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词汇、句法、篇章、修辞手法四个方面对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散文家乔治·奥威尔的自传体散文《射象》进行文体学分析。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本研究认为,《射象》一文体现了奥威尔散文简洁明晰、准确客观的文体风格和反殖民主义的主题。对《射象》的文体学分析可以加深读者对奥威尔散文文体特征的理解和艺术魅力的欣赏。  相似文献   

2.
在叙事散文《马拉喀什见闻》中,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通过对马拉喀什人生活的全景描写,以完整的叙事形式生动再现了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同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画面描述,以其含蓄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殖民主义的罪恶,体现了叙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乔治·奥威尔的散文《射象》是一篇纪实性作品。奥威尔在整篇文章中不仅通过情感反应表露了他内心的矛盾冲突,还揭露了英国殖民主义的罪恶。从良心和责任、给予同情和受到抵制以及愿望与实际结果之间三个方面来分析主人公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内心矛盾冲突,不难看出他那高尚的不可战胜的良知和反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化冲击视角下的乔治·奥威尔与《马拉喀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冲击的视角分析了乔治.奥威尔的《马拉喀什》,讨论了英国文化或者奥威尔的个体文化与马拉喀什文化之间的差异,主要阐述了二者在葬礼文化生态和农耕文化以及平等和自由方面的冲突,认为这些差异和冲突导致了奥威尔的焦虑和愤怒,导致了他对马拉喀什文化的排斥性情感和误读,从而对这篇随笔散文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汉代涉及商人的文学作品,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风格。传记散文中有着奇巧美,杂史散文中有着醇正美,诗歌中有着对比美,大赋中有着富丽美。汉代文学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商人的行为风貌。  相似文献   

6.
司马文森“粤北散记”系列散文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纪实特点,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粤北地区的抗战现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不仅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同时也引发了抗战“反思”,强调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诠释了“文人”与“抗战”的关系,具有“文学”价值的同时,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不仅丰富了抗战文学的内容,清算了抗战文学的“二元对立”模式,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五四散文“人的文学”特征,在当时的抗战散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容美纪游》是清代学者顾彩于康熙四十三年前往容美所作的一部游记。此书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游记,它以自由书写的散文为主要语体,对容美的山川景物,历史问题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作了生动的叙述。书中以散文描绘景物,富有浓郁的诗意,顾彩以作诗的形式结构篇章,文中有诗境,正是在这种散文叙事特色下,造就了《容美纪游》极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宋两代,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辉煌时期,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无疑代表了此时的最高成就。八大家散文,既有先秦两汉之文的自由活泼,形象生动,精练简明,又有六朝骈文的铺排对偶,长于描绘和抒情,“共同完成了‘文起八代之衰’的伟业”(李道英《唐宋八大家与古代散文》)。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八大家散文着意创新,既提出了系统的文学主张,又致力于创作实践,自觉重视文章的实用性、艺术性,为古代散文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他们提出的理论和创作实绩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越前 《现代语文》2009,(4):113-114
[学习目标] 1.了解“颂”的文体特点,学习本文写景形象生动、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自90年代至今,中国散文书写呈现多形态,包括文化散文、乡土散文、新锐散文、非主流散文等。散文书写具有从向内的散文转为向外的趋势;"谈话风"格调的淡化与丧失;内容庞杂无序的特点。多形态之下存在着深刻的文体困顿,表现为:散文本体的被遮蔽;主体性的弥散和漂移;文学性的被解构。  相似文献   

11.
【考点阐释】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章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散文中的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具体的物。鉴赏散文的形象,通常指把握作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者是这一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先生是学者散文家中对散文用情最深、用力最多的一位,其散文创作历经六十年而不辍。质朴单纯的个性造就其素朴的散文风格;其作品借助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和独特传奇的内容吸引读者,以真挚的情感表达感染读者;其文中丰厚的学养显示其学者散文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哲理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常见形式,因其既有同一般议论文相同的说理功能,又具有议论文较难或无法做到的语言优美、表达生动,情理交融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高考现代散文阅读的宠儿。哲理散文一般都要表达出一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散文中意境的创造。他构建意境的方法,一是写实境,寓常理,抒真情;二是使文中的意象带上象征性;三是运用情案交融的手法来写景叙事。正因如此,朱自清散文中意境显得特别亲切厚实、深沉隽永和鲜活生动。意境创造的成功使朱自清的散文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遗民钱澄之的记体散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艺术上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记体散文主要包括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人物论赞以及墓表等,是中蕴含着浓郁的归隐之思;其散文延续晚明小品的写法,语言清新雅洁、精炼传神;在情感真挚、平和冲淡的文风中又寓有些许幻灭的悲凉,形成了钱澄之记体散文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我与自然”,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单元选文是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类情感的散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三年级学生学习散文往往关注事物之美而忽略语言之美,以“生动的语言”作为学习主题,旨在锤炼学生对散文语言的敏感力,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散文的特点是语言生动﹑富有意境,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因此学生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展开赏读,阅读效率自然也无法提高。学者王荣生认为散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偏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偏到抽象化的思想精神上。这样学生对散文的解读就会陷入套路化的阅读中,很难体会其中个性化的语言魅力和情感。  相似文献   

18.
文学欣赏的过程 ,就是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欣赏规律和创造特点。散文欣赏的特点是 :散文欣赏自始至终洋溢着想象的情感活动 ;在散文欣赏中作品的形象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 ;散文欣赏能使欣赏主体潜移默化地受感染、移性情  相似文献   

19.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童年时代他就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在散文《马拉喀什》中,乔治·奥威尔作为一个冷静客观的旁观者,以犀利讽刺的笔触深刻揭露了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罪恶,以及殖民地人民悲惨的生活状况。本文主要探析奥威尔在对比与比较方法运用、人物与场景选取方面的写作技巧,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艳 《生活教育》2011,(16):58-60
在语文界,散文大致包括故事、寓言、特写、传记、游记、杂文、(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议论文、科学小品等,散文在课程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散文教学。那么,散文教学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就以《唯一的听众》为例,谈谈抒情散文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