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是爱的使者。在人格上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爱的涌动;在感情上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爱的暖流;在行动中信任学生,让学生感受爱的力量;在言语中欣赏学生,让学生感受爱的无私;在教育中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爱创造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基层学校走访,经常看到一些学校为了防止学生作弊,安排学生到户外考试,因为户外地势宽阔,学生间距比较大,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抄袭。但是,据笔者观察和调查,户外考试时,有的学生坐在地上,有的学生半蹲着,有的学生干脆跪着,这对学生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冬天户外考试学生容易冻伤,夏天户外考试学生容易中暑。同时,户外强烈的光线极容易伤害学生的视力。在大力提倡生本教育的今天,应明令禁止学校让学生在户外考试。图为笔者在一学校拍到的学生在户外考试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上课前预习必要的。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要指导学生提前预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预习比作业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让中学生喜欢并擅长去写景的有效途径是把学习写景与阅读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让学生欣赏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观察意识,培养学生观察的品质;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写景的技巧,指导学生细致地描写;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作品的主旨:在阅读中鼓励学生积累,扩展学生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新课程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学生的一切活动只有指向教学内容才有效。"那么,如何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呢?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乐于参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高扬学生主体旗帜的今天,广大教师已深刻认识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也承认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在教学实践中也非常注重让学生参与。然而,学生往往是在教师事先备好课,设计好方案的情况下参与教学。这种方案,是在学生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的,不管学生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教师都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去完成教师预先设计的任务,让学生往教师预设好的套子里钻。  相似文献   

7.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在物理教学中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校园里一片生机盎然,学生活动名目繁多,令人应接不暇。在众多活动中,除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校辅导员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方面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引领者,在各类学生活动中,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作用。学生辅导员在各类学生活动中既要发挥学生主动性,又要保护学生积极性,所以,应当适时跟进。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的教育实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创造性地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导,在课外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是真正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有策略性地扩展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可以在学生的空闲时间让学生在积极轻松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是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在教学中推荐学生阅读,在故事中引导学生阅读,在示范中促进学生阅读,在阵地中影响学生阅读。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当中来。  相似文献   

11.
以问题来引领学生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发散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时,我们要在新授前提问,调动学生数学经验;在操作中提问,激发学生有效思考;在错误时提问,帮助学生梳理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更好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学有价值的、实用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提高,不断进步,有所收获。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重视学生的当前发展,又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上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上得到发展。一、创设情境,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学生的学习情感被调动,对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注意力非常重要。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13.
徐艳梅 《成才之路》2010,(22):48-48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创造力只能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造。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应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相似文献   

14.
杨焕玲 《考试周刊》2013,(22):87-87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满足学生探究、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尊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愉快的心情还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在数学教学中,作者充分地让学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作者通过探索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等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由辩论中学习;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在享受成功中学习。  相似文献   

16.
陶加岩 《甘肃教育》2014,(16):101-101
正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前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强化、深化、优化为手段,循序渐进地抓好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一、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的观察是指,学生在阅读语言文字时,要找出体现作者观察后所得到的句子,使作者观察到的事物能够很好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和保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以此培养和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教学对象,也是学生主体,还是可开发与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充分发掘学生资源,以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创造意识。一、把握学生差异与认知风格,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9.
杜妍  卢俊 《文教资料》2014,(21):134-135
学生管理中学生干部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干部。学生干部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工作状况,并能够及时将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反馈给学校的管理者,所以学生干部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学校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能有效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燕雯 《考试周刊》2013,(59):174-175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发掘和唤醒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走向成功。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例,论述了一些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和增强学生自信的策略,阐明了唤醒学生的自信,激励学生成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