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学术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古代美学经典的研究秉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沿着中西视域融合的向度,从而完成对传统经典的现代阐释,无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新的研究路径.这既无须存"以中套西"之疑,也不用有"以西代中"之忧,实乃全面彰显和深度开掘传统经典的人文内蕴的有效取向,薛永武的《《礼记·乐记》研究》(以下简称为"薛著")就是这种研究路向的很好尝试.  相似文献   

2.
郝雨 《出版广角》2019,(15):27-29
文章基于"后阅读"环境,提出多品级出版战略。面对读者严重分化、受众多元化细分的市场现状,传统出版业必须要有精品化、规模化策略,在文化自信理论指导下,注重精品建设和大众阅读市场的多层次开拓。传统文化经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再生产富矿,多品级出版策略要始终围绕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经典、中国故事来开展和推动。文化形态的多元,媒介渠道的多样,受众需求的分化,决定了出版的多品级定位和多层级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就是诗词之国,礼乐之邦。《经典咏流传》扎根传统文化,巧妙运用电视艺术语言对诗词、流行音乐等进行"编码"和创新诠释,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从节目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分析《经典咏流传》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经典之书的魅力,持久而意味无尽。经典之书的价值,重温而愈醒人心。一杯老酒,流露出琥珀之色,飘逸出宜人之香,恰可拿来比喻每个人心目中那些永恒的经典著作。岁月流金,那些曾经的阅读情怀是否历久弥新?那些值得梳理的泛黄心境是否感触依旧?本刊从2009年第一期开设"经典重温"栏目,期待广大读者的踊跃参与,与同好分享心中的阅读感悟。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近几年来,传统文化经典类图书、经典新读类图书成为重要的出版现象,而以央视"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经典新读"电视节目及其  相似文献   

6.
国学经典向来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今天依然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最近,《新编增广贤文》公益赠书仪式暨首发仪式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该书立足于"聚焦时代""古为今用",在《增广贤文》、《弟子规》、《三字经》、《中华圣贤经》等中国传统国学经典的基础上,提炼出一系列启智发蒙的睿语贤文汇编成册,  相似文献   

7.
略论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西方传教士为了实现传教的目的,探究着儒学经典在中国社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为近代以来中国学界重新体认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8.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孟子的中庸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人性修养方面提出了"过犹不及"理论,在为人处世方面,他提出要以不偏不倚为宜,追求适量、得当、守度。  相似文献   

9.
胡瑞琴 《兰台世界》2007,1(8X):50-52
儒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西方传教士为了实现传教的目的,探究着儒学经典在中国社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为近代以来中国学界重新体认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以下简称"经典中国")作为国家级出版"走出去"重点工程之一,自2009年启动以来,受到了广大出版机构的热烈响应,激发了各出版机构参与出版"走出去"的积极性。"经典中国"见证了中国出版从"让我走出去"到"我要走出去",从"借船出海"到"买船出海""造船出海"的变化历程。截至2019年,"经典中国"累计资助258个国内出版机构,1505个代表国家水准、传承中华文明、反映时代风貌的外向型图书,以版权输出或合作出版的方式在6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出版,涉及49个外译语种,有效提升了我国出版物版权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丰富了国际图书市场中国主题图书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文化单位尤应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016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朝读经典》,作为全国第一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学生读本,取得了出众的"双效"成绩.本文以打造"朝读经典"品牌...  相似文献   

12.
阅读和研究《西游记》有诸多进入的维度。论文提出了"从天人的高度","从经典的广度","从佛道的深度"来解读《西游记》的观点。《西游记》所承载和表征的主要是佛教和道教之"道"。对《西游记》这样一部文学经典的最深入解读那一定是要落实到人性、人生上,从而彰显人性的良善、正道、正义。《西游记》中所体现的中国宗教多神崇拜和多神互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德宽容的特点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尹博 《兰台世界》2016,(10):36-37
高校图书馆传播推广传统经典被赋予了时代意义。传统经典阅读推广中存在版本选择困难、原典生涩、阅读环境达不到审美标准、与上课冲突等问题。辽宁大学图书馆"中华传统经典立体阅读之旅"案例在实践过程中,援引立体阅读模式进行推广,并以多元服务模式提高活动宣传度,联合学校组织部门、学生社团提高活动层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筠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3):44-48
在市场化时代和后现代语境下,经典阅读出现了种种偏离原典的现象,如:解构与颠覆经典,经典接触的浅层化,代读经典导致的"稀释化"接受等。"回归原典",作为扭转当前经典阅读现状的应对路径,强调回归原著与深度阅读。"回归原典",需要培养读者对原典的正确认识,营造热爱原典的社会风气,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建设以学校为基础的经典阅读重镇,并探索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由经典和经典诠释所构成的经学,自汉代开始直至清末,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延续的历史载体,并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两汉经学是中国经典诠释学的肇端,其对经典的诠释方法形成了中国固有的解经传统,为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经典的涵义与汉代经典诠释在中国传统经学中,经典是指儒家《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典籍,也称为“六经”。研究经典的涵义,就有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1月6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济南出版社及国学经典教育联盟承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出版座谈会暨"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国学经典教育"论坛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17.
李玮 《编辑之友》2011,(6):95-97
从现有的教科书和我们主观的教学思维来谈新闻经典,可以说是已经有太多的"经典":斯诺《西行漫记》是新闻经典,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是新闻经典,史沫特莱《震撼世界的十天》是新闻经典,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是新闻经典……但是当我们试图站在"建学"的高  相似文献   

18.
经典文献作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是公众文化自信逐步发展壮大的根基所在。依托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经典文献而开展的经典阅读活动对于读者的学习成长意义重大。文章以王余光教授的高校阅读推广讲座为基础,聚类剖析了其"经典阅读推广""学术论文写作""阅读推广工作"三类主题讲座的内容和思想,并分别从"强化经典阅读"和"重视学术写作"两方面出发,提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内涵式深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也是代代相传的唯一途径.临摹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也是对文化经典的态度.临摹是对中国画的一种整体认识,包括"澄明"的绘画语言部分,还包括"遮蔽"的中国传统文化部分.对中国画而言,传统文化和绘画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容分割的.中国画的临摹结构是"一体二层"式的,由"二层结构"决定了学习的"两种路径"和"两种方法".每一位传习者只有把"两种路径"都做到了,做好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临摹才算结束.  相似文献   

20.
《天涯》杂志被看做是"赢在设计"的经典。对其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探究发现,其封面设计将中国传统的视觉元素与西方现代的设计思想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西方框架下的东方气质",即以文字为核心元素,探索文字的形式之美,对用汉字作为设计元素、追寻中国文化的特质,并进行现代化的视觉表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