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山学院学报》2014,(3):107-114
孩子识别主要采用儿童图片、面孔图片、声音等刺激材料,使用亲属称谓及判断作业任务,探讨孩子识别的加工脑区及大脑回路模型,主要的理论解释有熟悉度和情感理论。文章参考母子识别及动物实验文献,系统归纳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从亲属面孔知觉、生育-养育的分离、对照材料与实验材料的平衡控制、母子识别的进化意义等方面,深入讨论进一步研究母子面孔识别神经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面孔识别是视知觉加工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和社交技巧。自闭症儿童在识别他人面部表情时具有一定困难,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首先对自闭症视知觉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新近自闭症儿童面孔识别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通过与正常控制组儿童的对比,分类综述了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的典型特点,并针对自闭症儿童面孔认知加工与其症状关系中尚存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时序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顺序性的知觉。当前关于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有两种观点,中枢计时机制认为存在一个共同的中枢加工器对不同刺激所包含的时序信息进行加工,主要包括一般阈限模型和两阶段模型;而特定特征机制则认为时序知觉取决于具体的感觉通道和刺激属性。时序知觉涉及颞-顶区、额叶、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等脑区,这也为时序知觉的中枢计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还有不少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范莉妍  李瑾  贾德梅 《考试周刊》2012,(74):131-132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研究人脑对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加工成分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畀族效应是面孔识别过程中一种非常稳定的现象,表现为个体对本族面孔的识别与再认成绩显著高于畀族面孔。对于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目前主要有种族态度假说、知觉经验说与社会分类说三种理论。采取事件相关电位的技术来揭示面孔识别异族效应产生的脑机制是近年来才开始的,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个体在识别本组面孔和异族面孔时在个别脑区产生的脑电波是有差异的。虽然用事件相关电位的方法研究面孔识别的异族效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和国际上该方面研究的进展相比,我国还是非常落后的。因此,对于进一步探索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脑机制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学习动机理论及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动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动力机制。学习动机的理论纷繁复杂且解释范围有限,亟需一个能较大范围解释现状的整合理论。近年来,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呈现出向对动机的能力知觉、自主动机、目标定向以及与元认知结合研究四个方面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概念合成理论分析了"有X1有X2"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发现"有X1"和"有X2"是两个输入空间,两者在类属空间的限定下,经过部分—整体、同义、反义、相关等收缩模式,将部分意义投射到整合空间,从而产生"有X1有X2"的整合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语义学的"组合观",即"一个合成表达式的意义是其组成部分的意义的函数"的观点,也是形式主义语言理论的核心。认知语义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这种严格的"组合观"在语言中极其少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合观"。语言的象征单位、语音、词汇、句子、语篇与口误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出语言的"整合观",同时语言的整合现象对英语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娜 《中小学电教》2007,(10):42-4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过多地关注了诸如整合的目标、原则、意义等理论的研究,少有对于整合实践的探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即是如此。造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难以实现真正整合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没有细致分析信息技术的内部结构,而一般信息技术的整体迁移与数学课程本身并不具有本质的类似。细致分析信息技术不难发现,数学型信息技术具有与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9.
自我面孔识别是个体对自己面孔的认知,它是个体自我发展的基础.自我面孔识别是自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自我面孔识别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种系发生、人类个体发展、神经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无损伤性的认知神经科学手段的运用更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了解自我面孔识别的研究成果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一般面孔识别、心理理论以及自我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为深入了解自我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个新的探视"窗口".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际整合研究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论是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当代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个"瓶颈".科际整合研究是当代较有影响的研究模式,它对比较教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比较教育的学科特征和现实境遇决定了比较教育科际整合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科际整合主要是从方法论的观念上整体观照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和而不同"是比较教育科际整合研究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如何从小样本、高维度特性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中识别出内在的脑区活动模式,对理解人脑意义重大。随着模式识别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发展,fMRI的分类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提出一种对fMRI数据分类的加权随机SVM集群(WRSVMC)算法。该算法分为两步,首先通过随机选择样本和特征建立多个SVM,以构建集成分类器;然后在投票过程中,对每个SVM赋权重,以优化模型的集成性能。结合fMRI数据和图论特征,采用WRSVMC算法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数据展开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准确率最高可达87.67%。该方法能帮助医师对MCI患者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二期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与“统一教材”、“统一课程方案”矛盾冲突不断出现。面对这种现实问题,文章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统一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教材统整)和三度开发(课堂设计),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中总结的经验为同仁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认识是一多环节过程,“知”只是它的一个主观环节。但“知”(觉知)不是一个关系范畴,用关系机制说明不了“知”的义理,其本义乃是心理现象(观念)的自明或自肯定。因此,认识外部客观事物还需借助心理的意向性来完成。意向性是人通过感知与动作的协调过程而形成的,它有指向外物的特征。若深入理解,意向性实际也是一种整体觉知效应。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型白领是指14岁前生活在农村,目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教育、管理和文职工作并在工作城市生活的群体。通过2008CGSS数据,对农民工型白领群体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分析,社会融合分为心态融合、经济融合、社会交往融合、自我身份认同、城市情感五个维度。研究表明,工作收入感知、政治关系感知、与同事关系、认识正确的人的重要性、所属阶级、薪水满意度、与老板上司关系、联系非同住家人数和教育年限等因素对不同维度的社会融合产生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实现社会融合,应采取加强双向互动性、政府干预防范人才外流、多维度社会融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师生通过信息技术使用活动,构造了新的教学环境,生成了新的教学关系。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的实质是实现信息技术和使用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蕴含在信息技术与使用者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具有体现方式(学习者身体的延伸)、解释方式(学习者语言的拓展)、背景方式(学习者认知的场域)和他者方式(学习者交流的对象)。技术使用者需要在知识层面分析深度融合中的信息技术是什么;在价值层面阐释在深度融合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做什么;在伦理层面判断如何在深度融合中更好使用信息技术。为优化技术使用,需要由既定设想到情景应用,促进由预设性使用实现创造性使用;从关注技术实体到变革教学关系,实现由个体性使用到社会性使用;根据教学需要创新信息技术,增加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2DPCA和改进的LDA算法的人脸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缩短图像特征提取的时间,提出了一种将二维主成分分析(简称2DPCA)与改进的线性鉴别分析(简称LD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法首先以图像矩阵为分析对象,直接利用原始图像矩阵构造图像的协方差矩阵。以进行特征提取和2DPCA分析;再采用改进的线性鉴别分析。得到最佳的分类特征,从理论上有效解决了传统的线性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存在的“边缘类”问题:最后.在ORL人脸库上检验了该识别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抽取的鉴别特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定积分计算中,常常可以利用一个结论来简化计算偶函数、奇函数在对称于原点的区间上的定积分,这个结论能否在重积分计算中使用?本文给出该结论的推广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基于惯性导航系统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合导航系统中,为了解决传统导航信息松组合方法中测量信息可观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导航信息紧组合模型.当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号可用时,组合导航系统将惯性导航系统测量得到的未知节点与已知节点的距离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测量得到的距离作差,差值作为卡尔曼滤波器的测量信息.由于...  相似文献   

19.
如何高效整合和集成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各种数据资源是目前制造业信息化的一个开放性问题。本文描述了企业信息集成框架的需求与特点,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组件的企业信息集成框架CIFrame(Computer Integration Frame)。CIFrame采用多层企业应用体系结构,利用可重用组件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开放性企业信息集成策略来完成信息集成。通过在企业产品管理数据系统PDM中使用CIFrame策略,分析了CIFrame集成框架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