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颜延之、谢灵运是元嘉时期的两位大家,人们认为他们的诗歌同源,但在源于曹植还是陆机上却有不同的意见。从共性上看,二人诗歌都有典丽、繁密、雕琢、"巧似"、重视艺术形式等特征,这使他们的诗风与陆机有近似之处。但是在诗歌的主题、写景、内在气质等方面,颜、谢存在很大差异。谢灵运在延续陆机诗歌某些特征的同时,其整体风貌与曹植诗歌更为接近,而颜延之则更多地继承了陆机诗风。颜、谢诗风的异同反映了元嘉诗歌的共性与多样性,其与曹植、陆机诗风的联系也反映了魏晋、刘宋诗歌发展轨迹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钟嵘<诗品>评价谢灵运诗"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以曹植和张协为谢灵运诗的渊源,是符合事实的.谢灵运诗用典极多,主要特点是:从<诗经>、古乐府、古诗等,借用其字句或意境,而吸收其较为纯朴、典雅的风格;从<楚辞>、汉赋、以曹植为主的建安文人作品、以陆机为主的太康文人作品里,借用其字句或意境,而承继其较为绮艳的风格.这各种特色形成了谢诗"繁富"、"富艳"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三曹"是我国建安时期的文学家,三人的诗歌创作各有不同。创作动力上,"志"和"情"主导着他们的创作。艺术表现方面,曹操多击穿现实,借景以表慷慨,曹丕多发个人情长,寓情于景;曹植前期多壮怀之作,后期多抒发愤懑之感,借形象袒露自己。艺术风格方面,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诗文风格既有豪情,也多沉闷。  相似文献   

4.
鲍照是和谢灵运齐名的诗人,我这样说好像是鲍照沾了谢灵运的光,其实,在“元嘉三大家”里,若按诗歌创作的成就排名,应该是鲍照第一,谢灵运第二,颜延之第三。但谢灵运是多么有身份的人啊——他是康乐公康乐侯,是有爵位的。那时代,皇帝都轮流做,走马灯似的,但王、谢两大家族,却是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曾是东晋末期谢家子弟"乌衣之游"的重要人物,他在仕途屡遭坎坷后,转而寄情山水,与谢惠连、何长瑜等人结为"四友",共为"山泽之游"。谢灵运在山泽之游中创作了大量情、景、理相融的山水诗,这标志着谢灵运诗歌创作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魏晋六朝的诗歌创作,从阶段分大致可为建安、正始、太康、东晋、宋齐、梁陈数段.从创作道路分可为建安之路和太康之路两条线,而生活在齐梁之际的诗人谢朓,其贡献就在于革新了太康诗风,发展了建安诗风,并使两条线融而为一,开辟厂通往盛唐诗坛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7.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成就的取得和他对以前文学的接受分不开。从曹植对诗骚继承和创新这一文学接受角度,分析了曹植诗歌在创作中对诗骚的继承和创新。这种继承和创新主要包括:曹植诗骚创作精神的继承;曹植对《诗经》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曹植对楚辞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太康之英"陆机在其《文赋》中首次从文学本体角度,提出"诗缘情"的创作理念,并且与其理论相对应,冲破儒家传统的"诗言志"规范,在诗歌创作上抒发了个人独特的忧生悲情,开创个性化抒情新风气,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建安文学以其独特的成就垂青史册,曹植更以其八斗之才鹤立群首。曹植为人千古传颂,并非骚人墨客对其独眼推崇,而在于他有别人无可比拟的魅力和自身的价值。可是,自《诗品》以来,时有人因钟嵘对曹操相对贬低不服,而对曹植的“建安之杰”提出异议。现在也还不断有人推崇此说,比如黄昌年同志的《曹植是建安时期最突出的代表诗人吗?》(以下简称“黄文”,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将"建安文士群落"作为考察时象,以三曹诗歌创作情况为参照,论述了建安文士乐府诗创作低靡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建安时期文人乐府创作的真实状况.在三曹的时代,文人乐府的创作还是不成文的贵族的专利,此期的乐府诗创作没有与音乐活动完全分离,文人的创作受到很多人文因素和物质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颜延之、谢灵运、鲍照后人称之为元嘉三大家,而实际上他们的成就却不尽相当,历代对他们的评价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他们的名次地位也因之而有着较大的变动.总体上看,三人名次的变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南朝:颜、谢称盛期;二、唐宋:颜、鲍、谢并称定型期;三、明清:颜、鲍、谢名次纷歧期.  相似文献   

