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实施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合作成为了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十余年来,对外贸易在促进哈萨克斯坦国内经济走出衰退、快速恢复和实现高速增长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转轨经济国家中验证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传统命题。同时,哈萨克斯坦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进一步加速了自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探索高中教育摆脱应试模式的路径,开启高中教育新局面,上海市教委在2010年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试验"中,启动了"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该项目一方面探索高中阶段学校培养高中学生创新素养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以及怎么在现行的高中教育教学体制中实施并实现,为高中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提供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教育变革。然而,一部分学校为了快出成果,出现了过头、过"左"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另一部分学校为了保"升学率",采取无所作为,"以不变应万变"的应对策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结在于教育的管理与教育的领导。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目前还存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行政官僚痕迹,这种体制只需要下层对上层负责,不需要对办学负责,不需要对国家负责,是一个可能产生低效和滋生腐败的体制,这是"素质教育"跳不出"应试教育"怪圈的一个"死结",也是我国的教育改革始终裹足不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式。为了融入到欧洲教育区,1997年哈萨克斯坦与一批欧洲国家共同签署了里斯本公约,哈政府在"到2010年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教育发展理念"中阐述了其教育体制调整方针。其中一条就是将会为实现高校的国际学分转换及教学大纲,保障学生和老师学术流动性而创造条件。文章将从哈高等教育流动性存在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所借鉴的欧洲经验;为实现高等教育流动性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哈萨克斯坦在开展高等教育流动性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几点等方面阐述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斯坦自1991年宣布独立至2011年,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随着国内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转轨,哈萨克斯坦的国民教育在保持苏联时期积累的优良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新的教育模式,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绩。文章在简要介绍哈萨克斯坦教育历史的基础上,梳理其独立后出台的教育政策,用数据资料阐述教育系统的新变化。在分析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保证所有国民均可接受高质量教育并尽快达到"努力将哈萨克斯坦列入世界前50名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行列"这一远大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是经过5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而形成的,因其能够切实保障所有劳动者学习的权利,对外称为"全民学习之国""教育之国"。"教育优先""育人第一"是朝鲜一直奉行的教育理念。艰苦办学、免费义务、配置合理、机构完善、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是其基本特征。免费教育制度与国家奖学金制度、普通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边工作边学习教育体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英才教育体系、高校教师培养制度是朝鲜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值得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我国开放大学应朝着多元化与职业性方向进行教育与改革试验,即:办学模式多元化、教育定位多元化、教育评价多元化,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体制环境。我国未来省级独立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可以包括"实体学术型"、"实体管理型"和"集团管理型"。从我国目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的现实出发,开放大学在办学体系的体制性架构上可以采用"实体系统式"、"实体加盟式"、"实体网络式"或"综合式"。  相似文献   

8.
电大面临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以及国家建设开放大学的历史机遇,要发挥自身优势,正视问题和挑战。改革创新,完善电大系统、巩固、强化、优化系统办学体制;坚持"一主多元"办学,保证和提高开放教育主体,开拓搞活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育发展社区教育,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探索开放式高职教育;建立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平台;还要注重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促进电大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十二五"规划、智慧校园等描绘了未来校园的美好图景;GPU、IPv6、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网络技术渐渐融合;Web2.0、移动图书馆、开放资源走出应用新局面;持续成为热点的数据中心撬动了新一轮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理念、技术、应用和管理体制,四个层面的创新贯穿了2010年的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强.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哈萨克斯坦于2010年3月加入了博洛尼亚进程,并对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哈萨克斯坦先后发布了《2007教育法》、《2005~2010年哈萨克斯坦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2011~2020年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等重要法规及政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设立海外办学政府奖学金,参与欧盟“坦帕斯项目”和“伊拉斯谟计划”,积极开展与中国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在国际化进程中,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还存在资金、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流失以及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走向大学自治——俄罗斯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被学者普遍认为是高度集权型的典型代表。而苏联解体以后,其继承国俄罗斯在政府和大学的关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扩大大学自主权的实践成为当今俄罗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之一。本文介绍并评析了俄罗斯近20年来扩大大学自主权的动因、改革实践和改革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成人教育的巨大工程、对成人劳动者终身学习的半强制性的要求、类似义务补偿教育的体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被视为20世纪启蒙计划的光辉典范。但前苏联解体后,此模式已不再适合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了,所以当局不得不对整个苏维埃教育系统进行重建,变革后的俄罗斯成人教育更趋同于西欧同行。  相似文献   

14.
On the occasion of the six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forProspects readers to take stock of education in the Soviet Union. The idea is not so much to review progress in education since 1922 as to speak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with its strong points and its unsolved problems, and to outline how you think education in the USSR should develop in the next two decades. It would also be desirable for emphasis to be placed mainly on qualitative aspects, since the quantitative problems (enrolment in schools, teachers, schoolbooks, premises, services of all kinds, etc.) have largely been solved. This approach is all the more necessary because little is known outside the USSR and the countries of Eastern Europe about the state of not tell those interested in education in your country about the qualitative aspects of your system, about the ‘why’ and the ‘how’. Furthermore, the special concerns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USSR in terms of recent developments would seem to be: the universal phenomenon of the ‘information explosion’; the universalization of secondary education, practically achieved at the end of the 1970s and the major ‘Guidelines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USSR for 1981–85 and for the Period Ending 1990’ adopted in March 1981 by the Twenty-six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This is the larger context surrounding this interview, with the successive questions treat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the linguistic situation in the USSR and, finally,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its results outside your country.  相似文献   

15.
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诞生了一批人民教育家。苏联的劳动教育思想,源于古典教育学代表人物乌申斯基,他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是苏联劳动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础。苏联建国初期,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需要出发,强调劳动教育的社会意义与育人价值。20世纪中期,苏霍姆林斯基、凯洛夫强调,要平衡智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们丰富的劳动教育经验和成熟的劳动教育思想,今天仍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苏联成人教育的巨大工程、对成人劳动者终身学习的半强制性的要求、类似义务补偿教育的体制和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被视为20世纪启蒙计划的光辉典范。但自从前苏联解体后,此模式已不再适合目前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当局不得不对整个苏维埃教育系统进行重建。变革后的俄罗斯成人教育更趋同于西欧同行。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长期实行国家统一指导下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21世纪以来,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已有9个国家从大学自主考试走向统一考试。本文试图对此大规模考试改革的背景、特点及实施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通常被认为是对前苏联高等学校体制的全面模仿,但实际上,院系调整所贯彻的原则与当时前苏联高校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将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负面影响过多归咎于院系调整,尤其是其中的前苏联因素,这种过分简单化的反思以及对民国时期“综合大学”模式的过度拔高,可能会影响对中国大学存在的真正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被人们称为20世纪的"历史之谜",不同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分析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文章从苏联的"政治合法性"角度出发,就苏联的经济绩效、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危机"来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十七年教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中国教育是一个大致连续的过程,文革前“十七年教育”体现了新中国教育的基本矛盾、冲突、价值和特质。其主要特征是:全面移植苏联模式,“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激烈冲突、震荡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已经极大地突破和改变了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