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栽实验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在两种土壤基质的豆科草本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对水分胁迫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响应。水分处理为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和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5%),菌根真菌处理为接种和不接种处理。结果表明,水分和基质均影响菌根真菌的侵染率,水分胁迫降低侵染率,条件较好的基质1菌根真菌的侵染率明显高于条件较差的基质2。两种基质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都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P<0.05)但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鸡眼草的分枝数和提高了鸡眼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干旱胁迫处理,基质1下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效果为4.29%,而基质2下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效果为11.29%。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光  郭兰萍  黄璐琦  陈敏 《资源科学》2008,30(5):778-785
本文借鉴菌根技术在农林业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丛枝菌根真菌在药用植物种植研究中的繁殖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主要从药用植物AM真菌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质、不同孢子表面灭菌方法对侵染的影响、不同菌剂和寄主植物对侵染效果的影响、pH值对AM真菌侵染的影响、促生根细菌对AM真菌侵染效果的影响、信号物质对药用植物AM真菌培养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发现丛枝菌根的影响因素复杂,寄主植物的种类、菌剂的种类、培养方法和条件等因素都对菌根孢子萌发和侵染有显著影响。结合药用植物的特殊性和研究实例,提出了中药植物接种丛枝真菌应综合考虑:药用植物接种菌根的目的、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接种剂的特性、药用植物与菌根真菌的相互影响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条件进行药用植物的接种实验。  相似文献   

3.
AM真菌对豆科植物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AM真菌是植物活体营养专性共生菌,广泛存在于陆地各生态系统中。研究表明,AM真菌与根腐病之间的拮抗作用,不仅影响植物养分吸收利用、病原物发生发展、土壤理化特性与生物修复等,而且对于可持续农、林、牧业生产、稳定生态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给予更多关注和研究。本文综述了AM真菌与根腐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以及AM真菌改善植物营养和生长、抑制病原菌、修复土壤方面的作用,重点介绍了AM真菌对植物根腐病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大花蕙兰菌根结构进行显微观察,并使用马铃薯培养基对大花蕙兰植物根内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利用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分离到的菌体进行观察。试验结果:大花蕙兰菌根真菌浸染在距离根尖3~18cm的皮层细胞中;菌丝从根的表皮侵入,经过表皮细胞和外皮层细胞,但并不进入表皮细胞和外皮层细胞内部。同时发现大花蕙兰中柱也不会被真菌浸染。通过对分离菌形态学特征观察判定得到大花蕙兰根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5.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引起的世界性毁灭土传病害,主要通过侵染多科作物根部或茎部引发作物发病。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类可与植物形成共生菌根的专性共生菌,具有改善植物矿质营养吸收和水分利用、抗病性、抗盐性和抗寒性等多重生态功能,其中,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是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在简要介绍细菌性青枯病的基础上,综述了接种AMF对作物青枯病抗病防控作用,以期为研发利用AMF防控作物青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物抗旱性、水分利用与籽粒产量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分析认为,作物抗旱性只是人们对植物适应各种干旱环境的通俗概括,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术语或概念。半干旱地区,水的时空有效性与作物生长时期的不协调是作物不能实现其全部产量潜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作物个体的干旱适应能力将导致作物群体产量的降低。因此,要获得较高的产量,首先就要求作物品种在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期,特别是敏感时期,能够避开干旱周期,以减少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与产量形成的胁迫作用;其次是剔除个体数量性状的冗余、提高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此两项措施,可望获得半干旱地区作物生产的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7.
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及抗旱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作物的光合生理、根系生长、作物形态、产量形成等方面阐述了干旱胁迫抑制作物生长发育的原因,简析了作物的抗旱现状及提高抗旱性的途径,提出了作物在干旱胁迫影响下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作物生育期内发生干旱胁迫,叶片的光合生理所受影响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在作物生长发育前期遇干旱胁迫,多数作物会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保证地上部植株的正常生长,到胁迫后期,根系活力逐渐降低,地上部植株的生长受抑制作用明显,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干旱胁迫对各生育期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小麦产量受干旱胁迫影响最严重的是孕穗期和抽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受干旱胁迫的影响次之;对于玉米而言,开花期和灌浆期遇干旱可导致玉米严重减产。作物抗旱性的研究十分复杂,且不同作物的抗旱性存在很大差异,应综合考虑作物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同时结合干旱诱导蛋白和基因工程技术措施等加深对作物抗旱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于缺水地区滴灌装置是植物保水节水的首选设备,研制一种结构简单、组合方便、可重复利用,可以收集自然降水和人工补水的装置十分必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的生长大部分是在露天、开放的条件下,自然条件恶劣,植物由于种子易被昆虫和风沙侵蚀,毛细根容易被破坏,植物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水分等原因,造成植物的成活概率不高。通过对自然条件和植物需水量的分析,设计滴灌装置,提高抗风沙植物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菌根是土壤中一类真菌与植物根系共生所形成的菌与根联合的复合吸收器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花晓梅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林木菌根的研究作出了优异成绩。课题组历经五年,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和收集对植物有效的菌类,共采集了277种,分离和收集258种(株)。经上千次实验,从中筛选出9种广谱性优良菌根真菌。在种间筛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种内不同生态型优良菌株的筛选,共筛选出优良菌株15个。  相似文献   

10.
在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三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杨树的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杨树叶水势、相对含水量、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及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