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学世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离不开对国内外世界历史研究成果有选择的吸收与借鉴。在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综合吸收多项国内史学界世界史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 ,再形成教科书自身的学术风格和体系 ,以建立起沟通学术界与中学生之间的桥梁。本文拟以世界现代史研究的发展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为例 ,谈一下这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 ,以就教于史学界和历史教育界的同仁。一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与其他历史著作的写作有相似之处 :离不开对史学界公认的优秀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借鉴。离开了这种吸收和借鉴 ,…  相似文献   

2.
桑原骘藏作为日本近代东洋史学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从事东西交通史、中国文化史、法制史的研究,并在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上也取得过重要成就。桑原骘藏研究视角独特、学术态度严谨,成果丰富,被学术界认可,并对于东洋史学界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关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新旧、不同版本体例、内容的特点、纰漏等方面,很少涉及将史学研究新成果及时引入教科书的问题。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有一个立即普及以服务社会的问题,同样,历史学的重要成果也应该及时惠及民众,而惠及民众的最佳途径是将重要成果写进中学历史教科书。本文拟对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否反映了重要的史学研...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者,李大钊的研究兴趣甚广,成果亦不少,尤以历史学为最。以往,有一些文章评述过李大钊在历史学方面的贡献,写得都很好。最近,我又重读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觉得书中有些观点,并未引起后人注意。本文拟对这些观点,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什么是历史?这是《史学要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李大钊认为,不能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纪  相似文献   

5.
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历史,不断推动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这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性的史学发展大趋势。港台史学界在五十年代末开始出现这一动向,到七十年代初,这一史学思潮占据了港台史坛的主导地位。在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不断推动历史学社会科学化的进程中,他们大量援引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的理论、范畴,以构建比较复杂的中程史  相似文献   

6.
荆楚史学依托湖北省雄厚的科研文教实力,推陈出新,硕果累累。以荆楚史学视野下的若干宋代问题为题,分综合研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四个方面,介绍和评析近二十年来宋代荆襄历史研究的概况。荆楚史学界在宋代荆襄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要注意吸收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拓展视角,努力发现新史料。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历史普及读物是指1912—1949年间面向普及性强、科学严谨、体例新颖的历史著作。历史普及读物长期以来被传统史学界忽视,史学史大多没有研究这类历史著作,学界认为其学术价值不大,系统论述其意义与写作特色的成果较少。事实上,历史普及读物普及传播历史知识的社会价值,推动人们了解历史的文化价值不容小觑。民国时期历史普及读物延续了明清史学大众化的传统。开启了建国后的史学通俗化的潮流。通过研究民国历史普及问题,既可以推动历史学现代社会中的科学定位,为历史学的长远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史学家吕思勉终身从事历史学的研究及历史教育工作,一生著述丰厚。其编写的教科书,引发了很多人赞扬和批评之声。他前后编纂教科书,无论是历史分期、历史考据、纪年方法,还是具体的史学观点都有所变化。吕思勉编写的教科书在变化的同时,反映出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进化过程。这些变化,既是吕思勉学术轨迹变动的体现,又是当时中国史学在时局变动、学术嬗变大势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1922年9月以后,蔡和森在主编《向导》周报期间,曾先后在上海平民女子学校和上海大学任教,针对当时社会上泛滥的各种资产阶级历史观的要害问题——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的?讲授社会进化史。并编写了十五万余字的《社会进化史》一书,1924年5月,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它与同年出版的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是当时两部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史学要论》对什么叫历史、什么叫历史学,历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以及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10.
国外计量史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国外计量史学的兴起与发展 把计算机科学、信息理论和数学应用于历史学领域,通过处理资料和制作数理模型等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在西方史学界称之为“计量史学。”~① 在历史研究中,注意对量的考察,虽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科学,计量史学则是伴随着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兴起的。具体来说,17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各种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进行精确的统计与计算,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从18世纪起,欧洲各国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多种史学范式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引进和发展,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了很大改变。这些现象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中也有反映。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洋务运动的评价就有很大不同。通过比较人教版近三十年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针对"洋务运动"评价问题的变化历程,分析演变特点,总结变化原因,为历史实践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教科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史学概论”是我国史学界正在积极建设与发展的新兴学科之一。1983年以来出版的这类著作已有四、五本。近读陕西师大出版社新出版的赵吉惠著《史学概论》,是我至今所读过的几本“史学概论”中,颇具特色和新意的比较好的本子之一。(?)集中了作者“十年来关于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成果”。这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理论性强、给人启迪、新颖独特的“史学概论”。这部书的主要特色之一,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与学科教材的理论体系。中国史学自80年代始,进入了全面反思与更新观念的改革新时代。随着理性史学到科学史学的发展以及历史学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与作用的提高,历史学家开始把精力转向于对历史学及历史研究活动本身的审视、反思和总结。于是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以历史学、历史认识及史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诸如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历史哲学、史学史等。但是,对于“史学概论”是否能成为独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史学界出现了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术风气,十七年历史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包括:坚持唯物史观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在史学理论和大规模献整理方面取得重大成绩;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捍卫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尊严作出了努力。十七年史学将20世纪中国史学推向新的阶段,显示出唯物史观的科学价值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研究和历史教材编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研究和历史教材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臧嵘10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题为《历史教材编写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10年过去了。现在历史学、考古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得比10年前更快,日新月异。时代要求历史教育工作者、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者要更加重视当代历史...  相似文献   

15.
清末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是中国新史学最初的实践形式,体现了新史学发轫之初历史书写"增其新而不变旧"的特征。中国历史教科书采用章节体、历史分期等新式编纂方式,注重文明史,显示了新史学的影响;但传统的夷夏民族观、帝王家谱式的政治史等叙述方式还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史学成为新史学实践的一个重要资源。对新史学的研究,既要注意到其对西方理论的吸收,也要注意到其对传统史学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中外历史纲要(下)》,是为普通高中编写的世界史教科书,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不可缺少的载体。这本教科书增加了不少世界史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观点。这些内容往往也是关乎世界史的一些重大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以帮助学生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辩证的历史思维,从而在教科书的层面将唯物史观的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在战后世界新史学发展的潮流中,美国的社会科学史学派通常被学术界认为与法国年鉴史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鼎足而立的三大史学流派之一,就其所取得的史学成就及其对战后历史学发生的重大影响而言,称它们为战后国际史学尤其是西方史学界的三支最重要的新史学流派亦无不可。本篇介绍美国的这一流派。  相似文献   

18.
1884年成立的美国历史协会是美国最大的历史学团体,它汇聚了研究世界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各种方法论的历史学家。每年年底,美国历史协会即将卸任的主席都要发表一篇"告别演说",他们或归纳美国史学界的现状,或总结历史研究的趋势,或阐述本人所关心的课题。根据演说辞所涉及的主题和内容,探析不同的研究方法,全面挖掘演说辞的意蕴,可以丰富学界对美国史学发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史学危机仍是目前史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历史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学术发展的规律、史学社会功能的变化、史学的表达方式、市场经济的冲击是史学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市场经济条件引起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历史学的特点之间的矛盾是史学危机产生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杨鑫 《新高考》2008,(2):63-64
历史学专业介绍历史学以人类社会进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她是一门源远流长、分支众多的古老学科。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记载并研究历史,其后从未间断,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堪称世界最丰富、宝贵的史学遗产。近代以来,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对外国历史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同时,西方史学理论、方法和成果也逐渐传入我国,促进了我国史学研究的发展。优秀的史学传统和浩瀚的史料、史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