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继《超级女声》后重点研发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纪实栏目,于2006年开播,2012年播出第五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聚焦青少年最典型最突出问题,禀承“换位思考”的思维理念,在现代青少年之间产生巨大反响,社会效果显著,也给很多老师、父母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考,是中国纪实类栏目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但纵观第五季,从节目内容、节目效果等方面看,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其缺陷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2.
《不见不散》是江苏卫视2011年推出的一档综艺节目,每周一晚上黄金时段播出。该栏目片花将栏目自身的属性及内容定位为"纪实专题片"与"读己识人",由乐嘉主持兼做制片人。排除其婚恋的娱乐属性部分,《不见不散》栏目外在的策划运营与节目内在的组织构架,是对以往相对死板、僵硬的纪实专题性栏目的一次新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3.
《不见不散》是江苏卫视播出的一档综艺节目。该栏目片花中"纪实专题片"与"读己识人"的属性及内容定位,引发了笔者深入了解的好奇。本文分别从纪实专题栏目的定位、节目内在组织构架、栏目外在策划运营三个方面,尝试分析一些值得纪实专题栏目借鉴的地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相似文献   

4.
看了中央电视台新改版的《综艺大观》节目,深感栏目改革力度大,整体节目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节目播出形式由过去的录播改为直播;采用当今先进手段现场切换卫星节目直播;《周末有约》、《开心一刻》、《综艺传真》、《东方奇观》、《综艺系列剧》、《乐星座》、《天南地北》等小栏目都很有新意.然而,最令人叫绝的是《请你参加》栏目推出的“谁来帮一把”(反映的是一位老人拉载重车上坡,行人见状有不同反应)独具匠心.节目编导采用纪实手法抓拍社会生活现象,反映社会风气的状况,而且通过主持节目时的介绍、真实计算参加推车与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节目形态,专题节目及其主要样式专题片,目前处境微妙。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局面近来却有所改观。以“阳光卫视”为代表,一大批人物传记、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时事政论类的专题节目和栏目纷纷跃然荧屏。而系出同宗的纯纪实纪录片却蹈入有质无量、有量无质的两难境地。两者都需要在现今电视媒体环境中着力寻找生存空间和生存方法。  相似文献   

6.
岳萌 《传媒观察》2006,(2):51-52
《社会大广角》是南京广播电视台开办的一档夜间10点开播的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自1994年2月28日开播已经12年,它以其“说你身边的事,说你关心的事,说你想说的事”赢得南京市民的喜爱。该栏目2004年获全国百佳栏目之一。《社会大广角》成功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节目中的叙事艺术功不可没。本选取《广角调查》中《较量》一档节目来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一般叙事理论认为,每一个叙事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故事,即“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是怎样);二是话语,即“这个故事是怎样被人讲出来的”(怎么说)。而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不仅仅只是回答“是怎样”,更要回答“怎么说”。  相似文献   

7.
李暄 《声屏世界》2007,(12):36-37
在电视节目按市场化运作的潮流和趋势下,军事节目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央视七套的《军事纪实》是一个垦荒者,向市场化迈出了探索的步伐。《军事纪实》是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黄金时间推出的一档纪实风格类栏目,军事题材的纪录片以规模化、类型化的栏目形式出现在军事频道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作为改版后军事节目的典型代表,从理念到实践,《军事纪实》正从“传播者本位”向”以受众为核心”转变,这种转变提高了电视军事节目的市场竞争力,给央视军事频道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焦雪野 《东南传播》2022,(1):131-133
传播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媒介大融合促使各类型电视节目不断向网络传播平台靠拢,在此大环境下,理论节目、新闻节目、纪实节目等各类电视媒体节目也作出相应的创新改变.由东南卫视与福建省公安厅联合制作的大型警务类纪实节目《您好,110》上线后,其内容深度展现警情复杂地带的法、理、情、事,收获各媒体平台受众的一致好评.本文试通过从《您...  相似文献   

