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时珍》这篇课文第四自然段主要讲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教学时,凭借第二句的三个分句(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来帮助学生理解“完善”一词的  相似文献   

2.
《李时珍》的第四自然段主要讲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教学时,凭借第二句的三个分句(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  相似文献   

3.
难忘的一课     
一次,我在教《李时珍》(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语文第六册》)一课时,张晓同学突然举手问道:“老师,《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有没有缺点呢?”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备课时还真没想到。学生突然提出这个问题,使我有点意外。是呀,书上说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许多缺点,那么李时珍编写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本文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来安排教学环节。 1.了解课文大意。从破题入手,在“李时珍”三个字下面加上着重号,让学生带着“李时珍是一个什么人”这个问题进入默读,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来理解: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花了二十七年工夫编写了一部流传世界的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 2.找出记叙重点。全文五个自然段,先启发学生用短语分别说出各自然段的意思。(板书:立下志愿随父学医研究药物亲自采药回乡写书)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李时珍重编药物书这个中心事件来写的?从板书可以看出:3—5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的特点 《李时珍》讲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编写《本草纲目》的事,赞扬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医学忘我献身的精神,是一篇理想教育、科学启蒙教育的好教材。本课围绕着“李时珍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这一中心意思先概括后具体地介绍,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又是落实本组训练重点练习分段的好课文。要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按提供的段意进行分段,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为什么把几个自然段并为一段,为第三篇课文练习独立分段奠定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 1.着重理解为什么说李时珍是…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高中学生普遍地轻视语文,不爱听语文课,在语文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习题?原因很多,外部的,内部的,主观的,客观的,都有。如果从语文教学内部找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缺乏美感,一是缺乏深度。先说缺乏美感。许多语文老师讲课,在学生那里的反应是,你不讲还好,我自己读课文感觉很美,你一讲,大跌眼镜,大煞风景,甚至觉得恶心。我常常感到:如果课文是一个人的话,他一定会把语文老师告上法庭,罪名就是语文老师虐待课文,经  相似文献   

7.
师:请打开书142页,我们先听一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听录音。) (指名认读生字词,并正音。) 师:课文讲谁全神贯注? 生:罗丹。 师:(板书:罗丹)老师加几个字,同学们将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板书:罗丹全神贯注地)  相似文献   

8.
您是从什么时候爱上语文的? 梁晓声:我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偏科于语文的.上学期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山羊和狼》.它是那么地吸引我,以至于我手捧新课本,蹲在教室门外看得入神.语文老师经过,她好奇地问我看的什么书,见是语文课本,什么也没再说,若有所思地走了.几天后她讲那一篇课文."我们先请一名同学将新课文的内容叙述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9.
我们有不少学生在练习写事物时,总是写不具体。空空洞洞,言之无物。那么,怎样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一、用数字写出“怎么样”先看《李时珍》中的一段话:“他整整花了二十七年,终于编写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在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好些数字,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  相似文献   

10.
王敏 《教育文汇》2012,(3):41-41
近几年听了不少课,印象最深的还数去年在“名师赴皖北送课”活动中听的一节示范课。这节课由马鞍山二中特级教师盛庆丰执教。当时听课的老师很多,快要土课时,却出现了意外情况:盛老师准备讲的课文是《我有一个梦想》,但学生却带错了书。我想这下糟了,  相似文献   

