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根据简·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她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2.
《简·爱》小说中多次出现对"月亮"的描写,"月亮"意象在《简·爱》中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象征意义。在东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学传统中,月亮作为一种神话象征存在于众多文学作品中,西方经典著作中的"月亮"常包含有褒贬两重相对对立的象征意义,中国文学中的月亮也往往带有特定的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是一部经典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本,女性“他者”特性的消解与独立身份的追求是其重要主题。小说的女主角简·爱极力主张女性与歧视妇女的男权价值体系抗争,走出“他者”的阴影,争取权利,彰显女性存在的价值,最终在经济、思想和人格上建构了真正的独立自我。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认为只把《简·爱》视为一部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是不够的。夏洛蒂通过塑造简.爱自尊、自信、自立的人格力量,发出了英国妇女解放的先声。《简·爱》揭露的英国社会的不公与苦难,是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所以更应把它看成是一部社会小说。  相似文献   

5.
夏洛特·勃朗特善于选择意象凸显小说主题。在《简·爱》中,她选择自然界中象征惩罚罪恶和净化纯洁的“火”,作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在传达生态女性意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爱之火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心理原动力;血性意识之火代表一种源自心灵的最自然的感觉;涅磐之火代表追求自由的人性。  相似文献   

6.
胜献利 《文教资料》2009,(17):24-25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夏洛特·勃朗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创作的这部具有哥特特点的小说超越了早期哥特传统.把现实内容与超现实的想象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评价理论在文学语篇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的尝试,Martin等将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扩展为评价理论.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运用评价理论可以分析小说《简·爱》中简·爱的人物性格特征的动态过程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清教徒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文章从清教徒的起源、信仰、教义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通过对《简·爱》作品中简与约翰性格与宗教信仰的分析,阐释清教徒思想在《简·爱》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简·爱》为英国文坛塑造了一个不朽的妇女形象——简·爱。简·爱虽出身低微、一贫如洗、其貌不扬,但敢于反抗压迫和偏见,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其自尊自强的性格、纯洁的爱情、智慧的宗教信仰,无论在当时社会还是现在社会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曲静 《文教资料》2009,(11):35-36
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五桩婚姻。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婚姻的分析,探究简·奥斯汀理想的婚姻观,并指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自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出版以来,读者们一直被主人公简的性格魅力所打动。当女主人公简·爱从工人阶级升入中产阶级时,她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内心追求平等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为了摆脱这种顽固的宗教意识以及等级偏见,她与周围的这些代表人物作着不懈的抗争,形成了她独特的性格特点——自尊、自立、自强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小说内容怪诞诡谲,风格多变,其小说的主题更是复杂多样。本文主要从神话原型的视角,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探究爱·伦坡小说中逃离"情结"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它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不同的婚姻。文章旨在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类型的比较来探析简·奥斯汀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夏洛蒂·勃朗特在其代表作《简·爱》中塑造了一个为独立平等不断抗争的全新女性形象。简爱不仅外表朴实无华,而且具有独特的性格魅力。环境的变化和个人阅历的丰富使简的抗争愈加激烈。本文重在突出简爱这个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妇女独立意识。丈章通过分析简的独立性格在生命四个阶段的发展,讨论了简作为强者的正面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简·爱》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孤女简·爱坎坷的一生,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的悲惨处境与反压迫反歧视的呼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独立、自由、平等,勇于捍卫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本文从简·爱的成长经历来分析其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以及不屈不挠、敢于反杭的精神性格特点,以求得对作品中所表现的爱情主题的更高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性小说《简·爱》以英国维多利亚暑期的社会为背景,讲述了简·爱为争取个人自由幸福与主流社会规范顽强抗争,最后实现自己愿望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J·K·罗琳是在20世纪末登上文学舞台并且大放异彩的英国女作家。1997年,罗琳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快就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位。她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英美各国甚至世界范围内迅速风靡,不仅吸引了众多儿童,而且也令无数成年人废寝忘食地沉迷其中。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通过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加入儿童文学的幽默和温暖,给哥特式小说添加了新的时代特征。本文从传统哥特小说的构成要素入手。解读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对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简·爱形象既没有符合激进女性主义者的期望,也并非如部分女性主义批评家所认为的那样,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维护。实际上,徘徊于反叛与回归之间的简·爱看似矛盾,实为合理,正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追求平衡的女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在2003年出版的第8部小说《爱》延续了其一贯探索美国黑人的历史和文化的写作风格,以“爱”为主题,以已故的男主人公比尔·柯西对周围的人产生的影响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爱恨交织的复杂故事。象征是小说中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法,在这部小说中,手意象是被赋予特殊含义的。莫里森通过描写不同侧面的手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经历、矛盾和关系,在集中体现了黑人文化传统的同时,也揭示了爱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刘燕 《现代语文》2010,(2):120-121
爱情是简·奥斯丁小说永恒的主题,《爱玛》亦不例外。作为她文学才华的巅峰之作,《爱玛》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在于它的艺术魅力,更在于它从中体现的道德关怀,而这种关怀也正是简·奥斯丁独特生活意趣的特点。鉴于此,本文拟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探讨《爱玛》所体现的传统爱情伦理观及作者独特的爱情伦理观,以丰富当前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