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2.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等在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见国民党原“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副司令邓宝珊等,为绥远和平解放做准备。毛泽东说:“有过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问题就不用兵了。可以先放一放,等待他们起义。……绥远问题可采取‘绥远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3.
2011年2月21日-27日《书刊报》第4版刊登《蒋介石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该文开篇说:“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9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了‘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  相似文献   

4.
友人 《新闻三昧》2005,(7):26-27
《新华每日电讯》2月28日头版刊登题为《有官员10多万烧炷香,查查他是谁》的报道说:“在南岳衡山,每年春节前后和一些‘神灵’的‘生日’到来之际,前往烧香的领导干部的专车络绎不绝,新年的‘第一炷香’竟然炒到1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我在2003年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下》看到如下的记载: 1975年10月1日国庆26周年到来时,那天上午,毛泽东没有看书,也没有睡觉,独自靠在床头上,静静地想着。突然,他自言自语道:“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最后一个‘十一’了。”他随即转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平静地问:‘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个‘十一’了吧?”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26日,是世纪伟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作为毛主席的家乡的湖南省及湘潭市、韶山市,都安排了展览、研讨、歌舞等系列活动,来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新华社湖南分社将"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作为2003年12月份的报道重点.女记者刘非小承担了这一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闻知识》一九九三年第三期第二十六贞邓利平同志的》对行为丑与新闻美的一些认识》:‘其实丑的东西你不报道它依然存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津’为‘泽’之误;、根据《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页《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引文掉‘照例’二字。这两个错误,如在文化大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的《要政治家办报》一文被选录在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这篇文章原是1959年6月毛主席和吴冷西同志谈话的摘要,看得出,标题系编者所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报时指出:“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历史背景“政治家办报”这一观点,早在1957年6月13日吴冷西同志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吴冷西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  相似文献   

9.
八面来风     
毛主席去世前病情真相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主席逝世,至今已有24年。为主席诊断疾病的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终生教授、80岁高龄的徐德隆教授,第一次接受《新民周刊》记者的采访。两班人马抢救主席。记者:主席病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徐:毛主席病危,是在9月8日的晚上8点钟左右。  相似文献   

10.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  相似文献   

11.
元旦前夕,湖南省第一师范校友会的同志通知我参加毛主席诞辰105周年、校庆95周年、"青年毛泽东"铜像广场竣工庆典,并告知毛主席的儿媳邵华同志、孙子毛新宇、孙媳郝明莉将应邀前来参加这个活动.开完《湖南档案》通联会议以后,我便兴致勃勃地回到了母校.  相似文献   

12.
当前报刊上的《警世篇》、《侦查通讯》、《法庭内外》等登载的案例中,有些案犯是有过前科的,报纸、广播在报道他们时总要披露他们的前科史,似乎他们重新犯罪是因果关系,给人的印象是‘两劳人员’改不好,增加了人们对他们的蔑视,不利于他们脱胎换骨,重新作人。一九八九年春末夏初的‘北京风波’,报纸、电台报道说:‘参与这场打、砸、抢、烧、杀的人多数是没有改造好的刑满释放人员和解教人员。报道后使全国监  相似文献   

13.
湖南师大图书馆建馆已五十多年的历史,馆藏较为丰富,也注重毛泽东研究文献的收藏,收藏有各类版本的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诗词、书信、电文、手稿等,以及毛泽东主席的个别著作,单行本和专题汇编等。还有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著作的大量文献资料,并收藏有毛泽东主席生平事迹和有关毛主席革命活动的史迹、回忆录,年谱、年表,故事、传记、肖像、照片、画册、图片,以及纪念文集和关于毛泽东研究文献的书目,索引等。馆藏不但中文版毛泽东研究文献资料齐全,外文版图书也各具特色。毛泽东选集的各  相似文献   

14.
1949年3月,在北京西苑机场,"塔山英雄团"的勇士们,接受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检阅.在塔山战斗中荣获了毛泽东奖章的姜世发心里不知多么高兴,因为毛主席走到他的面前,特别向他敬礼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时,站在毛主席后侧有一位蓄白髯、着长衫的年长者,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澜.在新中国孕育诞生的日子里,张澜和另一位爱国民主人士马叙伦,都在上海留下了他们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
编辑忌懒     
今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四版杂文《现代史难于宇宙史》,其中有这么一段:“‘用心研究史料’,史料准确可靠吗?有一种1981年10月初版就印行65万册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说到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  相似文献   

17.
为 了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85周年 ,我国新闻出版界于1978年下半年组织了一次新闻出版活动。我作为新华社国内部政治组的记者 ,有幸参加了这次采访 ,写出了两篇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的报道 ,第一次在公开报道中 ,把毛主席从“神”还原为人 ,把伟人和凡人融为一体。报道播发后全国各大报纸都在重要版面刊登 ,还被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念文集中。回想起来 ,那是一次不寻常的采访活动。说它不寻常 ,是指当时的情势而言。那时 ,毛主席逝世刚两年 ,也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随着全党、全国揭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  相似文献   

18.
编辑忌懒     
今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四版杂文《现代史难于宇宙史》,其中有这么一段:“‘用心研究史料’,史料准确可靠吗?有一种1981年10月初版就印行65万册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说到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副主席,邓小平当选为总书记。’那末,林彪呢?时至今日,谈到历史贵存信,资料贵翔实,提起  相似文献   

19.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试析典型人物报道的现状与命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海燕 《新闻知识》2004,18(5):15-17
中国似乎自古以来就不乏典型:从《三字经》中的孟母、孔融到“二十四孝”里的黄香、吴孟,可谓“江山代有‘典型’出”。然而作为我国新闻体裁的一个特殊品种,典型报道还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才诞生的。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有关模范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报道被认为是中国的首篇典型报道,它是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发出的。  相似文献   

20.
八座毛主席雕像在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塑工厂的档案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敬建毛泽东主席雕像的珍贵资料,从其中的八座雕像中,大致可以反映出全国敬建毛主席像的历史情况。五十年代,在首都著名的十大建筑设计中,毛泽东主席雕像占有重要位置,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城市雕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