12.
陆机《文赋》的感物观及其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从理论上提出了学创作中外物的层面,并强调“感物”的学观点.这一观点在陆机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自觉的实践,对后来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和刘勰的《心雕龙》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很多学者认为,晋宋之际,殷仲文、谢混用山水改变了玄言,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他们的确对玄言诗风的转移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从山水的角度.实际上,殷、谢的诗歌恢复了对华美、意趣的追求,直接继承了建安、太康诗风,从而引导了元嘉诗人抛弃玄言诗风,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杜甫是一位在诗歌创作上集大成的古代诗人,他提倡并实践着"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创作主张."建安之杰"--曹植就是他最为倾慕的前代诗人.杜甫在多方汲取曹植诗歌艺术传统的同时,更进行了难能可贵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对曹植诗句及诗歌语言的摹仿学习并更趋臻境,在谋篇布局上对曹植的继承并更胜一筹,以及对曹植诗风的沿袭并更具特色等方面.正是由于杜甫对以曹植为代表的前代诗人有继承更敢于创新,所以才成就了他不朽的诗名.  相似文献   

15.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的<疏证>补证如下:1.指出<疏证>所引葛洪<抱朴子>语有四处错误.2.通过疏释"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补述<疏证>对陆机诗源出问题的疏漏;其中特别对比了曹植、陆机、谢灵运等三个同源诗人的六异十同;并指出<诗品>对陆机的这几句评语体现了钟嵘主"中和"的诗学理想及评诗时所用的所谓"圣贤"、"英雄"的标准和层次.  相似文献   

16.
曹植的"风"诗继承了中国文化中"风"的传统涵义,发扬了魏晋时期诗歌的"悲风"意象。通过研究曹植在建安年间、黄初年间和太和年间三个阶段诗文中对"风"的抒写,可见曹植写"风"受到了仕途变迁、人生经历和心理状态多方面影响,其诗写"风"也具有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潘岳与陆机是属于同一个文人集团"二十四友",在文学创作上共同代表了西晋太康文学的发展水平,但私人关系却不甚和睦,从地域、家世以及创作等各个角度进行剖析,力图还原"二十四友"集团中文人复杂关系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8.
从曹魏后期到晋宋之际,玄学经历了三个形态的变化。一是曹魏后期的"政治的玄学",二是西晋前期的"哲学的玄学",三是晋宋之际的"艺术的玄学"。以正始为代表的曹魏后期文学创作"有玄无文",以太康为代表的西晋前期文学创作"有文无玄",以陶、谢为代表的晋宋之际文学创作"有文有玄"。谢灵运就生活在"艺术的玄学"的时代,他不仅重"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而且重"义",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其山水诗的"玄学尾巴"。  相似文献   

19.
“太康之英”陆机是有晋一代对《古诗十九首》进行模拟创作的第一人。他的拟古诗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拟诗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文章旨在针对历代对陆机拟诗评价较低,且评论者多认为其一味因袭原作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陆机拟诗创作在由质朴变文雅的过程中,实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发展创新,是其“袭古而弥新”理论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0.
宋培效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4):31-35,47
纳兰性德效仿江淹对汉魏六朝曹植、王粲、陆机、嵇康、阮籍、郭璞、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谢等二十位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了模拟,写诗二十首.这些作品都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纳兰又熟悉并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故而他的拟作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性都具有一定水平.但终因其没有深切的生活体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所以这二十首诗,总体上应位列中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