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余冰 《寻根》2001,(2):107-110
1996年10月,在山东省青州市(建市前称益都县)龙兴寺遗址中轴线北部大殿后的窖藏坑中,出土了佛教造像400余件,数量之多,物品之精,令海内外物界瞩目,而被列为当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鹦鹉纹提梁银罐与盛唐气象●谭前学1970年10月,在陕西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了一批唐代窖藏文物,共计一千多件,其中有金银器270多件。这批金银器的数量之大、种类之全、作工之精、级别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因而被誉为本世纪唐代金银器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3.
早期佛教造像艺术在滇蜀地区有着广泛的考古分布,这些考古材料显示了汉代滇蜀地区与缅甸、天竺的佛教信仰及艺术传播之间存在联系。笔者认为,早在汉代之前,西南交通的滇缅道就已经存在,具有相当古老的历史。随着一世纪大乘佛教的兴起,佛教造像开始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流行,并逐渐通过滇缅道传播到滇蜀地区,与当地的早期道教和神仙术信仰融合。从整个长江流域来看,滇蜀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出现最早,长江中下游后来出现的早期佛教造像艺术,应是通过西南滇缅道间接传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大理地区的佛教造像中经常见到一种风格独特、造型如一似女非女的观音造像。此类观音造像在当地名为——阿嵯耶。笔者想就对观音造像的了解,对此作简单的概述。据调查目前全世界仅有十多尊。流传国外的有:圣地亚哥精艺博物馆(见图一)、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实践历程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形成的文物保护单位制度及80年代以来遗址及露天博物馆、风景名胜区等的发展过程。回顾国内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践历程,本文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出发,将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实践过程划分为酝酿期、初创期、起步期、发展期四个阶段,通过梳理考古遗产从保护到利用的思路转变过程,探寻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践在不同时期的类型特点,希望能够为国内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践所有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30多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与发掘震惊考古界,并成为中国史前考古的里程碑。如今,河姆渡却默默地忍受被冷落的孤独——1993年建成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由于15年一成不变的面孔使参观者逐年递减。近日获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将进行建馆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改造。据馆长李安军透露,余姚市将投入2100万元,预计五六月份施工,年底重新开馆。  相似文献   

7.
中国祠庙的造像□段玉明中国祠庙造像与中国民间信仰的散漫不规一样,也是散漫不规的。这种散漫不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造像有无并不确定;第二,造像形制决不统一。佛教和道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偶像崇拜宗教。所以,在佛寺和道观里,造像是缺之不可的。即使是在呵佛骂祖...  相似文献   

8.
文博信息     
《盘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专家咨询会在汉召开2006年7月4日,武汉市文化局在武汉市革命博物馆会议室召开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编制的《盘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专家咨询会。此次会议由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郑自来主持,参加此次会议的省市领导和专家有:武汉市文化局局长唐惠虎,武汉市文化局文保处处长郝钢以,湖北省文物局综合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省盘龙城遗址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方勤,武汉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刘庆平,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筹建处主任鄂学玉、副主任刘森淼,武汉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周斌,湖北省文化…  相似文献   

9.
王峰 《寻根》2013,(5):18-23
汉画中的佛教造像是佛教反映在汉代绘画、雕刻领域的产物,是后世石窟造像普及的先声。在江苏、山东、四川、河南等地发现了一批与佛教有关的汉画图像,本文把这些汉画佛教图像分为汉画中的佛像图、汉画中的佛教故事图、汉画中的驯象和乘象图、南阳汉画中具有佛教因素的图像等,并对其源由分别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7月5日上午,"盘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召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玉堂、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万全文、湖北省文管会研究员陈振裕、武汉大学教授张昌平、武汉博物馆馆长刘庆平以及盘龙城遗址博物馆馆长万琳、副馆长刘森淼等专家学者列席会议。本次会议由盘龙城遗址博物馆万琳馆长主持,她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盘龙文化"概念,以及市政协十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地处两河流域,那里的古巴比伦王国,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明古国之一,富有历史意义的考古遗址彼彼皆是,数量之多,可以万计。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的许多考古团和伊拉克考古部门在此进行了艰苦的发掘,出土有从史前到伊斯兰时期的大量物与艺术品,如石雕、牙雕、陶器、青铜人像、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圆柱形印章以及用楔形字刻成的泥板书等。其中有不少属世界顶尖级的瑰宝,大都藏于1923年建立、1926年迁入巴格达市中心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馆藏达50万件之巨。  相似文献   

