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颜 《文化交流》2013,(11):77-80
今年是著名画家、诗人词家、版本目录学家吴藕汀诞辰100周年。他生前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今年8月,为纪念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在浙江美术馆展出的“崇文尚德一甲子·艺苑耕耘”书画展中,有一幅吴藕汀的画作《烟桥归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观画忆人,人们忆念起这位文化老人为地方文化事业和乡邦文献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柳子谷(1901—1986年)江西玉山县人。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书画。1924年入上海美专。1926年参加北伐,在林伯渠领导下任美术干事。1928—1930年任上海美专教授、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兼职于中央大学。柳子谷先生成名于20世纪30—40年代,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与徐悲鸿、张书旗并誉为“金陵三画家”。2006年中国美术馆举办“柳子谷遗作展”和学术讨论会,这位早已蜚声中外画坛的名画家及其作品在被尘埋了30年之后才得以轰动京华;多种媒体介绍其人其画,给予高度的评价。作品不仅被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山水卷”和“花鸟卷”、《1901—2000百年中国画集》、《现代传世名作鉴赏》等大型画册,而且又被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如何评价这位深受当代名人林伯渠、于右任、陈立夫、蔡元培、徐悲鸿等盛赞美誉的柳子谷先生及其画作,廖静文在“柳子谷遗作展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最具代表性:“柳先生是悲鸿的老友……是我们中国美术史上为中国画改革做出了贡献的一位画家。”其画,其人,令人景仰。其画,于右任曾对他的画技作过这样的评价:“子谷绘山水,取法宋元,旁及百家……绘人物花鸟兰竹等物,理法、技巧、意境均能得心应手。”正是因为先生有着如此深厚的艺术功力,所以,所作之画“寄妙语于素幅,出新意于毫端。”(陈立夫题辞)其人,“历经磨难,风风雨雨,心无芥蒂”。(亚明题辞)而这一切,又被程思远先生题辞的一语所涵盖:“毕生豪情萦祖国。”这个评价,可用因涉嫌“为彭德怀树碑立传”而被尘封了3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画卷》(与军旅画家满键合作)来验证——这幅《解放军画报》评为“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壮丽史诗”的27米长卷,验证了“心无芥蒂”的柳子谷以其绘画的实践,表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总之,正如孙其峰的题辞所说:“子谷先生于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尤善兰竹。”因此,本刊选发了柳子谷先生的墨竹,并请柳子谷之女柳咏絮撰写了论先生画竹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09,(7):62-62
中国作者“王先生”不为西方所知,他的书在西方就很难卖得出去,但如果这本书是王先生和詹金斯(英国著名学者)联合撰写,西方人就容易接受——这是向西方介绍中国作者的一个捷径。  相似文献   

4.
石涛画学论     
石涛画学论陈炳在绘画美学理论上,石涛的众多题画诗和画上题跋,特别是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形成了带有强烈主体意识和鲜明个性心理色彩的独特而完整的画学理论体系。现试从中抽出几条论述如下:第一,“画从于心”,心师于自然,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石涛绘画美学...  相似文献   

5.
一米八八的个子,很魁梧。一头披肩长发,很现代。一副朴质的脸孔,很忠厚。一 心画的是钟馗,很古典。 陈光林岂能不使人过目难忘。 安徽省美学学会在二十世纪的80年代,与安徽教育学院联手办了一次美育讲习班,我在那里讲了一次“大文化、大美学与绘画美学”,陈光林是听众之一。 就凭这个缘份,他最近一打电话给我,说了个子丑寅卯,我就想起了他。 他来了,带了画,带了大量画作的照片,还有一摞子关于他的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6.
应琦 《职业圈》2007,(9S):120-121
两三岁的儿童就具备绘画的能力和天赋。就会本能地信笔涂鸦,他们爱画画是自我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家长,应该让自己的内心走向儿童画,不应以“像不像”、“美不美”、“行不行”来衡量儿童画。作为教师,应该打破一切条条框框,恢复孩子的本性,给孩子自由。还孩子本色,解放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主张儿童随心所欲去画。画出自己的特点,画出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子猷访戴"是宋代诗画中的热门题材.在宋人题"访戴图"诗中,诗人们或触画生羡向往画境,或咏叹故实发表议论,或借题发挥感慨人事,或评议画家称美画作,既注情于画内,亦寄怀于画外,不拘一格,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极大地延展了画作的意蕴,同时也丰富了子猷访戴故事的内涵.宋代诗画艺术中的"子猷访戴"热,是特定的时代风气和士人风气所致,亦与宋代文艺风尚及山水画艺术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18世纪以前,西方和中国都强调诗画相通论。18世纪,西方逐渐开始强调诗画相异论,而中国则继续坚持诗画相通论。王维从山水画创作实践开始了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画中有诗”路子;苏轼从文艺理论的高度引领了古代文人画的诗意创作,推动了诗画一律化进程;倪瓒的山水画创作达到了“画中有诗”和“诗画本一律”的艺术巅峰。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画中有诗”,就是象外之意、画外之音,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所传达出来的画家的丰富意绪,是画家对历史、社会、自然、宇宙、人生等诸方面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画面所渗透出来的浓郁情感。画中有“神”,画中有“意,”画中有“我”的创造,也就是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9.
庙山坞访古     
鲍志成 《文化交流》2011,(10):68-70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自古为江东大郡,南朝时因避讳改称“富阳”,这里青山秀水,天下称绝,素有“画中之兰亭”之称的《富春山居图》,就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结庐富春山居而画的旷世绝作。  相似文献   

