对广大的水彩画家们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陈旧的艺术套路已无法营造出崭新的艺术业绩。中国水彩画艺术必须进行自我重塑,改变过去人们认为水彩画是习作、小品、写生的画种,是写实、轻音乐、小情趣的传统印象,因此,中国水彩画的观念更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范曾 《中国文化》2014,(1):1-26
荆玉含宝,要俟开莹;以移陋习,以开新符。在中国绘画上,离开经验的、感悟的、归纳的东方哲学的方法,而走向西方的实证的、天人二分的、逻辑的哲学方法,立刻会偏离中国画的传统,因为亘古以还中国画家不作如此想。在方法论与本体论的浑然圆融方面,东方的(主要指儒、佛、道)的学问在二干五百年前,已达致至善无垢的净域,它伟然而在,  相似文献   

9.
德国女摄影师佩苔·肯有一个中国名字——康雅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999年9月,中国人民正在忙碌地准备欢庆祖国母亲50华诞,然而即使在这样特殊的月份里,中国化界仍然没忘记1999年是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诞生250周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艺术形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方式。“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在北京大学设立书法研究会,率先倡导开设书法专科,其书法创作兼容并蓄,对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积极作用,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为庆祝中国和捷克、匈牙利、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建交60周年,中国文化部于金秋10月在上述三国分别举办“中国文化节”。为期1个月中,中国艺术家为三国观众献上一场场精彩的视觉盛宴,涵盖舞蹈、音乐、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无论剧场演出,还是展览现场,记者无不深切地感受到当地观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份,筹备一年之久的《探索与发现——中国现代油画展》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国家博物馆开幕,标志着规模空前的中国系列艺术活动“匙——开启当今中国艺术之门”在菲律宾的正式开幕,昭示着中国和菲律宾两国的化交流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中国文化遭受西方文化;中击及其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纪。20世纪初,以科技、制度为先导的欧洲文化陆续进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濒于解体。智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动摇,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由抗拒、怀疑到学习,进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撷取。在此历史环境中,西方绘画也顺利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中国本土艺术;20世纪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以油画艺术的灿烂多彩为特点的世纪。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一般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从前了。但无论时代怎样地变化,文学永远都是沟通人们心灵、增进相互了解的最佳手段。我相信.中国当代文学的地位在今后的日本会越来越重要。作为中国文学翻译工作者,我们就是要挑选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将其原原本本地译介给日本读者,为现代日本人了解邻邦中国,特别是了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挽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功龙 《寻根》2001,(4):100-103
挽歌,就是哀悼死的歌。古代人们在送丧时由执绋挽丧车的人所唱,又称为丧歌。  相似文献   

17.
采诗 《寻根》2007,(6):102-105
孩子出生之后,总要有人为之命名。那么谁最适合为孩子取名呢?或者说,中国传统的命名习俗,一般是由谁来充当这个角色而最具有权威呢?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金秋,是中央芭蕾舞团又一个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19.
6月13日,北京贝塔斯曼21世纪图书连锁有限公司宣布,除保留上海的8家贝塔斯曼门店外,其在中国18个城市中的36家贝塔斯曼书店7月31日前全部关闭。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法互办化年”活动“中国化年”的序幕,《中国当代艺术展》于6月24日在巴黎蓬皮杜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该展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力,令法国艺术界人士和广大观众的视觉感受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