11.
听特级教师上的课是一种享受,他们深厚的语文功底、高超的教学技巧、精妙的课堂语言,无不令人心悦诚服.尤其是他们在课堂上展现的那种“润物细无声”式的人文关怀,也让听课者感动不已. 片段一 (《给予树》贾志敏) 师: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有几个小节: 生:五个小节. 生:老师,这篇课文有五个小节. 师:(摸该生的头)我喜欢这个小朋友的回答.他回答完整,对老师也很有礼貌,老师听了很舒服. 赏析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特级教师贾志敏其实是在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回答老师的问题,他没有正面指出第一个学生的不足,而是通过表扬第二个回答的学生来暗示:回答问题要完整,对老师要有礼貌.真可谓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12.
1.扣词读文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始终抓住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准确传神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知词义,联系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对词语在文章中的概括作用能够作出判断,能意识到有的词语能概括文中的哪些内容,以增强对词语的整体感知能力。例如,《李时珍》第3小节中“完善”一词,教学时可以这样处理:先从字面上让学生作出解释,然后让学生扣住“完善”这个词思考:怎样才算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为什么要编一本完善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师:想听老师读读课文吗? (教师配乐入情入境地范读,学生陶醉于教师的范读)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把课文读好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师和这课的生字是好朋友。你们要想也把课文读好,首先就得认识这些生字朋友。请把你刚才标△的字多读几遍,自己读完后,再跟同桌互相检查,看是不是把这些字都读准了。老师相信大家会想出办法把这些字记住。 (生自己识字,同桌互读互听) 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本课的生字读准。电脑依次出示:脚、步、悄、丁、冬5个课文第一小节的生字,指名认读,又把生字放在诗句中让学生认读。之后,出示第一小节,让学生练读。  相似文献   

14.
陈婕 《班主任之友》2022,(Z2):81-82
<正>连续九个晚上的在线分享结束后,学生们都说舍不得,还没有听够呢!于是,每天晚上七点半,我便继续开课,只不过不是分享,而是讲作业。每天的作业都差不多:写几个看拼音写词语,读一篇课文,看不少于一小时的书,作不少于100字的文。讲课的流程也很简单:我提前十分钟进入直播间,先朗读一个小故事,跟孩子们稍微聊一下听懂了什么,不讲故事的时候,就听一首歌,然后就开始讲课了。  相似文献   

15.
“语言训练”虽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就“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而言,重谁、轻谁,仍存在较大分歧。请看甲乙两位老师,在教学《李时珍》一课中“他想……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这个重点句的片断。甲老师出示小黑板,四个思考题: 1.读第四段(4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看图联想。《李时珍》一课插图:李时珍在高山下遇到一位老农。教师让学生看图,要求加以联想:想想李时珍与农夫讲些什么?他俩心理活动各是怎样的?学生想象后说:李时珍问:“请你告诉我,山上有药草吗?”农夫迟疑地说:“有是有。可山高陡峭,你上不去。即使上去,也是很危险的!”李时珍坚定地回答:“只要山上有药草,有助于写药书和治病,山再高再陡,甚至是有危险,我也不怕,也要登上去,把药草采下来,制成药,为百姓解除病痛。”农夫听后称赞说:“你这种精神很好,令人敬佩,我来给你带路……”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 ,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公开课 ,很受启发。尤其对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 ,感触颇深。试举例析之。在讲《西门豹》这一课时 ,支老师没有按惯例先提出问题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地、仔细地通读课文之后 ,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的课堂上 ,气氛由片刻的宁静迅速转向活跃 ,因为学生对这…  相似文献   

18.
从事教学多年,指导学生习作的课也上了不少,但产生稍好的习作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选材。现在小学语文每单元后都有习作的内容,其内容有写景、记事、写物、写人、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等。就写人而言,学生爱写老师、写父母、写同学。写起老师来就是老师如何关心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科书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但在编写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对有些知识内容的“一带而过”现象,具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弄懂的一带而过;二是教师讲解,学生能够听懂的一带而过;三是无需讲解,但教师必须要理解的一带而过.教师在钻研教科书时,不要忽略教科书中的“一带而过”,同样要读懂它的来龙去脉,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讲给学生听,或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自己钻研,应该尽量发挥它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这套初中语文教材 ,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 ,教学课时不够用 ,坚持满堂课都在讲解 ,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本学期我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使老师感到易教 ,课时轻松 ,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 ,容易接受 ,达到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一、抓好预习 ,培养习惯一个学生要想把学习搞好 ,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习惯的形成要靠老师去培养。课前让学生认真地预习有关作业。首先要求学生给一些生字词正音、释义 ,扫清课文障碍 ;其次 ,根据文体特点 ,仔细阅读和揣摩课文的内容 ,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