9.
节目主持人的人文视角与"说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到电视法制栏目及其主持人,人们通常的联想是追捕罪犯的纪实报道;原告被告的激烈对辩;义正词严的现场解说以及正襟危坐,大义凛然的节目主持人。事实上.在我国现有的法制栏目中.有相当数量的节目是以谈话类或对话类节目形态立足于屏幕的。因此,节目主持人如何“说法”.有时会成为一期节目或某个栏目质量优劣.收视率高低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谈话节目“谈”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的显著增强,反映老百姓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电视纪实栏目、作品和开通听众热线的广播谈话节目风靡一时。据统计,目前国内谈话节目已达到200多个,内容相当广泛,有新闻信息类、科技教育类、生活休闲类等,形成了继“综艺风”、“益智风”后的第三股收视风潮。谈话节目的出现无疑是电视事业深化改革的结晶,是电视传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泉水 《中国广播》2006,(12):64-65
法制节目以其异军突起的姿态和别具一格的风采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各家电台、电视台的一个重要栏目。但是综观近些年来的法制节目,有不少不但没有涵盖所应涉及的范围,而且常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偏离法制节目所应坚守的底线。比如:报道内容停留在对案件一事一议的描述和庭审纪实上,公安破案是抓获加案例,移送检察院是起诉加案例,法院开庭是一审加案例或二审加案例。又如:把工作简报或领导讲话加上工作措施做成了法制节目;某法院推出了一条针对内部  相似文献   

12.
电视法制节目是运用纪实的手法,对社会生活的矛盾纠纷、案件,进行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应该说,法制节目既有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又有专题节目的深度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地方电视台开办了法制节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电视台也通过开办"巴州警界"栏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巴州警界"栏目是巴州公安局、巴州电视台联办的一档电视法制专题栏目。为了增强节  相似文献   

13.
纪实类电视访谈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讲故事、塑造人物、传达情感、输出价值观。近年来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随着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受众习惯的变化,纪实类电视访谈节目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受众流失、创收下降、创新遭遇瓶颈等问题。《邓璐时间》是广东卫视的一档纪实类访谈节目,迄今已经完成三季。通过创新,该节目成为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自办栏目之一,单期节目曾创下广东卫视全年自办节目收视率第一的佳绩。本文以该节目为例,解码电视纪实类访谈节目如何通过谈话场景的创新带动节目模式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自1994年由录播改直播以来,早、中、晚时间段均开设了“热线投诉”栏目,听众可通过热线电话反映所关注的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听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电台有的采取节目主持人直接和被投诉方通话,能马上解决的及时答复,不能马上解决的,由节目主持人把听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记录下来,然后由栏目编辑与有关方面协商解决。1998年景德镇广播电台在早时段的黄金时间,每周一、三开设了“爱心奉献”栏目,每周二、四开设了“消费者之声”栏目,两个栏目投诉内容各有侧重,“爱心奉献”栏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看见》作为一档由纪实和人物访谈构成的专题节目,因其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风格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看见》栏目的周末版为例,从栏目定位、叙事结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等角度出发解析其栏目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来,娱乐节目引领了电视潮流,为了收视率大家展开了血拼。同质化现象也是极为严重。纪录片节目几乎被边绿化。但是我们坚持下来,并且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纪实节目栏目化,大众化,我们通过优选全世界范围的优秀纪录片、纪实节目,经过深加工和精加工形成一家之特色。有了高品质、高品位栏目的带动,聚集了人气,云南卫视频道整体收视得以提升。节目品质也就成为了绿色人文价值的核心要素。绿色人文、经典品质也就成了我们的定位语。——云南电视台台长赵树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大卫视频道纷纷涌现脱贫致富类品牌节目,主流媒体发挥着责任意识与担当作用。江苏卫视《从长江的尽头回家》开启沿着长江的“探访+公益+文化+纪实+带货”的寻访之旅,在节目模式的探索中,创造出以文化为内容和以人物为线索的纪实模式。  相似文献   

18.
《绝对故事》栏目从创办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国内同类节目也逐渐从无到有或从少到多日渐风行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它到底是什么样的节目形态,电视界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明确的提法。我们只能用描述性的语言勾勒出它的轮廓:它基本采用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将观众喜闻乐见的真人真事搬上荧屏,它比纪实片更具故事性、曲折性,比电视剧更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感,是介于纪实片和电视剧二者之间的一种样式,我们姑且叫它“纪实栏目剧”或“纪实电视故事”。总的来说,《绝对故事》是种新的节目形态,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探索。一、其实栏目到底属于什么形态并不重要,办节  相似文献   

19.
怎么把农业栏目做活?最重要的是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在栏目中找到每一个节目、每一个人物的特有“亮点”,把“亮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新媒介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央视及省级卫视注重通过大制作、大投入、大市场来赢得创收,相比之下,省级地面频道因节目覆盖范围狭窄、内容短缺、市场有限受到很大的冲击.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创办了全国首档纪实类电视新闻信访栏目《民生大接访》,栏目在发展实践中践行以百姓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创新节目生产流程,拓展选题、创新编排方式,进一步打造本土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