10.
《瘦马图》,纸本、设色,半唐斋主人王伯敏1957年春得之于南京棠棣书铺。据铺主相告,此画原藏庞氏“虚斋”,但不详何时何故散出。庞氏在藏画手稿中曾提到,说此画有“钱南园题字,罗理工之笔也”,可是该画没有虚斋收藏印。罗理,明时真宁人,善画人物、驴马,然而该画又不见一字款书,而在画的右上方却留着明显的挖补痕迹。王氏在此画付裱前,为了查看挖补处的情况,请裱画帅沈子明将画心剥出,在画心反面的左下角发现贴着一纸灰色小条子,上有楷书,一字仅一粒米之大。上书:“天启乙丑朱彀宝之”八字。细心将纸条剥下,不意手指一触即成粉末,一点痕迹没  相似文献   

11.
原生态画家马文双,擅画家乡小兴安岭纯净自然中的原生态景物和动物。画作中充溢着对林区自然生态文化的解读。马文双画笔下的自然生态景象,渗透出的不仅仅是自然、纯净,更多的是对原生态自然景观的一些思考,就是怎样把家乡的自然生态风貌通过自己的画笔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宣传出去,并呼吁人们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热爱生态,自觉担当起生态文化的传播者和宣传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职业圈》2008,(33):176-176
吴建堂,1936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一绝捻条画惟一传承人,4岁起随父(吴道悲教授)习画,画龄达68年,世誉为“捻条画父子发明人”、“国内著名画家”,“中国画水墨江团鱼第一人”。现为中国捻条画研创院院长、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香港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爵士,幸受父亲(吴道悲教授)之画友徐悲鸿、张大千指教。1993年捻条画《三鱼图》获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画展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肖峰 《文化交流》2005,(3):38-39
今年5月18日,是中国新山水画的先驱潘韵教授100周年诞辰日。为了纪念这位新国画的杰出宗师,浙江省将隆重举办"潘韵先生诞辰百年画展",著名国画家、浙江省委副书记梁平波题写"新山水画先驱"条幅,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肖峰撰写长文《坎坷生涯写人生》怀念导师。本刊特摘要发表此文,并选刊潘韵先生部分画作,以表达我们对这位中国优秀艺术教育家、新国画宗师的怀念和敬意。  相似文献   

14.
纵观成为管理大师级的成功企业家,都是画“圈、饼、叉”的高手。《华为基本法》就是任正非为华为这个世界级企业画的“圈、饼、叉”。  相似文献   

15.
段俊平 《职业圈》2011,(19):56-56
纵观成为管理大师级的成功企业家,都是画“圈、饼、叉”的高手。《华为基本法》就是任正非为华为这个世界级企业画的“圈、饼、叉”。  相似文献   

16.
在对《奇幻山谷》的研究中,书中人物广受热议,但与人相对的物却寥受瞩目。该书实则是一部以画命名的作品,而这画,即这一物的意义亟待考察。2001年,比尔·布朗在《物理论》中首次提出"物理论"(thing theory),随后在《他物》中点明"物的生命化"(animation of things)。在与人物的交互中,谭书中的两幅画皆彰显了物的生命化的力量,生命化后的画作不仅揭露了人物的潜意识心理,补充潜叙述,而且通过内投(introjection)与外投(projection),促进人物顿悟,挽回其物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艺术,而围棋则是各种棋类的鼻祖,相传已有几千年历史。战国时期就有“尧造围棋,朱丹善之”的记载。 吴清源是20世纪的围棋天才,被围棋界尊为“围棋之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先生目前针对所谓的1999年“恐怖大十字”会给人类带来大劫难的“预言”说,人们不要自己吓自己。所谓“恐怖大十字”或称“十字连星”是一个日本人在70年代写的一本名为《1999人类劫难》一书中所谓宣扬的“理论”。书中称,1999年8月18日太阳系中十大星球将相对地球排列在相互垂直的两条线上,意味着“上帝”要惩罚人类,是人类无法挽回的“大劫难”的征兆。  相似文献   

19.
《我画你写》是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文化人肖像集。著名画家丁聪画了大批文化名人肖像。这本肖像集选收了80位文化名人。除丁聪画的头像外,编辑宗文先生还请被画者本人和他们的朋友各写上几句有趣的话。这些话,不论是自嘲、调侃或“吹捧”,都散发着友情和温馨;有许多话还含有“典故”,的确有点意思。  相似文献   

20.
拙作《王维所访“香积寺”为“汝州风穴寺”考辨》发表后,遭到陕西师范大学王向辉先生的质疑,日:“对诗歌元素僵化理解、对风穴寺历史文献有心误读、对王维人生行踪错误推定。”王先生言辞激烈,语言犀利,但文章中存在很多致命问题:一是对诗中元素的理解,大小环境不分,虚实不分,避重就轻,自相矛盾;二是对互相矛盾的历史典籍缺少基本的甄别就妄下结论;三是未加考证就妄断笔者“对历史文献有心误读”、“对王维行踪错误推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