12.
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考古发掘曾荣获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表彰,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为了深入研讨水井街酒坊遗址所蕴涵的历史化内容,并合理利用其丰富的传统化资源,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成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水井街酒坊遗址考古队、四  相似文献   

13.
1991年9月,在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发现了大量烧制器物。经遂宁市博物馆专业人员现场发掘调查,认定为罕见的宋代瓷器窖藏。出土瓷器985件、青铜器18件、石器2件共计1005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一处宋代瓷器窖藏,引起了文物考古界有关人士的极大重视。瓷器中包括13世纪中叶南宋时代的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影青瓷)600件;浙江省龙泉窑青瓷350件;此外还有少量的定窑、耀州窑、磁峰窑、广元窑的烧制产品。1998年至且1999年,经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批准,由日本朝日新闻社、中国遂宁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南宋窖藏瓷器展》,先后在日本小田急美术馆。山口县立获美术馆、浦上纪念馆、京都文化博物馆、爱知县陶瓷资料馆等地巡回展出,引起日本学术界的重视。现将日本学者弓场纪知对遂宁金鱼村南宋瓷器窖藏现场考察后撰写的研究论文译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寻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渡河上游史前考古近年来有一些新进展,发现了多处遗址,哈休遗址考古试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初步揭示了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内涵和演化序列。河源区及汇流上游区的史前遗址分布规律、时代均有差异。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第二阶段关系密切,为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文化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大渡河上游史前先民的生业形态以粟作农业为主,尚红习俗是其精神生活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化遗址观察,是一项由世界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旨在帮助挽救那些珍贵文化遗产的守护计划该计划每两年发布一次《全球百大濒危文明遗址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名录》由考古、建筑、艺术历史和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各国专家提名而来。自1996年问世以来,所列举的亟待保护遗产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张咏 《中国文化》2014,(1):257-259
作为中国人物绘画体系之一大宗,罗汉题材之绘画有其绵长悠久之历史。作为曾被广大中国民众信仰之对象,罗汉造像与佛和菩萨一样,在佛教艺术中有着大量表现,而将罗汉摹写入图,则始於六朝,东晋戴逵尝画有《五百罗汉图》,是为吾国迄今所见最早之罗汉题材绘画。由唐宋至明清,  相似文献   

17.
潍坊是齐鲁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在新石器时代,东夷人就在这里创造了古老的北辛文化(公元前对m年至前4700年)、大汉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至前24(年)、龙山文化(公元前24(年至前1900年)、岳石文化(公元前1900年至前1600年)。据考古发现,境内有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存,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石刻等18U)余处。集中分布于弥河、白浪河、大丹河、潍河流域,为山东境内古文化遗址重点分布区之一。诸城的呈于遗址、寿光的边线王遗址、青州的桃园遗址、潍城的姚官庄遗址、安邱的景芝遗址等都是各个不同文化时期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2日至8月24日,为配合武汉至安康的铁路建设工程(汉丹复线),江夏区博物馆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之托,实地对枣阳栗树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清理工作。该遗址隶属枣阳市兴隆镇亢老湾村一组,位于兴隆镇的东南约2.5公里处。正在建设中的武安铁路复线将从它的南部穿过。配合铁路线施工,通过调查勘探,将该遗址分2个区进行考古作业。遗址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清理发掘面积720平方米。本次发掘工作分2个区域进行布方,布方地点分别位于栗树湾东边岗地(一区)及西北部一条南北向岗地(二区)上。一区主要属汉宋时期墓地;二区为汉代…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8月6日,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安保稽查大队挂牌仪式在盘龙城遗址西大门隆重举行,盘龙城国家考古公园建设指挥部、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时代警盛安保责任有限公司,以及北京怀建集团、南国绿化有限公司等建设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出席仪式。自今年4月以来,时代警盛保安公司正式入驻盘龙城遗址核心保护区,保安队员们用智慧和  相似文献   

20.
水井街酒坊遗址是近年来成都城市考古的突破性成果,也是晚近历史时期考古的重要发现,曾当选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它历经明清,延续发展至今,基本连续不断,拥有不同年代、较为完备的各类酿酒设施遗迹,并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陶瓷酒具、食具、工具等遗物,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