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儿童对教师角色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教师角色的理解,已有不少文献论及,但是大多数是从成人的角度来理解的。很少有文献论及儿童对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理解。我们成人经常论及优秀教师的标准,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可是我们很少了解孩子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以及在孩子心中教师是有着什么样的职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忽略也正体现着我国教师本位的教育思想,因此,从儿童的眼里看世界,了解儿童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对目前的素质教育和儿童  相似文献   

2.
对于教师角色的理解,已有不少文献论及,但是大多数是从成人的角度来理解的。很少有文献论及儿童对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理解。我们成人经常论及优秀教师的标准,却很少了解孩子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以及在孩子心中教师是有着什么样的职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  相似文献   

3.
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复强调"把儿童当作儿童"。他认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对儿童应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但实际情况是,"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课堂对话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思想,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从儿童的角度了解孩子的心声。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一份快乐,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好的学习方法,生成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笔者论述的要做优秀的语文教师,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教师,而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的。我认为优秀教师的根本标准就是要深受学生的喜欢,所以,我把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作为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并且以下几条原则都是这一条原则下衍生出来的几条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衡量一位优秀教师,学生的喜欢程度是一个标准;你所讲授的知识,学生记住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能灵活运用了多少又是一个标准;讲课费了多少力气,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比例,也就是作为一个教师劳动的"性价比"更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从教师的备课以及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的精力大都用在了如何把教学内容讲清楚?如何把要讲的内容设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更多地从儿童的立场、视角设计课程。站在儿童立场教数学,就要紧贴儿童的心灵层面,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现状为前提,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内容,和儿童一道去探索新知识。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时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方式。下面通过案例——两位教师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的不同教学架构来阐述。  相似文献   

8.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教师,如何在学校生活中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通常,我们习惯于从成人的视角安排、实施教与学,而漠视学生的诉求。现在,随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合作开展的“爱生学校”项目的实施,一种新的理念开始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美国保罗·韦地博士在教师素质研究工作中,曾经收集了九万名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据此,保罗·韦地概括出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的十二种基本素质。 1.优秀教师应具有平等待人和友善相处的素质。 2.优秀教师应学会尊重课堂上每一个学生。“好教师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象耍猴那样戏弄你”。 3.优秀教师对学生十分有耐性。“这样的教师绝不会放弃每一个学生,直到这个学生达到既定目标为止”。 4.优秀教师兴趣广泛。“这样的老师常常给我们带来课堂和书本以外的许多新观点、新事物,并帮助我们把课堂学到的知识活用于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0.
正不少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总觉得他们什么都应该会,总不自觉地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以成人的高度来衡量学生,因此学生常常陷入达不到教师要求的苦恼中,而教师也会陷入对自身教育能力怀疑的深渊。其实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期、青少年期,有其自然的发育与成熟的过程。"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卢梭的这句警世名言常常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我们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洞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规则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1.
邹可享 《中国德育》2013,(14):68-69
一、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因此,我们应该习惯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因为儿童  相似文献   

12.
孙艳 《农村教育》2007,(11):47-47
衡量一位优秀教师,学生的喜欢程度是一个标准;你所讲授的知识,学生记住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能灵活运用了多少又是一个标准;讲课费了多少力气,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比例.也就是作为一个教师劳动的“性价比”更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从教师的备课以及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的精力大都用在了如何把教学内容讲清楚?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想必同学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既然同学们喜欢,我们又何尝不可把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呢?从一定意义上说,游戏本身除具有娱乐功能外,还具有学习功能。它从来就是和儿童不可分的,是儿童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能使儿童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孩子是在游戏中长大的,游戏化的学习和生活是更适合他们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又该如何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呢?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  相似文献   

14.
“这孩子真漂亮!”“您的孩子真聪明!…瞧这孩子多听话!”……当人们这样夸奖孩子时,很多父母把这视为客套而敷衍过去,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交往角色,因而忽视了这种“客套”和“敷衍”对孩子的影响。儿童非常希望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由此形成对自我的认识,但儿童在接受成人的评价信息时,很少能理解其真实含义,不能区分哪些是真实的评价,哪些只是客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努力使综合活动课程成为促进一年级学生成长的土壤,满足并提升学生的成长需要,在"成事"(实施好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成人"(帮助孩子顺利过渡,获得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家访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家访工作,借助家访让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父母、了解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同时尽可能地通过谈话、微笑、牵手等方式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使孩子在与老师的初次见面后就喜欢老师、信赖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个体化、个性化的活动,教师的任何精彩解读不应该也不能替代学生的文本阅读.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儿童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儿童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对阅读教学的关注也应置于儿童立场的视野之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具有一颗宽容、欣赏之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阅读的快乐,赞赏孩子稚拙的阅读感受,以促进孩子对阅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阅读也从单一的文字时代转向了读图时代。绘本越来越受到儿童的喜爱,绘本阅读成为儿童早期阅读的主要形式。那么,作为家长,您是否真正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您是否真的了解绘本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您是否真的明确在阅读过程中幼儿的需要是什么?每个人针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我想说的是,在对幼儿进行阅读教育的时候,我们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家庭阅读教育,从儿童的视角看阅读,思考教育应该给予儿童怎样的支持。我们应该把自己变回儿童,努力发现和理解他们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和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像成人那样更多地依赖语言。正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所展示的:儿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在他们的世界里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是要考虑到。教师只有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交流,放下老师的架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正>按照教育规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鼓励和欣赏的,成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评价不好,可能会打击、挫伤儿童绘图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教师往往打个成绩或者等级了事。久而久之,评价的目的在于定性定格。学生形成依赖的心理,等待教师宣判,缺乏反思意识。那么,教师应用什么理念和方式来欣赏和评价儿童绘画呢?一、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欣赏儿童画对于成人来讲,要评价、欣赏儿童绘画。应了解、理解儿童的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环境、氛围、气味儿等一切细微的感知元素,都能够给孩子带来丰富的体验,是孩子了解、认知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老师都是很会设计活动的人,因为他们既知道孩子对事物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又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玩耍形式。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幼儿园里的过年活动,把其中一些适合在家庭中开展的部分搬回家,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