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接受美学理论侧重于阅读活动的微观研究.本文借用其理论中的"期待视野"及"空白"概念.提出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阅读自主式教学.  相似文献   

2.
高等数学教学工作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讲授内容多,教学形式枯燥,学生缺乏主动接受意识,对知识点理解不透等。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与高等数学教育存在某些契合点,尝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接受理论的有益方法和手段可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热情,改善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能动创造,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将接受美学理论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对话意识;贴近与超越学生的期待,包括把握学生的"定向期待",洞察学生的"创新期待";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包括鼓励学生发现文本的艺术"空白",带领学生将文本融入现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4.
“距离说”作为源自西方的文学理论,它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一方面,“距离说”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远”范畴有相似之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成为其被接受的历史前提;另一方面,“距离说”的引入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进行了回应.它作为一条线索,隐约贯穿了王国维、朱光潜、周作人等人的美学思想,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首先简要回顾了模糊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与留白之间的内在关联,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从符号学美学、接受美学及格式塔心理学三大理论视角详细分析了留白在模糊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学中如何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弊端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已被普遍接受并提倡,但是在外语教学的实践中却受到了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分析学习者的需要、注重课堂输入方式、调控学习者情感因素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儿童时期对于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文学恰恰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精神食粮,是儿童成长的关键。国外存在着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亟待呈现在中国儿童的视野范围内,儿童文学翻译因此引起了大量的关注。接受美学理论这一文学理论的出现,为儿童文学翻译理论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以张白桦的《格林童话》译本为例,首先对接受美学理论进行介绍,再试图探寻该理论指导下儿童文学翻译所需遵循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接受美学为理论背景研究新课程提出的阅读期待,揭示接受美学和心理学理论对阅读期待的研究,指出把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划等号是一种肤浅的理解,并从增进语文素养、课外大量读书、认识文本规律、保持阅读兴趣四个方面提出提升阅读期待心理品质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美学是一个完整的关于艺术美的理论体系,它把艺术上升为一个普遍的美学范畴,并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这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它对艺术思维规律和艺术本质的深刻论述,对艺术类型、艺术体拔的历史性质的深刻揭示,则是它在美学思想上的主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美育学刊》2020,11(1):I0003-I0003
2019年11月16日-17日,第八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暨“当代美学问题:理论与艺术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延安大学、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中华美学学会、浙江省美学学会、德国美学学会、中华美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并主办,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承办,共有120余位来自国内和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1.
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文学在读者:感受文体学”新理念,关注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赋予了读者绝对的话语权,一反传统的“文本中心论”的论点,开创了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研究新的领域,将接受美学开创的“读者中心论”引向深入。但这一理论也存在主观主义的倾向。文学文本意义实现的过程应该是创作与接受的对话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有赖于作为读者的译者的理解和阐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融合读者的期待视域,同时也要留出一定的审美空间,把握译文与读者的审美距离。笔者探讨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问题,论证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和策略选择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现学习理论与接受学习理论之争的焦点是哪一种理论更能有效地指导和促进学校教学活动。由于对发现学习理论和接受学习理论在认识上的望文生义,导致一些人更倾向于接受发现学习理论,忽视甚至误解接受学习理论。接受学习理论涵盖了知识的传承、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三方面。在学校场景下用接受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既能有效地传授知识,又能使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体现教学相长的原则,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接受学习理论对学校教学活动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译指的是在原作有翻译本的情况下,对原作进行重新翻译的一种行为结果,层出不穷的重译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外文学翻译史上一种令人高度关注的一种现象。重译要想出彩,必须和原译本保持差异,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尤其是理解过程中,要充分关注与了解文学重译本的美学意义,利用美学尤其是美学接受的观点对文学重译本间的差异与在读者理解阶段出现的差异因素进行总结。文中讨论的重点在于接受理论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开展重译工作,分别从译者与读者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隐含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提出的著名概念。本文试从分析其理论渊源、理论构建和批评界常见的误解等三个方面对这个概念做出阐释,并指出其理论局限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接受美学中读者地位、读者作用以及接受过程的理论,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作剖析,从而明确学生阅读角色的定位,研究学生阅读中创造潜质的培养,并且探讨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中国化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寻找在不同语境下文学接受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中国传统的"象思维"理论正可以填补这个空缺,它强调极具整体性的"主客合一",正对应着接受理论的对话和交流中的"视界融合";这种融合创造出了超越接受客体的新的意义,体现出"象思维"的创生性;"象思维"又讲求"生生不息"的"象的循环",这又与接受理论那种代代接受的"历史之链"的文学史观不谋而合。视界交融是一种直觉性的交融,这种直觉思维同时也可以看作"象思维"的内在直观,并成为意境的创造之源。这种结合了"象思维"认识的文学接受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境美学理论建构大致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人化的自然”美学和90年代以环境美为核心的环境美学萌芽期,到21世纪初以来主要借鉴西方理论的环境美学学科初创期的发展轨迹,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这期间还发展出了生态美学的范畴。但无论环境美学还是生态美学,它们主要还停留在形而上的理论建构层面,与当下我国社会发展中生态与环境的美学实践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美学(生态美学)话语体系尚在融合创新过程中。因此,需要立足于新时代语境下中国本土文化及当下鲜活的环境美学实践,对中国环境美学理论建构中的一些问题加以反思,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是对传统"教"与"学"的突破,也是师生地位的颠覆。本文借鉴了接受美学上的"期待视野"理论,对影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学界形成了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源于对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反思,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存在论维度对于突破现有实践美学的理论局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中国当代美学的独特语境,实践存在论美学在马克思的存在论这一新的理论视域中提出并思考了当前美学可能的突破之途,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美学、现代美学的多重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