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内在动机,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内在力量.作为送过三年初中毕业班和上过高中化学循环课的教师,我对各年级学生兴趣做了调查.初三学生喜欢化学的达90%,高一、高二为80%左右,高三年级为70%,甚至更低,兴趣逐渐下降.暂且不论上述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但化学课要求“记”的东西多,能说“理”的内容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新奇产生的兴趣逐渐减退.特别是随着课程门数增多,学习精力分散,加之化学内容的加深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学习无味,兴趣自然下降.要克服这一不利客观因素,要求化学教师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以弥补学科体系的某些不足,有意创设激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爱学、乐学的愿望,并使之转化为学会、学好的具体行为.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人们以学习需要为基础的求知识、探究某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使个体对学习活动保持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它可看做是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意识倾向性。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特殊的活动倾向,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人们以学习需要为基础的求知识、探究某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使个体对学习活动保持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它可看作是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意识倾向性”’。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特殊的活动倾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已成为当前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作,根据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认真实践,认为“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提供化学活动与化学竞赛的机会,密切联系化学与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实际”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能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初中学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自制力和毅力较差、有较强的自尊心、富于幻想、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我在化学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课始导…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是学生学习最实际、最有效的内在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才会激发出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驱动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丁尔威 《成才之路》2011,(15):26-26
兴趣是激励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在化学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化学知识探索的欲望。  相似文献   

8.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能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正如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初中学和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自制力和毅力较差、有较强的自尊心、富于幻想、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我在化学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魏登怀 《山东教育》2002,(14):44-44
今年山东省普通高考实行“3+X”改革,很多化学教师都担心化学被“X”后,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会下降,而影响高考化学成绩等等。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就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谈几点做法。一、培养兴趣,指导自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习的教材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化学有兴趣,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1.运用实验,激发兴趣学生对化学实验怀有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思维能力的培养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则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作为治学的应循之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强化数学思维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数学教学法中,通过习题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认识解题规律,掌握方法技巧,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在习题教学中,深挖课本的潜在内容与功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已成为当前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要内容 ,本文作者 ,根据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 ,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认真实践 ,认为“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提供化学活动与化学竞赛的机会 ,密切联系化学与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实际”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认识和掌握化学用语,是防止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衰变的强有力措施。对此,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活动与探究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个标准,高中化学在每个课题都安排了不少“活动与探究”的内容。那么要提高“活动与探究”的实效性,教师应怎样开展教学?根据教学实践,笔者从3个方面去考虑。  相似文献   

14.
王建华 《考试周刊》2012,(72):165-165
新课改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化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模式,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密切联系起来,把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5.
“兴趣化学”教学是利用生活中司空见惯、不容易引起注意或思索的化学事实和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广泛、深人地学习、探究化学理论和化学知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化学”是这一教学手段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对某种知识感兴趣,一是学生情感心理的作用,二是外部条件刺激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唤起,最重要的是浓烈的学习氛围的创设。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其形成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进入自主式阅读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有一家报社曾对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政治课是学生不感兴趣的课程之一,究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政治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教与学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没有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因而激不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陈维扬 《教育艺术》2006,(9):66-66,6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含义为,要“知之”,需先让学生“好之”,要让学生“好之”,需先让学生“乐之”。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讲究激趣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有了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活跃气氛,就会对学习起推动作用,所以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观念难改变,必修课程的教学偏离目标,现有资源难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以持续,高考的考试评价方案不明确是化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要落实化学新课程的目标需要处理好课时要求与教学容量、必修与选修、“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教”、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